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科学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 2.4-2.7专题培优练习(提升版)
考点一、风的形成
1、(2023八下·奉化期末)风对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下列对风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风是指空气的水平运动 B.风对大气中水分输送有着重大作用
C.从北向南吹的风称为南风 D.风主要是由两地气压不同而形成
2、某天校园气象站发布的天气实况,其中“风速:1.4m/s”可用的测量工具是( )
A. B. C. D. (3)
3、(2022·浙江台州·八年级期末)天气图上用风向标来表示 和风速, 其矢羽表示风速。一个小三角旗表示 20 米/秒, 一长横线表示 4 米/秒, 一短横线表示 2 米/秒。 则图所示风向标表示的风速为 米/秒。
4.下列关于风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B.风是空气的垂直运动
C.同一水平高度上,如果一个地方的气压和另一个地方的气压高低不同,就会形成风
D.风是空气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5.如果要在我国东部城市周围建一个对空气有污染的企业,考虑到风向的关系,图中四个地点,最佳位置应选择 ( )
A.① B.④ C.②③ D.都可以
考点二、降水
考点解读:降水的形成条件:
1、(2023八上·德清期末)俗话说“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暖锋和冷锋过境时往往会带来降水,形成降水必需具备的条件有:①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②空气中有足够的凝结物③气温上升到一定程度④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22八上·杭州期中)下表是相对湿度表,则依据表中数据回答正确的是( )
干球温度 干湿差(干球温度减去湿球温度)
1.0℃ 2.0℃ 3.0℃ 4.0℃ 5.0℃
0.0℃ 82% 65% 47% 31% 15%
5.0℃ 86% 71% 58% 45% 32%
10.0℃ 88% 76% 65% 54% 44%
15.0℃ 90% 80% 70% 61% 52%
A.当干球温度计示数为10℃时,湿球温度计示数为7℃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为65%
B.在显示空气的相对湿度为65%时,干球温度计显示温度一定相同
C.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干球温度计显示温度减去湿球温度计显示温度的差值越大
D.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小,干球温度计显示温度就越高
3.“蜻蜓低飞,不雨也阴”这条天气谚语蕴含的科学道理是 ( )
A.雨前气压低,蜻蜓飞不高 B.下雨前云中的小水珠很多,蜻蜓飞不高
C.下雨前空气的湿度大,蜻蜓的翅膀变软,飞不高 D.下雨前,上面的空气太稀薄
4.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的发烫的柏油路上,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 )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暴晒,热能增加,温度很高 B.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
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身上
5.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关于小水珠的形成,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
A.由水缸中的水蒸气形成 B.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
C.由水缸中的水分子扩散形成 D.水缸可能有裂缝,由水缸中的水渗到缸外形成
6.(2022八上·杭州期中)近海地区夏季的海陆风风向昼夜变化,如图为海陆风示意图,则此图表示的昼夜状况和风向是( )
A.白天,海洋吹向陆地 B.夜晚,陆地吹向海洋
C.夜晚,海洋吹向陆地 D.白天,陆地吹向海洋
7.下列关于湿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绝对湿度大,相对湿度一定大
B.相对湿度是100%,表明在当时温度下,空气中的水汽已达饱和状态
C.相同温度下绝对湿度越大,表明空气中水汽越接近饱和
D.露水总是出现在夜间和清晨,是因为气温的变化使空气里原来饱和的水蒸气液化的缘故
8.根据相对湿度表,回答下列问题。
干球温度 干湿差(两支温度计示数差)
1.0℃ 2.0℃ 3.0℃ 4.0℃ 5.0℃
- 5.09℃ 77% 54 % 32% 11% -
0.09℃ 82% 65% 47% 31 % 15%
5.09℃ 86% 71 % 58% 45% 32%
10.09℃ 88% 76% 65% 54% 44%
15.0℃ 90% 80% 70% 61% 52%
20.0℃ 91% 82% 74 % 66% 58%
25.0℃ 92% 83% 76% 68% 61%
30.09℃ 93% 86% 79% 73 % 67%
35.0℃ 93% 87% 81% 75% 69%
(1)当气温(干球温度)一定时,干湿差越大,空气的相对湿度越 ,空气越干燥,湿球温度计外包着的湿纱蒸发越 。
(2)若某两天的相对湿度相同,则气温较高的这一天, 干湿差较 。
当这两天的相对湿度都达到100%时,则气温较高的这一天,空气中容纳的水汽较 ,一旦降温,就可能出现 。
9.某同学在探究“空气中含有的水汽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水,它们的水温分别是25 ℃、40 ℃、55 ℃、65 ℃,在杯口同时盖上玻璃片,过一会儿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请回答:
(1)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是为了验证:空气中含有的水汽与 有关;
