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课堂同步练习(含解析)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课堂同步练习(含解析)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28 19:5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课堂同步练-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L-1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小于NA
B.标准状况下,22.4LH2O2中含有H-О键的数目为2NA
C.11gND中含有的电子数为5NA
D.将1molSO3充入一定容积容器中,反应分解生成SO2和O2,生成O2的分子数为0.5NA
2.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g H2O中含有的中子数是8NA
B.标准状况下,22.4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A
C.在Al3+浓度为0.6mol/L的硫酸铝溶液中,SO的浓度为0.4mol/L
D.含有0.4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A
3.下列溶液中含Cl-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10mL 0.1mol·L-1的氯化铝溶液 B.30mL 0.1mol·L-1的氯化钙溶液
C.30mL 0.2mol·L-1的氯化钾溶液 D.40mL 0.25mol·L-1的氯化钠溶液
4.设NA为阿伏加 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2.8g由CO与CO2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质子总数为1.4NA
B.常温常压下,18g由葡萄糖与冰醋酸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数可能为NA
C.一定条件下,5.6g铁粉与过量的硫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D.标准状况下,将11.2LCl2通入足量水中,溶液中N(ClO﹣)+N(Cl﹣)+2N(Cl2)=NA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与6.02×1023个氮气分子的质量(以g为单位)在数值上相等
B.6.02×1023个N2和6.02×1023个O2的质量比为7:8
C.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约为0.2×6.02×1023
D.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是44g
6.甘氨酸(C2H5O2N)是最简单的氨基酸,1mol甘氨酸分子中含有
A.1mol氮原子 B.10mol氢原子
C.6.02×1023个氧原子 D.6.02×1023个碳原子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B.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C.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
D.溶液与溶液中的的数目之比为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lmolCH3CH2C(CH3)3所含甲基个数为4NA
②2.8g乙烯和2.8g聚乙烯中含碳原子数均为0.2NA
③1.0L1.0mol/LCH3COOH溶液中,CH3COOH分子数为NA
④8.8g乙酸乙酯中含共用电子对数为1.4NA
⑤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完全燃烧后生成CO2的分子数为2NA
⑥常温常压下,17g甲基(一14CH3)所含的中子数为9NA
⑦标准状况下,11.2L氯仿中含有C—Cl键的数目为1.5NA
⑧lmolC15H32分子中含碳碳键数目为14NA
A.①③⑤⑦ B.①②④⑧ C.②③⑥⑧ D.①②⑥⑧
9.阅读分析体检报告中部分结果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 项目名称 英文缩写 检查结果 单位 参考范围
13 *钠 Na 155 mmol·L-1 135~145
14 *氯 Cl 103 mmol·L-1 96~111
15 *钙 Ca 0.68 mmol·L-1 2.13~2.70
16 胱抑素 C CysC 0.78 mg·L-1 0.59~1.03
17 *尿素 Urea 4.18 mmol·L-1 2.78~7.14
18 *葡萄糖 Glu 5.1 mmol·L-1 3.9~6.1
A.报告单中提醒平时饮食要少盐多钙
B.报告单项目指标的物理量只有胱抑素 C 不是物质的量浓度
C.根据参考值,钙含量至少需要 85.2mg·L-1
D.若某人血液中葡萄糖(C6H12O6)检查结果为 360mg·L-1,可诊断为高血糖
10.下列溶液中的Cl-物质的量与100mL 1mol L-1AlCl3溶液中Cl-相等的是( )
A.150mL 1 mol L-1NaCl溶液
B.100mL 3mol L-1KClO3溶液
C.75mL 2 mol L-1MgCl2溶液
D.50mL 1 mol L-1FeCl3溶液
二、填空题
11.(1)在一定条件下,28.80g金属单质A与1.20molCl2完成反应,生成1.20molAClx,则x= ,若A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则A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现有氨气3.4g,在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 ,含有氮原子的数目为 ;将气体全部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12.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加碘食盐所含的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2)《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浸,绞取汁”,此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中,用于灼烧固体的容器是( )
