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课程标准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1.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一)康乾盛世:
《盛世滋生图》
论疆域,比明朝扩大了一倍以上。
论财力,经济总量占居世界首位。
论人口,不足百年时间里已不止翻了一番,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论文化,则完成了包括《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在内的“御纂诸书”。
论城市,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占了6个。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1684年——1799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并称为康乾盛世。它是中国古代帝制时代最后一个盛世。
根据材料思考:康、雍、乾三位皇帝有什么共同特点?康乾盛世的本质是什么?反映出怎样的政治发展趋势?
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若要将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
——康熙
朕亲自览阅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
——雍正
皇祖、皇考至朕躬百余年来,皆亲揽庶务,大权在握…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
——乾隆
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本质:封建盛世
相同点:皇帝勤政,乾纲独断,大权独揽
1、奏折制度
“臣下缄封直达御前,天子亲拆亲阅,旁人不得与闻。” ——佐伯富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二)强化君主专制:
(1)含义: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奏折制度。
(2)作用:
①便于君主广泛、直接获取信息,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加强君主专制;
②提高决策效率。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二)强化君主专制:
2、中枢机构的调整:(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具有较大权力。
(2)康熙:设置南书房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内阁日益被架空。
(3)雍正:设军机处
材料一:(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赵翼
材料三:“军机处结构简练,只有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两层;奏折多至百余件者,皆于当天办完,没有过一日者。军机值庐,不准任何人窥探打听。”
材料二:“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原因 直接:办理西北军务;
根本:加强君主专制。
职能 “上传下达,跪受笔录”
性质 中枢秘书机构
特点 简:机构简单、朝臣兼职;
速:办事效率高;
密:保密性好,外界干扰少。
影响 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本质:封建制度由盛转衰
【总结】从秦到清中枢机构的变化、特点及趋势
巩固
中外朝制
一省二院制
完善
三省六部制
加强
二府三司制
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立军机处
(顶峰)
确立
三公九卿制
秦朝
唐朝
汉朝
宋朝
元朝
趋势: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明清政治制度特点:
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由盛转衰。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二)强化君主专制:
3、文字狱:统治者对思想文化进行严密控制。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徐骏《无题》
杞人忧转切,翘首待重明。
——李驎《虬蜂集》
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二、疆域的奠定
1、东南
1662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 清朝统一台湾
1684 清朝设台湾府,
隶属福建省
2、东北
(1) 17世纪,清朝抗击沙俄;
(2)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
3、西北及新疆
4、西藏
(1)册封达赖、班禅;
(2)派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3)金瓶掣签制度。
5、西南
改土归流,强化管理
中央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特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灵活多元
(一)经略边疆:
(1)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叛乱;
(2)平定维吾尔族大、小和卓叛乱;
(3)在蒙古族设立盟旗制度;
(4)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
西跨葱岭
西北达巴勒喀什池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
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到
南海诸岛
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1316万平方公里 (1820年)
(二)疆域奠定:
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版图
1、人口剧增,人地矛盾尖锐
康乾盛世后期,国力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两位皇帝在位期间,衰象更为明显——“嘉道危机”。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和珅抄家清单:房屋3000间、田地8000顷、赤金60000两、大金元宝(100两一个的)100个、小银元宝56600个、银锭900万个、洋钱15800元、制钱150万文……所有物品总计约10亿两白银,真是富可敌国,而当时国库每年收入仅只4000多万两。
2、吏治腐败,贫富矛盾积累,乱象逐渐萌生
乾隆末年、嘉庆初年的川楚白莲教起义持续九年,蔓延湖北、陕西、四川、河南、甘肃五省。清朝政府调动了十六个省的军队,耗费军费2亿两白银,才把它平定下去,清朝从此由盛转衰。
3、农民起义屡屡爆发
内部危机
【知识拓展——清朝人口膨胀的原因】
1、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2、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大量种植。
3、赋税制度的变革放松了对人口的控制。
规定农民不再为官府服役,改交役银。根据每户人丁、土地两项标准算出役银的具体数目,与该户的田赋合并,折银征收。
首先将役银中按人丁摊派的部分“丁银”加以固定
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帝宣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雍正时期,进一步将这笔数额固定的丁银完全分摊到田赋当中
将中国实行的两千年的人头税废除,而并入土地税,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予制度的重要改革,
明:一条鞭法
清:摊丁入亩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英国派出以马戛尔尼为特使的代表团访华,提出贸易通商等要求。康熙断然拒绝了英国的要求:“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 ——《清高宗实录》
1、西方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外部危机
对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外商在华活动,严厉禁止民间出海贸易,只保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十三行”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
1、原因:①根本: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②外部: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侵扰东南沿海。
③直接:防止西方殖民者与沿海抗清势力结合。
2、目的: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3、评价:
积极: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消极:①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科技进步;
②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闭关自守政策,逐渐落后世界潮流。
闭关锁国政策
【知识拓展】明清盛世与世界形势
清朝 西方
政 治
经 济
思 想
外 交
高度集权的封建制度
部分国家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建立资产阶级国家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开展工业革命
大兴文字狱
加强思想控制
启蒙思想,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闭关锁国
开拓海外市场,殖民扩张,海权意识
蓬勃崛起的工业文明
逐渐衰落的农业文明
1、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 )
A. 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
B. 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
C. 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
D. 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
C
2、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
A.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 B.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
C.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 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
A
盛世之治·君主专制:
康乾盛世
君主专制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盛世之危·危机初显:
盛世之疆·边疆治理:
外部危机
措施
奏折制度
军机处
文字狱
特点
人地矛盾
阶级矛盾
内部危机
勤政传统
意义
东南:统一台湾,设台湾府
东北:反击沙俄,签约划边界
西北:击败准噶尔,设立盟旗制度
平大小和卓,设立伊犁将军
西南:管辖西藏,改土归流
君主专制顶峰
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恩威并施,抚剿并用
版图奠定、巩固统一、边疆开发、民族交融
思想文化专制
控制官僚机构
闭关自守
落后世界潮流,中西差距扩大
农民起义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