(2)甲杯的水温为____。
A.25 ℃ B.40 ℃ C.55 ℃ D.65 ℃
10.下列有关湿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湿度是指天空云量的多少 B.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的多少
C.湿度是指空气中雾的厚薄 D.湿度是指单位时间的降水量
考点三、天气系统
常见: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锋系统、暖锋系统。
1.(2022八上·黄岩期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 )
A.春天来了,花儿争奇斗艳 B.暖锋过境,带来降雪、大风和降温
C.暖锋过境,带来降雪、气温将升高 D.冷锋过境,带来降雪、大风和降温
2.(2022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是大气对流运动的示意图,箭头表示气流方向,甲地在近地面处。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地为高压区,天气晴朗,空气干燥 B.甲地为高压区,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
C.甲地为低压区,天气晴朗,空气干燥 D.甲地为低压区,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
(2) (3) (4)
3、下列对a、b、c、d四地的天气状况判断正确的是( )
A.a、b、c、d四地都为阴雨天气 B.b、c为晴朗天气
C.a、b、c、d四地都为晴朗天气 D.b、c为阴雨天气
4、(2022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是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根据此图能得到的正确信息( )
A.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低压 B.B处的天气特点是晴朗干燥
C.图中C地将会出现降雨、降温 D.C处的风向为东南风
5.(2022·金东区八年级期中)小程同学关注1月23日当地气象预报“今天阴有时有小雨,最高气温13°C,明天小雨转晴,偏北风2-4级,最低气温5°C”。请回答
(1)这里所说的气象预报是指______ (选填“气候”或“天气”)状况。
(2)“小雨转晴”变化过程中,当地气压的变化是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的。
6、(2023八上·杭州期末)如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天气系统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气压状况看,A点气压值 (选填”高”或“低”)于B点气压值。
(2)甲乙之间正受锋面系统的控制,天气为 。
(3)C,D两处, 是低气压中心,在这种天气系统的控制下,其天气是 。
(4)B处的风向为 风。
(6)(7)
7、(2022八上·杭州月考)下表是今年10月31日临平的天气预报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阴晴变化 风 空气质量
22℃ 13℃ 晴 东风 5 级 优
(1)这天的 22℃的气温通常出现在 时左右;东北风指的是 方向吹来的风
(2)天气的变化与大气压密切相关,10月28日杭州的大气运动示意图气压与图中 (填 “甲地”或“乙地”)相似。
15.(2023八上·上虞期末)让我们来看看右侧这张反映近地面气压高低状况的“等压线图”,你应该记得很像我们以前学过的“等高线图”,它经常出现在电视气象节目的“天气图”上。试根据图上气压数据进行判断:
(1)甲处比乙处的气压 (填“高”或“低”)。
(2)代表风向的A,B,C,D四个箭头,正确的是 。
(3)图中 处天气晴好(填“甲”或“乙”)。
(4)图中E处的天气系统是 ,它常带来降水、大风和降温天气。
课后作业
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图中,表示冷锋的是 ,表示暖锋的是 。
(2)A、B两图中,表示冷气团的 ,表示暖气团的是 (填“a”或“b”)。
(3)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是图 (填“A”或“B”)所示的天气系统南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4)从上下位置看,冷气团一般在锋面 (以下/以上),原因是 。
(5)降水的形成,必定有一个暖气团的上升过程。冷锋降水一般位于 (锋前、锋后),暖锋来看,降水易发生在 (锋前.锋后)。
(6)A图中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天气状况是 ,B图中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是 。
(1)(2)
2.(4分)如图所示是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处的天气系统控制下,B处的天气特点是 。
(2)图中C、D两处中,C处即将发生明显的天气变化,原因是该地将受到 的影响,届时该地将出现 。
(3)图中G处风向为 。
3.观察下面图片并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所示,一个大碗正漂浮在水盆中。小明将水盆中的一些水放入大碗中,但大碗仍然漂浮。与原先相比,大碗所受到的浮力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水盆中的水面将会________(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2)在图乙中,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吹气,并将手指移开。此时乒乓球不会下落的原因是: 。
(3)图丙过境时将会带来的天气变化是 。
(4)在图丁中,风的方向应该是 (填字母)。
4.下面所示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冷锋天气的是( )
A.B.C.D.