A.坩埚 B.干燥器 C.蒸发皿 D.烧杯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移液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
(5)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在实验室通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
(6)北宋《浸铜要略序》载“山麓有胆泉(硫酸铜溶液),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
13.(1)6.02×1023个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其摩尔质量为 。
(2)3.01×1023个H2O的物质的量为 mol,其中所有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3)1.204×1023个NH4+的物质的量为 mol,质量为 g。
14.和在厨房中很常见,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其组成的阴离子来看,属于 ,的俗称为 ,等物质的量的和固体中所含的离子总数之比为 。
(2)厨房去油污选用溶液而不选用溶液的原因为 。
(3)比较和的热稳定性的示意图如图,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Ⅱ中的溶液变浑浊了,而烧杯Ⅰ中的溶液未变浑浊。
①热稳定性: (填“>”、“<”或“=”)。
②烧杯Ⅱ中的溶液变浑浊,反应后的产物为 (填化学式)。
(4)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时转化率与熔烧时间的关系如图。
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若起始时投入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为16.8g(假设不含其他杂质),则M点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为 L。(气体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转化率)
15.已知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MnO2+4HC1,现有17.4g与240mL的盐酸(足量)混合加热(不考虑盐酸挥发),使其充分反应后,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溶液。计算:
(1)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
(2)产生沉淀的质量是 。
16.把NaOH、MgCl2、AlCl3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后,产生1.16g白色沉淀。再向所得悬浊液中逐滴加入1.00mol/LHCl溶液,加入HCl溶液的体积(V)与生成沉淀(m)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分析计算:
(1)A点到B点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2)原混合物中MgCl2、AlCl3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17.氯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漂白液通常用于家庭和公共场所的消毒,某品牌漂白液的包装说明如下:
净含量:500mL 密度:1.12g·cm-3 主要成分:7.45%NaClO 使用方法:稀释100倍(体积比)后使用 注意事项:密封保存,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变质
(1)该漂白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mol·L-1。
(2)使用NaOH溶液和氯气来制取消毒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制取500mL此漂白液,需要5.0mol·L-1的NaOH溶液 mL。
(3)漂白液易吸收空气中的CO2而生成NaHCO3,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18.小康同学用一定量的Na2O2与水反应,制取中学一种常见气体。
(1)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检验反应生成气体的方法是 。
(2)利用本实验所得到的溶液(经检测为400 mL 1.0 mol/ L的碱溶液),小康又进行了两个自己感兴趣的实验。
①取100 mL 该溶液用于氯气的尾气吸收,则最多可吸收标准状况下的氯气多少升?(请写出相关反应的方程式或关系式,并列式计算,下同)
②取100 mL 该溶液恰好能与10 g某镁铝合金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该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
19.(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NH3和H2O(水蒸气)质量比是 。
(2)0.3 mol NH3 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与 个H2O分子中所含质子数相等。
(3)含0.4 mol Al3+的Al2(SO4)3中所含的SO42-的物质的量是 。
(4)2molSO3和3molSO2其分子数之比为 ;相同状况下(均为气体)体积之比为 。
(5)欲用98%的浓硫酸(ρ=1.84g/cm3)配制成浓度为0.5mol/L的稀硫酸500mL。所需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 mL。
20.化学计量在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33.6L,质量为50g。
