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6.2 液化》2023年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变模糊了( )
A.室内的水汽留在眼镜上
B.眼镜上有灰尘
C.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D.受到感动,热泪盈眶
2.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初春,湖面的冰层变薄
B.盛夏,阳光下湿衣服晒干
C.深秋,草叶上出现露珠
D.严冬,室内玻璃窗上形成冰花
4.如图所示,是模拟“云和雨”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酒精灯加热湿沙,加快水的汽化
B.烧杯里的“白雾”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C.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D.冰块使水蒸气降温,液化成小水珠
5.冬天,牙医常把检查口腔的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后才伸进口腔内进行检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镜框因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B.进行消毒
C.镜面不会因水蒸气液化产生水雾看不清牙齿
D.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北方的冬天,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
D.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防滑铁链
二、填空题
7.大量实验表明,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会发生 现象成为液体。
8.液化有两种方法: 、 。生活中,通过在常温下, 将丁烷气体液化储存在气体打火机里,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里。而在运载火箭里,是同时采用 和 两种方法将氧气和氢气液化储存在箭体中的。
9.与液体的汽化相反,气体液化时要 热量。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在科技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生活中的 、 的工作原理等。
10.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坐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那么,这是 现象。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 ;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 。(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
11.雪糕是大家都喜欢吃的冷饮,夏天当我们吃雪糕时撕下包装纸会冒“白气”,实际上“白气”是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根据你的观察,如图所示,雪糕冒出的“白气”是向 (上/下)的。
12.一块金属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 (选填“能”或“不能”)擦干,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现象,是一种 (选填“吸”或“放”)热过程。
13.保护南海诸岛是驻岛官兵义不容辞的责任,身处偏远海岛淡水十分稀缺,按如图所示方法可获取少量的淡水。阳光的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 ,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塑料膜上 形成小水滴;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可得到淡水。
14.如图所示,房间里放有一盆室温下的水,里面有一试管A和一支温度计。现向试管中通入100℃的水蒸气,可以观察到:
(1)试管A中出现 ,原因是 。
(2)温度计的示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夏天打开冰棍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出“白气”;冬天用烧水壶烧开水会看到壶嘴冒出“白气”。这两种现象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 ;
不同点: 。
三、解答题
16.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 (填物态变化名称),又在皮肤上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内能 ,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淤血。
17.在取暖室的散热器里,通入的是100℃的水蒸气,出来的水也是100℃。
(1)此物态变化叫 ,向外界 (填“释放”或“吸收”)热量;
(2)猜测一下:当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时,需要 (填“放热”或“吸热”)。
18.如图,密闭玻璃瓶内的水恒温放置几天后,液态水不会减少也不会增加,而是瓶内存在着汽化和液化的动态平衡过程。
(1)请你从分子的角度简要解释瓶内液态水体积保持不变的原因。
(2)自然界中存在很多这样的动态平衡,如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存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请你根据所学知识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6.2 液化》2023年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解答】解: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所以眼镜变模糊了。
故选:C。
2.【解答】解: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都属于液化现象。
故选:D。
3.【解答】解:A、湖面的冰层变薄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故A错误;
B、湿衣服变干是水变成水蒸气,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D、严冬,故D错误。
故选:C。
4.【解答】解:A、酒精灯加热湿沙可以提高湿沙中水的温度,故A正确;
B、烧杯中的“白雾”是湿沙中汽化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盘子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符合题意;
C、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不符合题意;
D、上面盘子中放着的冰块,水蒸气碰到就会液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解答】解: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后才伸进口腔内,这样镜面不会因水蒸气液化产生水雾看不清牙齿;
故选:C。
6.【解答】解:A、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故A正确;
B、秋天的早晨,属于汽化现象;
C、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等的,故北方的冬天,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
D、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以增大摩擦,故D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
7.【解答】解:任何气体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会液化;
故答案为:液化。
8.【解答】解: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
打火机中的丁烷就是利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气体液化的,液化可以大大的减少体积;
在运载火箭里,是同时采用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两种方法将氧气和氢气液化储存在箭体中的。
故答案为:降低温度;压缩体积;降低温度。
9.【解答】解: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做液化,液化会放出热量,汽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汽化吸热的应用:冰箱在工作时,在冷冻室内的物质汽化吸收冰箱内的热量;
液化放热的应用:空调在工作时,在压缩机内的物质液化放出热量,使得房间的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放出;冰箱。
10.【解答】解:(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会液化成小水珠
(2)夏天,空调车内温度低于外部温度,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冬天,空调车内温度高于外部,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答案为:液化;外表面。
11.【解答】解:夏天当我们吃雪糕时撕下包装纸会冒“白气”,实际上“白气”是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故“白气”向下运动。
故答案为:液化;下。
12.【解答】解:
由于从冰箱取出的金属块,温度比较低,如果马上用毛巾擦去这层水,所以不能擦干。
故答案为:不能;液化;放。
13.【解答】解:海水是液态的,变为水蒸气,是汽化中的蒸发现象;
水蒸气碰到上面的透明塑料膜时,水蒸气形成小水珠,即由气态变液态。
故答案是:蒸发;液化。
14.【解答】解:(1)向试管中通入100℃的水蒸气,试管放在装有冷水的容器中,通入试管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附着在试管壁上;
(2)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冷水吸收热量后温度会升高。
故答案为:(1)小水珠;水蒸气遇冷液化
15.【解答】解:
相同点: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不同点:夏天打开的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大量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液化成小水滴;
烧水时从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嘴里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空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答案见解答过程。
三、解答题
16.【解答】解:(1)气态的氯乙烷在加压的条件下液化液态储存在容器内;
(2)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态;
(3)液态的氯乙烷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
(4)液态的氯乙烷汽化吸收热量后,会使人体受伤部位的内能减小;
故答案为:(1)液化;(2)汽化;(4)减小。
17.【解答】解:(1)在物态变化过程中,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水,需要向外界释放热量;
(2)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时,是汽化过程。
故答案为:液化;释放。
18.【解答】答:(1)水分子在不停得做无规则运动,液态水中的分子有一部分运动到上方的空气中,两者数量保持一致。
(2)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草原上的草逐渐枯萎、斑马等就会迁往他乡,从而减轻对草原的压力,风调雨顺会使草原上的草生长繁茂,草食动物也会重返故里、豹等肉食动物也会尾随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