5.如图所示是高气压状况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近地面A、B、C三地中, 地是高压区, 地是低压区。
(2)B地吹 风。
6.(2022八上·黄岩期中)如图为反映某地近地面气温高低状况的“等压线图”。请根据图示气压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正受 (选填“高”或“低”)气压控制,天气 (选填“阴雨”或“晴燥”,下同),而乙地天气则以 天气为主。
(2)在代表风向的A、B、C、D四个箭头中,正确的是 。
(6)(7) (8)
7.如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天气系统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气压状况看,A点气压值 (高、低)于B点气压值。
(2)图中的两条锋线,甲乙之间的是 锋(冷或暖)
(3)C、D两处, 是低气压中心,在这种天气系统下的控制下,其天气是 。
8.小明查阅了1 月 3 日绍兴的天气预报(如图)。
(1)当天最高气温为 。
(2)当天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段约为_ 。
A.0:00-1:00 B.6:00—7:00 C.17:00—18:00
(3)当天的风吹来的方向是 。
(4)1月4日绍兴天气为小雨,两天中气压较低的一天是 。
考点四、影响气候的因素:①纬度位置(基本因素); ②海陆分布(海陆的比热差异);③地形。
1、(2022八上·临海期末)下列诗句中主要反映纬度位置对气候影响的是( )
A.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2、(2023八上·嘉兴期末)我国是受季风影响较为显著的国家之一,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低 B.地形复杂多样
C.地势西高东低 D.海洋和陆地性质差异
3、(2022八上·杭州期中)下列所述关于气候与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是( )
A.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纬度因素
B.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地形因素
C.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纬度因素
D.郑州夏天比青岛热——海陆因素
4.(2023八上·温州期末)我市泰顺县的白云尖山峰与北京市的金树塔主峰的海拔高度同为1611米,但冬季时,白云尖山项的气温明显高于金树塔主峰,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人类活动
5.(2023八上·长兴期末)莫千山是我市的避暑胜地,夏季山顶的气温比市区的气温要低得多。形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地形 C.海陆分布 D.纬度位置
6.(2022八上·黄岩期中)夏日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某海边城市陆地与海面之间空气流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合理的是( )
A.B. C. D.
7、(2022八上·杭州期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箭头表示气流运动的方向,也可表示水循环中的 (填环节名称)。
(2)炎热的夏天,人们常选择甲处避暑,因为沿海地区的周围主要是水,海水的 ,使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小,所以夏天海边比较凉爽;也可以选择乙处避暑,原因是 。
(3)乙地的植被是森林,而丙地是半荒漠,主要成因是 。
(7) (8)
8.(2022·台州·八年级期末)请仔细解读甲、乙两地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1)两地的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具有的特点是降水均集中在 季, 但 地的雨季相对较长。
(2)在我国的广州、台州、哈尔滨三地中, 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与甲图最吻合的是 。
(3)乙地的气温年较差较小, 估计乙地 (选填“地处沿海”或“地处内陆”)。
9.(2022·金华·八)如图所示,A地海拔200米,B,C两地海拔2200米,且A处长年吹东风,则:
(1)A地和B地相比,A地相对B地气温要高,若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6℃,则理论推算A、B两地的温差约为 _℃;
(2)B地和C地相比,B地降水往往比C地要多,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 。
10.(2022·浙江湖州·中考真题)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度2350米左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洲;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同为地球的两极,南极的最低气温比北极低,原因是:
(1)请从海陆性质和地形等角度进行分析。
(2)南极冰川众多,白色的冰雪 (选填“反射”或“吸收”)更多的太阳光。
课后作业
1、大洋平均海拔800米,大洋山海拔1500.6米,为括苍山脉第一高峰;年平均气温13.5℃,每年7月平均温度22.5℃。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气候特点使得大洋成为人人向往的“避暑仙乡”。
(1)大洋夏季平均气温较低主要受 因素影响。
(2)如图是括苍山脉某山南北坡的年降水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降水量的变化主要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B.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加
C.山的南坡是背风坡,北坡是迎风坡
D.山的北坡比南坡多雨