①两种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 。② C与O原子个数比为 。
(2)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盐酸和一块镁铜合金,在0℃、1.01×105Pa时,分别向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加入100mL同浓度的盐酸后,再加入不同质量的同种粉末,得到的有关实验数据列于下表,请确定盐酸的浓度和合金的组成:
实验序号 甲 乙 丙
合金质量/g 8.8 17.6 22.0
气体体积/L 2.24 4.48 4.48
①下列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实验甲中,盐酸已完全反应
B.实验乙中,金属镁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若往实验丙的剩余物中添加盐酸,将继续产生氢气
D.金属铜参加反应并产生氢气
② 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 。
三、实验题
21.某实验需要480mL0.2mol/L的Na2SO4溶液请你在实验室中完成该溶液的配制。
(1)填写下列实验操作步骤中的空白处:
①在托盘天平上称出 gNa2SO4固体,把它放在 中,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
②把制得的溶液小心的沿着玻璃棒注入 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 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液面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液也小心转入容量瓶中,并轻轻摇匀;
⑤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2)第(1)题中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下同)。
(3)下列情况中,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①溶解搅拌时有部分液体溅出
②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③在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④容量瓶使用前内壁有水珠
22.欲用98%的浓硫酸(ρ= 1.84g/cm3)配制浓度为0.5 mol/L的稀硫酸500mL。有以下几步操作,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
B.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C.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D.洗净所用仪器
E.稀释浓硫酸
F.将稀释后并冷却的硫酸溶液注入容量瓶
G.用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
(1)其操作正确的顺序为(填编号): 。
① D A E F G B C ② D A E F G C B ③ D A F E G B C
(2)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 mL(小数点后保留一位)。现有10mL 、15mL、20mL、50mL四种量筒,应选用 mL的量筒最好。
②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也要转入容量瓶,否则会使结果浓度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③稀释后并冷却的硫酸用 注入 中。
④加蒸馏水定容时必须使溶液凹液面与容量瓶刻度线相切,如果不小心将水加过刻度线应 。
(3)下列实验操作,造成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经干燥处理
B.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
C.稀释后的硫酸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加水定容
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E.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23.下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浓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硫酸 化学纯(CP)(500mL) 品名:硫酸 化学式:H2SO4 相对分子质量:98 密度:1.84g/cm3 质量分数:98%
现用该浓硫酸配制240mL1.0mol/L的稀硫酸。可供选用的仪器有:①玻璃棒;②烧杯;③药匙:④量筒;⑤托盘天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上述稀硫酸时,还缺少的仪器有 (写仪器名称);
(2)标签所示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配制240mL1.0mol/L的稀硫酸需要用量筒量取上述浓硫酸的体积 ,量取硫酸时应选用以下 规格的量筒(填选项)。
A.10mL B.25mL C.50mL D.100mL
(4)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①用量筒量取计算所需体积的浓硫酸;
②向量筒中加入少量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拌:
③将稀释后的溶液冷却至室温,再转入容量瓶中:
④然后将蒸馏水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直至刻度线:
⑤把容量瓶盖盖紧,上下颠倒摇匀。
你认为上述实验中错误的操作是 (填序号)
(5)下列哪些操作会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填写字母)。
A.容量瓶底部有蒸馏水末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B.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
