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秋天的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秋天的雨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9 19:0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三年级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 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 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 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课文语言优美,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的语言华丽活泼。课文以秋天的 雨为线索呈现的场景繁多,内容丰富,句式多变,但结构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 其总的特点就是美,特别适合朗读。因此确立了以朗读为主的教学思路,力求让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理解美,感悟美,创造美,从而学会欣赏美。
二、教学方法
(一) 情境教学法
利用图片、视频以及情景的创设等手段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 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 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交互式白板活动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独立探 索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活动能力。
(三) 集体讨论法
针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
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学习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积累好词佳句。
(二)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评品,情景创设来深入理解课文,感受语言美。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秋天的美好,积累语言,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情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
情,感受语言的美。
(二)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秋天 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1.出示秋天的图片。
2.让学生聆听秋雨的声音。
3.导入语:秋天,一个美丽的季节,一个丰收的季节。听,秋雨也来点缀这 个多彩的季节,它既不像春雨的缠缠绵绵,又不像夏雨的急促暴躁。
(二) 生字词巩固
1.象形字“雨”:展示动图笔顺,学生观看,教师讲解象形字的造字方法。
2.出示重点词语,小火车朗读
钥匙 盒子 颜料 一枚枚 邮票 争着 仙子 淡黄 听闻 梨子 勾住 喇叭 一曲 丰收 飘哇飘哇扇啊扇啊 五彩缤纷
3.出示多音字“扇” 。学生朗读组词
4.出示生字“结构分类”白板操作活动,学生上台活动。
5.“落叶纷飞”认读生字游戏,学生抢答。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认真聆听课文朗读录音,并轻声跟读,熟悉课文内容。
2.出示问题:秋天的雨是什么样的?学生从每个自然段中找出最有代表性的 那句话,用横线画下来。
3.教师利用课件,在屏幕上勾画中心句,讲解中心句的含义。
(四) 品读课文,理解体验
1.第一段
动画演示“轻轻地”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2.第二段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讨论
白板游戏“涂鸦墙”,把第二段中的颜色画在上面吧! (趣味学习,提高学 生课堂积极性。)
利用动画、图片演示重点词语,辅导学生朗读,分析句子。例:在美读“你
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 的炎热。”时,教师抓住表现动态的词语“扇哪扇哪”,并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 体会其中的轻柔美与动感美,进而读出其中的韵味。
小练笔:秋天把 ( ) 给了 ( ) , ( ) 就像 ( ) 。学生练写,写
完展台展示学生作品。
(在看、听、读、想、说中感受秋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 3.第三、四段
充分借助课件,渲染情景——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秋天颜色美、气味甜、动 植物活跃的美丽丰收景象。结合多媒体,对字词句进行分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五) 总结全文
1.出示结构图
2.重点讲解文章结构:总分总含义、优点
3.观看秋天美景视频结束整节课——再现文中的美丽景色,学生自然而然体 会到秋天的美和语言的美丽。
(六) 作业设计
1.把课文中喜欢的句子写在摘抄本上。
2.在网上收集关于秋天的古诗,读给同学听。
针对学生之间的知识与素质的差异性,设置分层作业——这样做既可以使学 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 的目的。
九、板书设计
板书简洁,结构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组织了多种学习活动,声情并茂的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提供了多 样化的信息,让秋天的图景更形象、更生动、更具体。从而激发学生主动、积极 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对语言的感悟与积累。
但课堂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果学生的朗读训练能够更加多样化、教师 朗读指导的次数更多些,那么教学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