2.(2022八上·温州期中)分析下列气候现象,并指出影响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
(1)冬季哈尔滨冰天雪地,海南岛温暖如春。 _;
(2)温州的年平均降水量明显多于塔里木盆地 ;
(3)“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
(4)我国西部广大地区有时会“晨穿棉袄午披沙” 。
(5)冬季哈尔滨冰天雪地,海南岛温暖如春 。
3、(2022八上·杭州期中)唐朝诗人王之涣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而自西域归来的李白却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试从科学角度分析这两种风分别是( )
A.夏季风、冬季风 B.西北风、东北风
C.冬季风、夏季风 D.秋季风、春季风
4、(2022八上·衢州期中)对下列诗歌或语句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反映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B.“江南二月试罗衣,春尽燕山雪尚飞”反映了纬度位置对两地气候的影响
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体现西北地区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
D.衢州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季风
5.“大兴安岭,雪花飘飘;长江两岸,柳树发芽;海南岛上,鲜花盛开。”这是对王先生在外出差一周时间内拍下的三张景观照片的描写。景观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是 ( )
A.我国跨经度广 B.我国跨纬度广 C.我国地形复杂 D.距海远近不同
6.通过学习,我们对气候有了新的认识。
(1)我省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2)地形对气温和降水也有明显的影响。如图(山顶海拔为 2500 米,箭头表示气流方向),请你判断,比较A 和B 两地, 地气温较低;比较 B 和C 两地,________降水少。
(6)(7)
7.近海地区夏季的海陆风是风向昼夜交替变化的风,在如图所示中,甲为 , 乙为 。
A.白昼海风 B.黑夜海风 C.白昼陆风 D.黑夜陆风
8、(2022·台州八年级期末)嵊州位于浙江省中东部,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1)导致嵊州这种气候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选填“纬度位置”或“季风”)。
(2)元旦当天,学校旗杆上的国旗朝向 飘扬,此时风向为 。
9.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我国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下面正确的是( )
A.海水的密度小,砂石的密度大 B.海水的比热容大,砂石的比热容小
C.海水的内能多,砂石的内能少 D.海水吸收热量少,砂石吸收热量多
10.如图所示,A地海拔200 m,B、C两地海拔2200 m,且A处长年刮东风。请据图回答问题。
(1)B与A的相对高度为 ,A和B相比,气温较低的是 地,理论上两地的温差为 。
(2)B和C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 地,判断理由是:B地位于 ,C地位于 。
(3)山地两侧的气候不一样,迎风坡与背风坡相比 (填字母)。
A.气温高,降雨多 B.降雨多,气温无差异
C.气温低,降雨少 D.气温高,降雨少
11.(2022·浙江台州·八年级期末)华顶是天台山最高峰,海拔1095.4米,以秀峰、古迹、名茶、奇花等名闻中外。每年盛夏,满目苍翠,凉气透人,是避暑胜地。
(1)影响山顶气温比山脚低的因素是 (选填“海陆分布”或“海拔高度”)。
(2)如图是一个自制简易气压计,从华顶山脚到山顶,玻璃管中水柱高度将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考点五、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1、(2022八·杭州期中)唐朝诗人王之涣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而自西域归来的李白却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试从科学角度分析这两种风分别是( )
A.夏季风、冬季风 B.西北风、东北风
C.冬季风、夏季风 D.秋季风、春季风
2、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那么,我国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根本成因是( )
A.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B.深居内陆,地形阻隔
C.植被稀少,河流短小 D.常年受亚洲高压控制
3、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一般降水量 ,年降水量一般少于 。 冬季 (填“寒冷”或“炎热”),夏季 (填“寒冷”或“炎热”),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 ,日照 。
4、下列选项中能体现我国气候资源一大优势的是( )
A.雨热同期 B.春寒干燥 C.冬季严寒 D.秋季多风沙
5、我省地处东南沿海,夏季海陆风盛行,晚上由于陆地砂石比热比海水比热 ,降温快,陆地表面空气密度比海面空气密度大,形成 (填“海上吹向陆地的海风”或“陆地吹向海上的陆风”);阳春三月,杭州已经春暖花开,而地处北方的哈尔滨却天寒地冻,造成两地这种气候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在每年的八九月份对杭州影响最大的灾害性天气是
6.哇,寒潮来袭,下列关于我国南方地区天气、气候叙述正确( )
A.全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B.灾害性的天气有台风、寒潮和春旱
C.同时受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季风的影响