C.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D.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E.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II.实验室里欲用固体来配制溶液。为了增强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需要加入的稀硫酸溶液。现用其测定某补血剂片中亚铁的含量,已知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6)加入的稀硫酸中 。
(7)若反应生成,则该补血剂中消耗了 mol。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不确定溶液体积,不能判断次氯酸根离子物质的量,A错误;
B.标准状况下,过氧化氢为液体,不能运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B错误;
C.11gND的物质的量为11g÷22g/mol=0.5mol,则含有的电子数为0.5×(7+4-1)NA=5NA,C正确;
D.SO3反应分解生成SO2和O2,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生成氧气和二氧化硫,D错误;
故选C。
2.A
【详解】A.H2O的摩尔质量为18g/mol,18g H2O即1mol,含有的中子的物质的量为8mol,个数是8NA,A说法正确;
B.标准状况下,H2O为液体,无法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B说法错误;
C.在Al3+浓度为0.6mol/L的硫酸铝溶液中,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则SO的浓度为0.9mol/L,C说法错误;
D.含有0.4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随反应的进行,盐酸变稀,则不再反应,无法计算转移的电子数,D说法错误;
答案为A。
3.A
【详解】A.10mL0.1mol/L的氯化铝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3=0.3mol/L;
B. 30mL0.1mol/L的氯化钙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2=0.2mol/L;
C. 30mL0.2mol/L的氯化钾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D. 40mL0.25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0.25mol/L;
则含Cl-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10mL 0.1mol·L-1的氯化铝溶液,答案选A。
4.A
【详解】A. CO分子中有14个质子,CO2分了中有22个质子。 2.8gCO的物质的量为0.1mol,其含质子数为1.4NA;2.8g CO2的物质的量为 mol,其含质子数为 NA=1.4 NA。因此,无论两种气体以何种比例混合,2.8g由CO与CO2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质子总数一定为1.4NA,A说法正确;
B. 葡萄糖与冰醋酸的最简式均为CH2O,18g由葡萄糖与冰醋酸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CH2O的物质的量为mol,因此,其中含碳原子数为0.6NA,B说法不正确;
C. 5.6g铁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一定条件下,5.6g铁粉与过量的硫粉充分反应生成硫化亚铁,即使铁完全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也只能是0.2NA,C说法不正确;
D. 标准状况下,将11.2LCl2的物质的量为0.5mol,共含1mol Cl,将其通常入足量水中,若其完全被水吸收,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根据Cl原子守恒可知,溶液中N(HClO)+N(ClO﹣)+N(Cl﹣)+2N(Cl2)=NA,D说法不正确。
综上所述,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故选A。
5.D
【详解】A.一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是28g·mol-1,6.02×1023个氮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质量是28 g,所以在数值上相等,A项正确;
B.6.02×1023个N2的物质的量是1mol,质量是28 g,6.02×1023个O2的物质的量是1mol,质量是32g,质量比为28g:32g=7:8,B项正确;
C.3.2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约为,C项正确;
D.0.5×6.02×1023个二氧化碳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质量是0.5mol×44 g·mol-1=22 g,D项错误;
答案选D。
6.A
【详解】A.1mol甘氨酸分子中含有1mol氮原子,A正确;
B.1mol甘氨酸分子中含有5mol氢原子,B错误;
C.1mol甘氨酸分子中含有2mol氧原子、即含1.204×1024个氧原子,C错误;
D.1mol甘氨酸分子中含有2mol碳原子、即含1.204×1024个碳原子,D错误;
答案选A。
7.D
【详解】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状态不同,微粒间距不一定相同,其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A错误;
B.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mol,B错误;
C.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原子数目不一定相同,C错误;
