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必修上第七单元《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景情关系探究
设计理念:
分析写景。
在不同的作家笔下,景物呈现出不同的形象、色彩、趣味和情调,认真细致地品读每一篇文章,比较分析,综合评判,以获得更广阔的视野。
知人论世,体悟情感。
通过了解作者生平,把握景中蕴含的情感。
品味语言。
透过优美的语言在心中获得有关景物的生动形象。获得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和对课文美的感知。
教学目标:
1.学习写景抒情散文,感受笔下美景,关注作品景物描写和认真思考,激发热爱自然和生活之心,体会民族审美心理,增强文化自信。
2.分析和把握文章观察景物和表现景物的艺术手法,体会文章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
体会写景之美。注意景物描写精彩,情味浓厚,情与景完美融合的特点,并篇篇落实,体味妙趣。
教学难点:
围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材重视深度阅读,以学习任务为中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在个性化的参与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与海”。本单元以“自然情怀”为主题,写出了不同作家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境遇下对自然的不同观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美文,共同寻找最美风景。
任务一:寻找最美风景
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完成下面任务.
1、“寻找”的过程就是阅读的过程,最美风景是需要在比对中确定的。请从前三篇散文中选取一个最喜欢的情景画面,为之命名并做简要点评。小组交流评议。
2、题目。找一幅最美的风景。命名画面。撰写点评。请为“我最喜欢的风景“命名,并写100字左右的点评
3、要求。
1、给画面命名,
2、交代出处,
3、要有观点,表达要有条理。
4、可适当引用原文,
5、限时十分钟
可参照这样的格式:
我最喜欢《 》中的第( )段的写景文字。
示例:
我最喜欢的风景是“荷塘月色“,出自《荷塘月色》中的第6段文字。这一段写荷塘周围的景色。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将人的情态赋予景物,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情趣。作者借用阴阴的树影、弥漫的烟雾、热闹的蛙鸣等景物,营造了一个神秘、闲适而又幽静的氛围。这段文字让人如临其境,感受到荷塘四周之美。
展示交流,评议推荐。
活动要求:
(1)、个人发言:包括朗读文段、命名、简要赏析(喜欢的理由)。
(2)、小组可参照下表中的评议要素评议:推选三篇文字,写出推荐理由。
(3)、被推荐者,将赏析联同推荐文字一并发到微信群。
(二)学生展示
(三)师生共同评议
任务二:景、情、人关系探究
教学重点:抓住景物特点,品味景中情感,体悟个中缘由
教学过程:
《故都的秋》
小院、落蕊、蝉鸣、秋雨、秋果
(清、静、悲凉)
在淡淡的忧郁中,体现了作者对秋之“清”“静”“悲凉”特点的玩味与欣赏。对故都秋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三岁丧父,青年赴日留学,饱受屈辱和歧视,性格抑郁善感。此时又遭遇白色恐怖,饱尝漂泊之苦。文学观:提倡静的文学。个人遭际、创作理念、家国情怀、文人传统
《荷塘月色》
荷花、荷叶、荷韵、荷香、荷波
(清幽静谧)
运用比喻、排比、通感、正反结合、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写出淡月辉映下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汽交相的朦胧景象表达了作者暂时的超脱宁静
1927年4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内心压抑,寻求解脱。工作压力,家庭重担均有。
《我与地坛》
蚂蚁、瓢虫、蜜蜂、古柏
(生机勃勃)
对地坛生物生机勃勃状态的赞美
双腿瘫痪,万念俱灰;感悟生命,获得力量
总结:
不同的风景源自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心情表现为不同的风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三篇写景之作,共同之处是:作者心中有景,笔下才有景。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明,情景互现,终成美文。虽时隔久远,但历久弥新。今天读来仍发人深思,令人回味无穷。
任务三:拓展训练
看树
高林瑜
①在乡村学校,十多年了,我总喜欢看树。在四季的轮回中,树像这幽静的村庄,呈现它自己的色彩。面对一棵树,我所追寻的只是树与天空构成的一种最纯朴的风景,然而这一切给人的感觉,却像心灵散发的一阵阵光芒。
②在春天的田野,我曾看过一棵树。那是一个已被水珠打湿的傍晚,我轻轻地抚摸着一棵枝干像盘龙一样的榕树,它的庞大的树身盖住了一大片庄稼。和煦的风从耳边掠过,心霎时像一泓明静的湖水,一向被忙碌踩乱的日子在心中渐渐沉静了下来。这时,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平展展的,似乎把人的每一缕思绪都变得那么纯粹而葱茏了。从此,每当春天,我的心就成了温柔的绿色。
③在夏天的山道上,我推着满装学生课本的三轮车,看过树。阳光火一般灿烂,山道上是一棵棵苦楝树。它们尽力伸着腰肢,向我展示着一种青春的动感与奔放,碧绿的叶子润润地生长着。那树阴给我的心遮上了一把清凉的伞。于是,我用歌声开始装点这长长的山路,用昂扬的心情把不经意间掉进心里的那一点点孤独赶走。这时,最好掬一捧山道旁清澈的泉水,让那一阵阵清凉去廓清那迷茫的视野。然后再摘几片大大的叶子,把阳光全装在心底。
④在秋天的乡村,我带着学生们,看过树。我对他们说,秋天的每一棵树,都负载着一颗成熟的心灵。一棵树也许滋润不了万物,但它能滋润自己的每一片叶子,养熟自己的每一个果子。他们脸上荡满欢笑,如一个个红透的苹果。然后他们一个个把心贴紧树,紧紧地去拥抱那些树。这时我突然觉得,对于他们,面对一棵树,竟是一种最美的完善。
⑤在老家冬天的高原上,我曾和父亲赶路,看过树。那是一排白杨,它们和我们一样,在朔风中感受一种寒冷。它们是钻天杨,很高大,但脚下却牢牢地抓住一方泥土,头顶一片苍天,在风与雪中挺直着躯干,就像一杆杆坚强的旗帜。我知道,这是一种与脆弱无关的美丽。那一刻,我们只是和树一样在凛冽的冰雪中遥望自己的远方。那是一排挂满冰霜的树,然而它们却至今虔诚地站着,在我记忆的春天。
⑥我喜欢看树,也爱思索树。人的一生就像一条长路,许多人走不到向往的尽头,而树的一生像一片叶子,竟能把一生几乎完美地走完,直到将每一片叶子都染成金黄。我不曾想这是为什么,但我明白,树的四季都在承受烈日和风雨,它坦然地以一种坚毅面对一树同样的叶子。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哲人的话:“永远不要哀叹,像树叶一样用一生绿着,最后成熟一个金色的梦。”这是关于一片叶子的名言。我想,这也是关于每一棵树的名言。很多时候,我在想,不管谁怎么说,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
1.四季不同的树分别给作者带来哪些人生的启迪?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说说其中蕴含了这位乡村老师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文章后,选出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 .“面对一棵树,我所追寻的只是树与天空构成的一种最纯朴的风景,然而这一切给人的感觉,却像心灵散发的一阵阵光芒”一句领起了全文的内容。
B. “一棵树也许滋润不了万物,但它能滋润自己的每一片叶子,养熟自己的每一个果子”是说虽然一个人改变不了世界,但可以不断的丰富、完善自己。
C.作者说,冬天高原上的树“至今虔诚地站着,在我记忆的春天”是想告诉我们如果拥有虔诚的心态,便会拥有如春天般生机勃勃的生命。
D. “永远不要哀叹,像树叶一样用一生绿着,最后成熟一个金色的梦”一句中的“绿”的含义是不断地丰富滋养自我,保持活力,拥有一颗昂扬向上的心。
总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景情之间的依存关系。
布置作业:
1.背诵每课写景的段落,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2.选取典型景物,进行写景作文训练。
“我的校园”或“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