D.浙江地区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
7、7月份,晶晶计划从淮北去吐鲁番探亲,爸爸提醒带太阳帽,妈妈提醒带防晒霜,爷爷提醒带毛背心,奶奶提醒带雨具,谁的提醒晶晶可以不考虑( )
A爸爸B.妈妈C.爷爷D.奶奶
8.读图,已知A、B两点纬度相同,完成以下问题。
(1)A点气温比B点 (填“高”或“低”),说明该地此时为 (填“冬”或“夏”)季。
(2)图中区域为 填“南”或“北”)半球,判断依据是气温随纬度增高而降低,图中气温向北逐渐增高,说明纬度向北逐渐降低 。
9.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地,处于迎风坡的是 地,处于背风坡的是 地。
(2)通常山地迎风坡比背风坡降水多,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
(3)登山时,某同学所处的位置海拔是720米,气温是28.8℃ ;若山顶的海拔是1520米,则该山顶的气温约为 ℃。
10.小宇家住市中心,奶奶嫌城里夏天太热而不住他家,这激发了他探究城乡温差的原因。某星期天,他请全班同学分别到选定的地点,于中午同一时间测出各测试点的气温,以此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区域—温度坐标图”。
(1)图中气温最低的区域是 ;简析该区域气温低的主要原因: 。
(2)随着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多城郊居民住进了新型社区,周围建有许多的公园湖泊,气候适宜,居住环境比市中心更为舒适,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来看,这说明了 __。
(3)小丽想起了陆游的一句诗:“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的那个时代人们就已觉察到城市暖于郊区。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一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废气,释放出许多 ;二是建筑物、马路中的砂石、水泥的 小,在相同的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较快;三是城市的水面小,水的 吸热少;四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对流。
(4)结合图中信息,请提出一种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办法: 。
(10) (11)
11.读我国洪水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夏秋季节洪涝灾害频繁,其原因有 。(多选)
A.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 B.围湖造田,湖泊蓄水泄洪能力降低
C.落差大,水流急 D.人工裁弯取直河道
(2)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所起重要作用是 。
(3)黄河下游经常决口泛滥的主要原因是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对黄河进行了综合治理,具体措施有:① ;② 。
(4)黄河在上游的河套平原和下游的山东境内经常发生凌汛现象,为什么长江不会发生凌汛呢?
12.(2022八上·温州期末)温州地处东南沿海,每年夏秋季易受台风侵袭。台风常带来狂风暴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台风是形成于洋面的热带气旋,其中心气压明显低于周边。图甲中A、B两个天气系统中可能形成台风的是 。
(2)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易造成城市内涝。图乙为水循环示意图,城市内涝的形成与地表径流有关,图中表示地表径流的是 。(填图乙中序号)
(3)台风过境时,流速很大的风平行于窗户吹过,将窗户“吹”走,如图丙。从气压与流速的关系分析窗户被“吹”走的原因。
八上科学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 2.4-2.7专题培优练习
答案解析部分
考点一、风的形成
1、【答案】C
【解析】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同一水平高度,风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风有两个要素:风向和风速,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
【解答】A、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A正确;
B、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空气中有水蒸气,所以能输送水分,B正确;
C、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从北向南吹的风称为北风,C错误;
D、风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D正确;
2、【答案】B
【解析】风向、风速仪用于测量瞬时风速风向,具有自动显示功能。主要由支杆,风标,风杯,风速风向感应器组成,风标的指向即为来风方向,根据风杯的转速来计算出风速。所以也叫风杯式风向风速仪。
【解答】A、风向仪,用来测风的方向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风速测量仪,可以测量风速,故B符合题意。
C、气温湿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和湿度,故C不符合题意。
D、空盒气压计,测量大气压,故D不符合题意。
3、【答案】风向 26
【解析】天气图上用风向标来表示风向和风速。图中有一个三角形,一条长横线和一条短横线,故风速为(20+4+2)m/s=26m/s。
4.【答案】B
【解答】AB.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流动就叫做风,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CD.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一个地方和另一个地方的气压高低不同,会形成风,风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故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C