D.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为, 溶液中的的物质的量为,则的数目之比为,D正确;
答案选D。
8.B
【详解】①lmolCH3CH2C(CH3)3含有4mol甲基,含有甲基的数目为1mol×4×NAmol-1=4NA,故①正确;
②乙烯和聚乙烯的最简式相同为CH2,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则碳元素的质量相等为2.8g×=2.4g,所以碳原子数目相等为×NAmol-1=0.2NA,故②正确;
③醋酸是弱电解质,1.0mol L-1CH3COOH溶液中c(CH3COOH)+c(CH3COO-)=1mol/L,所以c(CH3COO-)小于1mol/L,溶液中CH3COOH分子数小于1L×1mol/L×NAmol-1=NA,故③错误;
④乙酸乙酯分子中含有14对共用电子对,8.8g乙酸乙酯的物质的量为=0.1mol,8.8g乙酸乙酯中共用电子对数为0.1mol×14×NAmol-1=1.4NA,故④正确;
⑤标准状况下,乙醇是液态,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故⑤错误;
⑥甲基(一14CH3)中含有的中子数等于碳原子含有的中子数为14-6=8,17g甲基(一14CH3)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中子数为1mol×8×NAmol-1=8NA,故⑥错误;
⑦标准状况下,氯仿是液态,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故⑦错误;
⑧C15H32是烷烃,分子中含有含有14个C-C共价键数,lmolC15H32分子中含C-C共价键数目为1mol×14×NAmol-1=14NA,故⑧正确;
故①②④⑧正确,故选B。
9.D
【详解】A.报告单中显示Na含量高于参考范围,Ca含量低于参考范围,平时饮食要少盐多钙,故选项A正确;
B.根据报告单项目指标物理量的单位,只有胱抑素 C 不是物质的量浓度,故选项B正确;
C.根据参考值,钙含量至少需要2.13mmol·L-1,C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即为85.2mg·L-1,故选项C正确;
D.参考范围中葡萄糖(C6H12O6)最高含量为6.1mmol·L-1,C6H12O6相对分子质量为180,即最高为1098mg·L-1,若检查结果为 360mg·L-1,不是高血糖,故选项D错误;
故答案选D。
10.C
【分析】先计算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再根据n=cV求出物质的量。
【详解】100mL 1mol L-1 Al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是3mol/L,Cl-物质的量为3mol/L×0.1L=0.3mol,
A、150mL 1mol L-1氯化钠溶液中c(Cl-)=1 mol L-1×1=1mol/L,Cl-物质的量为1mol/L×0.15L=0.15mol;
B、100mL 3mol L-1KClO3溶液中不含有氯离子,故Cl-物质的量为0;
C、75mL 2 mol L-1MgCl2溶液中c(Cl-)=2 mol L-1×2=4mol/L,Cl-物质的量为4mol/L×0.075L=0.3mol;
D、50mL 1 mol L-1FeCl3溶液中c(Cl-)=1 mol L-1×3=3mol/L,Cl-物质的量为3mol/L×0.05L=0.15mol;
答案选C。
11. 2 12 4.48L 1.204×1023(或0.2NA) 0.4mol/L
【分析】(1)根据Cl元素守恒,确定化学式AClx中X的值,然后根据A守恒确定A的相对原子质量,再结合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确定A原子核内的中子数,Cl是17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书写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2)根据n=及n=计算3.4g氨气在标准状况下其体积,根据NH3中含有的N原子数及NH3的物质的量计算含有氮原子的数目;根据c=,计算将这些气体全部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详解】(1)1.20molCl2与28.80gA完成反应,生成1.20molAClx,根据Cl原子守恒可得1.20mol×2=1.20xmol,解得x=2;根据A原子守恒可知28.80g金属单质A的物质的量是1.20mol,则A的摩尔质量M=28.80g÷1.20mol=24g/mol,则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若A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则A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4÷2=12;Cl是17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是2、8、7,所以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3.4g氨气的物质的量n==0.2mol,则根据n=可知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其体积V=n·Vm=0.2mol×22.4L/mol=4.48L;在1个NH3中含有1个N原子,则在0.2mol NH3中含有氮原子的数目为N=0.2mol×NA/mol=0.2NA;将气体全部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0.4mol/L。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子的构成微粒的关系及有关物质的量的化学计算,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物质的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及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n=、n=、c=等是解题的基础。
12. +5 物理 A 引流 2NaOH+Cl2=NaCl+NaClO+H20 Fe+CuSO4=FeSO4+Cu
【详解】(1)碘酸钾(KIO3)中K是+1价,O是-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碘元素的化合价是+5价;
