高中语文《故都的秋》《我与地坛》《荷塘月色》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概括作者笔下自然景物的特点。
2.分析作者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的角度。
3.分析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艺术手法。
4.分析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的人生思考。
二、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3课时
〖学习任务〗
第一课时 精读《故都的秋》
一、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统编版必修上第七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主要是写景抒情散文,要展开想象,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描述的美景,进入一种审美境界。通过反复朗读分析,增强散文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接触过散文,基本能说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但主要还在初读和泛读的水平上,学生相当缺乏审美修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让学生发现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能够进行初步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说出这些景物体现了秋怎样的特点。
2.分析作者郁达夫如何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呈现悲凉的秋是美的情感的。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说出这些景物体现了秋怎样的特点。
难点:分析作者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的角度
五、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法
2.小组讨论法
3.探究分析法
六、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想大家都知道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但你知道么,老舍还写过一篇《济南的秋天》,老师节选了《济南的秋天》中的一段,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多媒体展示:“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个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
读了这段文字,同学们体会一下老舍笔下的秋景是个什么样子的?我们今天也要来品学一篇关于秋天的文章,作者郁达夫写了故都的秋天,那就来看看这故都的秋天和这济南的秋天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学习任务一:整体把握,初赏秋景(自主梳理,个体展示)
1.了解作家经历、创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2.快速浏览全文,圈点勾画精彩句子和关键语段,找出“文眼”,为文中美丽的五幅画面命名,体味画面特点,思考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画面的。完成下面的表格。(指导学生从着色、绘声、摹形、衬托、对比等艺术手法方面,观秋色,听秋声,品秋味,鉴赏景物。)
学习任务二:品读关键段落,鉴赏我心中美图(自主研读,交流分享)
你最喜欢哪幅故都秋景图?请说明你的理由。可以从作者选取景物的角度、描写景物特点、表达技巧、语言的色彩、情感的表达等角度进行鉴赏推荐,形成不少于100字的鉴赏文字,与小组同学交流,选出最好的鉴赏文字,以小组为单位组织鉴赏活动。
我喜欢的故都秋景图:
我的鉴赏:
学习任务三:合作探究,体会民族审美心理
文中有“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等相关语句,反复诵读文本,在郁达夫的笔下,故都的秋特别“清”“静”“悲凉”,带着传统文人的某种审美情趣。阅读《故都的秋》,分析其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民族审美心理和审美特点。
课堂检测
借鉴《故都的秋》的写法,写一段表现家乡秋的特点的文字。。
课堂小结
本文生命力最强的部分就是雅俗趣味水乳交融的部分。正是这两种趣味的有机结合使得《故都的秋》成为现代散文史上的丰碑。北平百姓生活节奏的安闲、自在是没有悲秋的意味的,作者把悲与不悲统一起来,就像是生命的自然和自如。
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清、静、悲凉
作者:钟情于自然;超脱世俗;雅趣
第二课时 对比阅读《荷塘月色》《我与地坛》
1、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
2、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
3、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学会直面善待生命
教学重难点: 引导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学会直面善待生命
激趣导入(展示两句话)
我也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荷塘月色》
我就要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我与地坛》
两篇文章的写作围绕什么展开?(我、地坛、荷塘)我们带着问题走进文本。
阅读要求,圈点勾画精彩句子和关键语段,完成自主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整体把握,初赏美景
请同学们借助网络、书籍、学案等,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阅读时,圈点勾画精彩句子和关键语段,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几幅画面并给予命名,体味画面特点,思考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画面的。
学习任务二:品读关键段落,鉴赏我心中美景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和《我与地坛》描写的是同一个城市的景物,呈现出多姿多样的美。从《荷塘月色》和《我与地坛》中分别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段落,反复朗读,细加品味,仿照《故都的秋》的鉴赏要求,自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评点文字,不少于150字。
自主学习任务单2(优美段落鉴赏)
学习任务三:梳理探究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文学作品需要反复阅读与揣摩。在完成以上任务单的基础上,重读《荷塘月色》和《我与地坛》,任选一篇,谈谈作者是怎样做到景与情的统一,自选角度,不少于300字。可以参考下面的选题,也可以自拟题目。
选题一:朦胧月色中的淡愁与淡喜
选题二:地坛景物中的生命哲理
自主学习任务单3
我的选题
景情如何统一
课堂检测:
细读第五段关于昆虫的描写。思考这些生命的特点。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第三课时 表达与交流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写景抒情散文的语言美。
2.学习写景散文的艺术手法。
学习任务一:展示交流,品景物美、情思美。
1.结合自主学习任务单,展示交流我心中最美的段落。
2.结合自主学习任务单,小组内交流有关景情关系的展示报告,推荐代表呈现展示报告。
学习任务二:探究散文写作方法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且描写的是同一个城市中的景物,呈现出多姿多样的美。同是写景抒情,但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请加以梳理,对你的写作有何借鉴意义。
写景方法归纳:
点评:语文学科素养包含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积累、梳理和整合,使学生逐步掌握写景散文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
学习任务三:微写作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是说人的情感随外物的变化而变化,春景使人畅怀,暮景使人感伤。”漫步熟悉的校园,哪些景物曾经激起你心灵的涟漪,引发你对生命的感悟?或许也有一些风景,因为太过平常,容易被人忽略。请选择校园一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风景,以“校园一角”为题,借鉴课文景物描写的方法技巧,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情景交融的文字。
课后作业:
修改整理“校园一角”微写作作品,班内编选整理成主题板报,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