考点二、降水
1、【答案】D
【解析】成云致雨的关键是水汽上升,遇冷凝结,下沉运动越接近地表气温越高,无法凝结致雨。
【解答】形成降水必备的条件有: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空气中有足够的凝结物,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所以选:D。
2、【答案】A
【解析】干湿球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先计算出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的差值,然后根据干球温度计的读数和干湿球的温度差,查表得出空气湿度。
【解答】A.干球温度计为10℃,湿球温度计为7℃,干湿球温度计的差值是3摄氏度,查表空气湿度为65%;
B.在显示空气的相对湿度为65%时,干球温度计显示温度一定相同是错误的;
C.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干球温度计显示温度减去湿球温度计显示温度的差值越小;
D.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小,干球温度计显示温度就越高是错误的,应该是干湿差越大。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因为海洋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导致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洋附近形成的一种日变化的风系。
【解答】从本题中可以看出此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的,说明陆地的气压高于海洋的气压,陆地的空气是下沉的,海洋的空气是上升的,说明陆地的温度比海洋低,由于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上沙子的比热容大,所以晚上降温慢,陆地降温快。所以可以知道是夜晚,风向是陆地吹向海洋。
7.【答案】A
【解答】A:饱和湿度与温度有关,故相对湿度与温度有关,而绝对湿度与温度无关,指每单位容积的气体所含水分的重量,故绝对湿度大而相对湿度一定大,相对湿度而绝对湿度不一定大,故A错误;
B:相对湿度是100%,表明在当时温度下,空气中的水汽已达饱和状态,B正确。
C:相同温度下绝对湿度越大,表明空气中水汽越接近饱和,C正确。
D:露水总是出现在夜间和清晨,是因为气温的变化使空气里原来饱和的水蒸气液化的缘故,D正确。
故选A。
8.【答案】(1)小;快
(2)大;多;降水
【解答】(1)当气温相同时,干湿差越大,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小,两者成反比。
(2)干湿球温度差值的大小,主要与当时的空气湿度有关。空气湿度越小,湿球表面的水分蒸发越快,湿球温度降得越多,干湿球的温差就越大。如果某天亮的相对湿度相同,那么气温较高的这一天干湿差较大,当这两天的相对湿度都达到100%时,则气温较高的这一天,空气中容纳的水汽较多,一旦降温,就可能出现降水。
故答案为:(1)小;快(2)大;多;降水
9.【答案】(1)温度
(2)D
【解答】(1)由实验过程可知,该实验过程烧杯内的水的温度是不同的,结果烧杯上的玻璃片的水滴数量不同;说明该实验主要是为了验证温度对水汽多少的影响;故答案为:温度;
(2)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所以玻璃片上水滴最多的就是温度最高的;故甲烧杯中水的温度为65℃;故答案为:D;
故答案为:(1)温度;(2)D。
10、【答案】D。
考点三、天气系统
1、【答案】D
【解析】 冷锋过境时,常常出现阴天、刮风、降雨(雪)、降温等天气现象。 冷锋过境以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下降,湿度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而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遮满天空,常常形成连续性降水(即持续较长时间的不间断降水)。 暖锋过境后,天气在暖气团控制下,气温升高,湿度加大,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解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里的梨花是指霜或者是冰花,说明大风来时,天气的气温降低,所以D合适,应该是冷锋过境,带来降雪、大风和降温;
故答案为:D.
2、【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高压区相关知识点的掌握。高压区由于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凝结,多出现晴朗天气。
【解答】根据图示可知,甲地气流做下沉运动,近地面形成高压,由于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凝结,多为晴朗天气,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锋面系统。
冷锋:过境前天气晴朗,温度高、气压低;过境时雨雪、大风、降温;过境后天气转晴 ,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暖锋:过境前天气晴朗,温度低 , 气压高;过境时多连续性降水;过境后天气转晴 ,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解答】A:读图可知,a位于冷锋的锋后,有阴雨天气,b位于冷锋的锋前,为晴朗天气,c位于暖锋的锋后,为晴朗天气,d位于暖锋的锋前,有阴雨天气,故A 选项错误;
B:读图可知,b位于冷锋的锋前,为晴朗天气,c位于暖锋的锋后为晴朗天气,故B选项正确;
C:读图可知,a位于冷锋的锋后,d位于暖锋的锋前,有阴雨天气,故C选项错误;
D:读图可知, b位于冷锋的锋前,为晴朗天气,c位于暖锋的锋后,为晴朗天气,故D选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包括高压、低压、冷锋、暖风;气压对对天气的影响;风向的判断,风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