(2)“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浸,绞取汁”,用水溶解,没有产生新物质,此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3)固体灼烧一般用坩埚,蒸发皿一般用来蒸发浓缩溶液,干燥器用于干燥气体,烧杯一般溶解或稀释溶液,一般不用于灼烧固体,因此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中,用于灼烧固体的容器是坩埚,答案选A;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移液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5)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在实验室通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中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l2=NaCl+NaClO+H2O。
(6)“山麓有胆泉(硫酸铜溶液),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属于铁置换铜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13. 1 17g/mol 0.5 1.5 5 0.2 3.6
【详解】(1)n(OH )===1mol,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即为17g/mol。
(2)n(H2O)===0.5mol,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3=1.5mol,每个水分子含10个电子,0.5mol H2O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10=5mol。
(3)n(NH4+)==0.2mol,m(NH4+)=n·M=0.2mol×18g/mol=3.6g。
14.(1) 碳酸盐 小苏打 3:2
(2)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在溶液中不会发生水解,溶液呈中性,油脂在溶液中难水解
(3) < CaCO3
(4) 1.792
【详解】(1)的阴离子为碳酸根离子,从其组成的阴离子来看,属于碳酸盐;的俗称为小苏打;1mol固体中含有2mol和1mol,1mol固体中含有1mol和1mol,等物质的量的和固体中所含的离子总数之比为3:2;
(2)的水溶液呈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的水溶液呈中性,油脂在溶液中几乎不水解,所以厨房去油污选用溶液而不选用溶液;
(3)①同时加热和,观察到烧杯Ⅱ中的溶液变浑浊了,而烧杯Ⅰ中的溶液未变浑浊,说明受热分解生成了CO2,受热不分解,所以热稳定性:<;②烧杯Ⅱ中的溶液变浑浊,是因为CO2与Ca(OH)2发生反应生成CaCO3沉淀,所以反应后的产物为CaCO3;
(4)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有关系式:,M点碳酸氢钠的转化率为80%,则已转化的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所以,体积为。
15.(1)4.48L
(2)286g
【详解】(1)17.4g为与0.24L=2.4mol盐酸反应,盐酸过量,按二氧化锰进行计算。,故0.2mol二氧化锰生成气体0.2mol氯气,标况下的体积为4.48L;
(2)氯离子总量为2.4mol,有0.2mol氯气消耗0.4mol氯离子,故溶液中还剩余2mol氯离子,生成2mol氯化银沉淀,质量为2mol143g/mol=286g。
16.(1)AlO+H++H2O=Al(OH)3↓
(2)n(AlCl3)= 0.02mol、n(MgCl2)= 0.02mol
【分析】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后,加入盐酸0~10mL阶段沉淀的质量不变,说明溶液中过量的NaOH,加入10 mL盐酸恰好中和过量的NaOH,故A点沉淀1.16g为 Mg(OH)2,AB段发生反应:+H++H2O=Al(OH)3↓,BC段发生反应:Al(OH)3+3H+=Al3++3H2O、Mg(OH)2+2H+=Mg2++2H2O,根据镁原子守恒计算n(MgCl2),根据AB段消耗盐酸计算生成Al(OH)3的物质的量,再根据Al原子守恒计算n(AlCl3)。
【详解】(1)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后,加入盐酸0~10mL阶段沉淀的质量不变,说明溶液中过量的NaOH,加入10 mL盐酸恰好中和过量的NaOH,AB段发生反应:+H++H2O=Al(OH)3↓,BC段发生反应:Al(OH)3+3H+=Al3++3H2O、Mg(OH)2+2H+=Mg2++2H2O,故答案为:+H++H2O=Al(OH)3↓;
(2)A点沉淀1.16g为 Mg(OH)2,根据镁原子守恒:n(MgCl2)=n[Mg(OH)2]= =0.02mol,AB段发生反应:+H++H2O=Al(OH)3↓,则n[Al(OH)3]=n(HCl)=1.00mol/L×(0.03-0.01)L=0.02mol,根据铝原子守恒得n(AlCl3)=n[Al(OH)3]=0.02mol,原混合物中MgCl2的物质的量为0.02mol,AlCl3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17. 1.12 Cl2+2OH-=ClO-+ Cl-+H2O 224 CO2+H2O +NaClO= NaHCO3+HClO。
【分析】(1)根据c=计算;
(2) NaOH溶液和氯气反应,生成NaClO、NaCl和水;根据转化关系,可以计算NaOH的体积;
(3) NaClO吸收空气中的水和CO2而生成NaHCO3和HClO。
【详解】(1)根据c=,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约=1.12 mol·L-1,故答案为:1.12;
(2) NaOH溶液和氯气反应,生成NaClO、NaCl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OH-=ClO-+ Cl-+H2O;500mL1.12 mol·L-1漂白液的物质的量为=0.56mol,根据反应可知NaOH的物质的量为0.56mol×2=1.12mol,需要5.0mol·L-1的NaOH溶液体积为,故答案为:Cl2+2OH-=ClO-+ Cl-+H2O;224;