【解答】A.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高压,越往里越大的天气系统成为高压,所以A错误;
B.B处越往里气压越低,为低压系统,低压控制阴雨天,所以B错误;
C.图中C是冷锋,冷锋带来降温、降雨、大风的天气,所以C正确;
D.C处的方向为西北风,风向是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的,所以D错误。
5、【答案】天气 变大
【解析】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解析】(1)天气预报是指短时间内的,属于天气状况。
(2)低气压多阴雨天,高气压多晴燥天。“小雨转晴”的变化过程中,当地气压的变化是变大的。
6、【答案】(1)低
(2)降雨、大风、降温
(3)D;阴雨
(4)东南
【解析】冷锋过境时,会出现降雨、大风、降温等天气状况;
高压区天气一般为晴朗,低压区天气一般为阴雨
【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的气压是在1005~1010百帕之间,B点的气压是在1010~1015百帕之间,故A点气压值低于B点气压值
(2)根据图中的锋面符号可以看出甲乙之间正受冷风影响,故天气为降雨、大风、降温
(3)从图中可以看出D处气压低,周围气压高,故是低气压中心,低气压中心空气上升,空气中的水蒸气容易液化成小水珠或者凝华成小冰晶形成云,故是阴雨天气
(5)空气会从高气压去流向低气压区,空气流动方向如下图
故风向为东南风
7、【答案】(1)14;东北 (2)甲地
【解析】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候是午后2时,气温最低的时候是日出前后;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杭州市晴朗天气,高压控制晴朗天,高压系统中,气流是向下运动的;
【解答】(1)这天的 22℃的气温通常出现在14时左右;东北风指的是东北方向吹来的风;
(2)天气的变化与大气压密切相关,10月28日杭州的大气运动示意图气压与图中“甲地”相似。
8、【答案】(1)高
(2)B
(3)甲
(4)冷锋
【解析】(1)由图上信息可知,甲处气压为1010百帕,乙处气压为985百帕,故甲处气压比乙处高。
(2)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所以B正确。
(3)甲处处于高压区,多晴朗天气,乙处处于低压区,多阴雨天气。
(4)E处为三角形箭头,是冷锋过境。
①天气图上的曲线叫做等压线,它是气压相等的地方的连线。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分析出常
见的天气系统,如高压、冷锋等。
②高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上往下流动,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下往上流动,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
③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冷锋,常带来降雨、大风和降温天气;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常带来降雨、气温升高。
④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如果一个地方的气压和另一个地方的气压高低不同,就会形成风,风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
课后作业
1.【答案】(1)B;A;(2)b;a;(3)B;(4)以下;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
(5)锋后;锋前 (6)连续性降水或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2.【答案】(1)阴雨天气;(2)冷锋;降水、降温和大风;(3)西北。
3【答案】 (1)变大;不变(2)乒乓球上方流速大,压强小(3)降雨、大风、降温天气 (4)B
4.【答案】A 【解析】冷锋系统是冷气团移向暖气团,且暖气团会上升;故只有A符合
5.【答案】(1)A;C
(2)偏东
【解答】(1)读高气压状况示意图,因为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等压面上的点气压相同,根据“凸高凹低”的原则,在近地面A、B、C三地中,A地是高压区,C地是低压区。
(2)因为风总是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所以B处吹偏东风。
6、【答案】(1)高;晴朗干燥;阴雨(2)B
【解析】甲是高压天气系统,控制晴朗天;乙是低压天气系统,控制阴雨天;
【解答】(1)甲中越往里面,气压越高,属于高气压控制,高压系统中空气下沉,不易形成降水,所以高压控制晴朗天,乙中越往里气压越小,所以是低压区;低压控制阴雨天;
(2)风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所以在代表风向的A、B、C、D四个箭头中,正确的是B;
7.【答案】(1)低
(2)冷
(3)D;阴雨
【解答】(1)A点的气压值在1005到1010之间,B点气压值在1010到1015之间,故A点气压值低于B点气压值。
(2)甲乙之间的锋是以线条加黑三角表示的,所以是冷锋。
(3)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和数值可以判断出D处为低气压中心,低压从气流运动来说也叫气旋,由于中心为上升气流,所以在其控制下常出现阴雨天气。
8.【答案】(1)14℃
(2)B
(3)北方
(4)1月4日
【解答】(1)由图可知,当天最高气温为14℃。
(2)由图可知,当天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段约为6:00—7:00,B符合题意。
(3)由图可知,当天的风吹来的方向是北方。
(4)1月3日天气较好,没有下雨,而1月4日瑞安天气为小雨,因此两天中气压较低的一天是1月4日。
故答案为:(1)14℃(2)B(3)北方(4)1月4日
9、【答案】(1)B;A (2)以下;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
(3)锋后;锋前 (4)B (5)产生云、雨等天气,多产生连续性降水.