(3) NaClO吸收空气中的水和CO2而生成NaHCO3和HClO,化学方程式为:CO2+H2O +NaClO= NaHCO3+HClO,故答案为:CO2+H2O +NaClO= NaHCO3+HClO。
18.(1)2Na2O2+ 2H2O =4NaOH + O2↑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看是否复燃
(2)①1.12 L
②27%
【详解】(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与氧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检验氧气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看是否复燃;
(2)所得NaOH的物质的量=0.4L×1.0mol/L=0.4mol
①取100 mL 该溶液用于氯气的尾气吸收:
Cl2 + 2NaOH═NaCl+NaClO+H2O
1 2
0.05mol 0.4mol×
故吸收氯气体积=0.05mol×22.4L/mol=1.12 L;
②取100 mL 该溶液恰好能与10 g某镁铝合金恰好完全反应,即Al和NaOH 恰好完全反应:
2Al + 2NaOH+2H2O═2NaAlO2+3H2↑
2 2
0.1mol 0.4mol×
故Al的质量=0.1mol×27g/mol=2.7g,则Al的质量分数=×100%=27%。
19. 17:18 1.806×1023 0.6mol 2:3 2:3 13.6
【详解】(1)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气体其物质的量也相同,而等物质的量的气体,质量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故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NH3和H2O(水蒸气)质量比是17:18;
(2)NH3、H2O分子均含有10个质子,则与0.3mol NH3中所含质子数相等的水的物质的量为0.3mol,水分子数目为0.3mol×6.02×1023mol-1=1.806×1023;
(3)Al2(SO4)3中n(Al3+):n(SO42-)=2:3,n(Al3+)=0.4mol,则n(SO42-)=0.6mol;
(4)由N=nNA可知,2molSO3和3molSO2其分子数之比为2mol:3mol=2:3,由V=nVm可知,相同条件下,2molSO3和3molSO2的体积之比为2mol:3mol=2:3;
(5)c(H2SO4)=mol/L=18.4mol/L,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浓硫酸体积==13.6mL。
20.(1)①1.5 mol ②3∶4(2)①B C ②4mol·L-1 27.3%
【详解】试题分析:(1)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33.6L,质量为50g。
①两种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
②设CO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mol、ymol ;;,C与O原子个数比为3∶4。
(2)① A.增加金属的量时,氢气体积增加,实验甲中,盐酸有剩余;
B.实验丙,增加了金属质量,但氢气的体积不变,说明实验丙中金属有剩余;所以100mL盐酸完全反应放出0.2mol氢气,则盐酸的物质的量是0.4mol;实验甲中,盐酸有剩余,说明金属完全反应,8.8g金属放出2.24L氢气,则放出4.48L氢气需要金属质量是17.6,所以则实验乙中,金属镁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若往实验丙中金属有剩余,所以剩余物中添加盐酸将继续产生氢气;
D.金属铜不反应参加反应;
②100mL盐酸完全反应放出0.2mol氢气,则盐酸的物质的量是0.4mol,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4mol·L-1 ,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
x=2.4g
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 27.3%。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金属。
21.(1) 14.2 烧杯 500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2)①②④③⑤
(3)③
【详解】(1)若配制480mL 0.2mol/L Na2SO4溶液,应选用500mL容量瓶,则应称取Na2SO4物质的量为0.5L×0.2mol/L=0.1mol,即14.2g,然后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将制得的溶液小心地沿着玻璃棒注入500mL容量瓶中。当容量瓶中蒸馏水离容量瓶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液面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故答案为:14.2;烧杯;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正确顺序为:
称量、溶解:称取14.2g Na2SO4固体,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转移:将制得的溶液小心沿着玻璃棒注入500mL容量瓶中;
润洗: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液也小心转入容量瓶中,并摇匀;
定容:继续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液面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将配制的好的溶液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故答案选①②④③⑤
(3)① 溶解搅拌时有部分液体溅出,会损失部分溶质,使溶液浓度偏低;
② 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
③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使加水的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
④ 容量瓶使用前内壁有水珠,不影响所配制的溶液浓度。
故答案选③。
22. ② 13.6 15 偏低 玻璃棒引流 500mL容量瓶 重新配制 BE
【分析】(1)根据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过程进行实验步骤排序;
(2)①根据c=计算浓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再根据溶液稀释前后物质的量不变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根据所需浓硫酸的体积选择量筒规格;
②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根据c=分析判断;
③根据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过程解答;
④定容时如果不小心将水加过刻度线应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应宣告实验失败,洗净容量瓶后重新配制;
(3)根据公式c=,实验中n、V对实验的影响来回答。
【详解】(1)操作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用量筒量取(用到胶头滴管),在烧杯中稀释,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2-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DAEFGCB,故答案为②;
(2)①浓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c=mol/L=18.4mol/L.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来计算浓硫酸的体积,设浓硫酸的体积为xmL,所以xmL×18.4mol/L=500mL×0.5mol/L,解得:x≈13.6,则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13.6mL;量筒规格越接近所需浓硫酸体积误差越小,故所以选择15mL量筒;
②烧杯、玻璃棒上都沾有硫酸,洗涤液中含有硫酸,若不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导致移入容量瓶中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③由(1)中操作步骤可知,稀释后并冷却的硫酸用玻璃棒引流注入500mL容量瓶;
④定容时如果不小心将水加过刻度线应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应宣告实验失败,洗净容量瓶后重新配制;
(3)④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经干燥处理,对配制溶液无影响,故A错误;
B.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溶质损失,配制溶液浓度偏低,故B正确;
C.稀释后的硫酸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加水定容,温度降低后,液面会下降,溶液体积偏小,配制溶液浓度偏高,故C错误;
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液面在刻度线下方,溶液浓度偏高,故C错误;
E.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溶液被稀释,浓度偏低,故E正确;
故答案为BE。
23.(1)容量瓶、胶头滴管
(2)
(3) B
(4)②④
(5)BD
(6)4
(7)0.25
【详解】(1)配制240mL1.0mol/L的稀硫酸需选用250mL容量瓶,所需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标签所示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3)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因此,解得;根据实验精度可知,量取13.6mL浓硫酸可选择25mL量筒,故答案为:;B。
(4)量筒不能用于溶解,故②选;定容过程中当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1cm~2cm处时,再改用胶头滴管至刻度处,故④选,故答案为②④
(5)所配溶液浓度,结合相关操作对数据影响进行判断。
A.定容过程中还需要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因此容量瓶底部有蒸馏水末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对实验无影响,故A不选;
B.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溶液凹液面高于刻度线,所量浓硫酸溶液体积偏大,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故B选;
C.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溶质有损失,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C不选;
D.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凹液面高于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D不选;
E.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由于溶液附着于瓶塞等,液面会低于刻度线,若再加水至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E不选;
故答案为BD。
(6)硫酸在水中完全电离,因此硫酸溶液中。
(7)的物质的量为,由反应方程式可知,部分参与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因此当反应生成0.2mol H2O,则消耗的物质的量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