影响气候的因素
1、【答案】D
【解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人类活动等。
【解答】A.描述的气候现象都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
B.描述的气候现象都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
C.描述的气候现象都是受海陆因素的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描述的气候现象都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故D符合题意;
2、【答案】D
【解析】季风是一年中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海洋和陆地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风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的;
【解答】季风形成的本质原因是海洋和陆地性质的差异;夏季,海水的比热容大,海洋的温度低,形成高压区,陆地中沙子的比热容小,升温快,温度高,形成低压区,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成为夏季风;冬季风相反;
3、【答案】D
【解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陆位置季风,地形等。
【解答】 A.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地形因素,A错误;
B.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纬度因素,B错误;
C.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海陆因素,C错误;
D.郑州夏天比青岛热---海陆因素,D正确。
4、【答案】A
【解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很多种: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高度,季风和人类活动等因素;
【解答】 温州泰顺县白云尖山峰和北京市的金树塔主峰 , 冬季时,白云尖山项的气温明显高于金树塔主峰, 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
5、【答案】B
【解析】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形、海陆分布、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洋流等。温度与海拔高度有关,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6℃。
【解答】莫千山和市区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纬度位置都相同,莫千山山顶的海拔比市区高很多,夏季气温就要比市区低很多,体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B正确。
6、【答案】A
【解析】 海陆分布对气压和风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季风主要是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 气压分布随气温分布而变化,夏季,大陆是热源,海洋为冷源,因此陆地 气压低 ,海上气压高,导致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冬季,海洋是热源,大陆为冷源,海上气压低,陆地气压高,于是风从陆上吹向海洋。 随着风向的转变,地球上的气候也会跟着发生变化。
【解答】 夏日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陆地的比热容小,升温快,气体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区;海洋的比热容大,升温慢,所以温度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区,风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所以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高空中风从陆地吹向海洋;A正确;
7、【答案】(1)水汽输送(2)比热大;海拔高气温低(3)迎风坡降水丰富
【解析】本题考查了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植物蒸腾、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此外考查了人们选择在海边和山中避暑的原因;考查了迎风坡的雨水比背风坡多。
【解答】(1) 图中的箭头表示气流运动的方向,也明显可表示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
(2)选择甲处避暑,是因为甲处濒临海洋,海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白天比较凉快;
选择乙处避暑,主要是乙地的海拔高,气温低,也比较凉快;
(3) 乙地的植被是森林,而丙地是半荒漠, 主要是因为乙地是迎风坡,雨水多;丙地是背风坡,雨水少。
8、【答案】(1)夏 乙 (2)哈尔滨 (3)地处沿海
【解析】(1)两地的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具有的特点是降水均集中在夏季, 但乙地的雨季相对较长。
(2)甲图气温年较差大且最低温低于-10℃,只有哈尔滨吻合。
(3)乙地的气温年较差较小,估计乙地此处沿海,因为海水比热容较大。
9、【答案】12 B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较多;C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解析】(1)A地海拔200米,B,C两地海拔2200米。已知地面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6°C,A和B两地温度差为(2200米-200米)÷1000×6℃=12℃。
(2)B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较多;C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10、【答案】沙石比热容比水小,降温比水快,且对流层内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反射
【解析】(1)海陆性质: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沙石比热容比水小,降温比水快,所以南极的最低气温比北极低。
地形角度:南极是世界上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洲,在对流层内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南极的最低气温比北极低。
(2)白色不透明体可以反射所有色光,所以白色的冰雪反射更多的太阳光。
课后作业
1、【答案】(1)地形或地势(2)B
【解答】(1)大洋夏季平均气温较低主要受地形或地势因素影响。
(2)根据图示分析选项解答。
A:由图可知,这种降水量的变化主要是受海拔的影响,A错误。
B: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加,B正确。
C:由图可知,山的南坡降水多,是迎风坡,北坡降水少,是背风坡,C错误。
D:由图可知,山的南坡降水多,北坡降水少,D错误。
故选B。
2、【答案】(1)纬度位置(2)海陆分布(3)地形 (4)海陆分布 (5)纬度位置
【解析】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将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陆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陆地。
(1)冬季哈尔滨冰天雪地,海南岛温暖如春,因为地形纬度不同,北半球冬季之时,大阳直射南半球,太阳直射角度越大的地方就越温暖,日照时间越长,哈尔滨和海南相比直射角度小的多,日照时间也要短的多,冬季哈尔滨冰天雪地,而海南岛却百花争艳,原因是纬度因素,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2)因为浙江是靠近海边,每年都会有季风经过,浙江地区降水量比较多;但是塔里木盆地在中国内陆,季风吹不到,塔里木盆地降雨比较少,因此浙江省的年平均降水量明显多于塔里木盆地的年平均降水量。
(3)“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指的是地形。
(4)我国西部广大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远,昼夜温差大,有时会“晨穿棉袄午披沙”。即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分布。
(5) 哈尔滨纬度高,气温低,因此冬季冰天雪地;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冬季则温暖如春。即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
3、【答案】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季风的风向,由题可知玉门关这个地方在内陆,其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大。
【解答】 唐朝诗人王之涣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说明是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到不了内陆的玉门关;自西域归来的李白却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说明此时是来自内陆的西北风向的冬季风。
4、【答案】C
【解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季风,纬度位置,海陆性质,地形,人为因素等;
【解答】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反映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正确;
B.江南二月试罗衣,春尽燕山雪尚飞”反映了纬度位置对两地气候的影响 ,正确;
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体现西北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错误;
D.衢州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季风 ,正确;
5、【答案】B
6. 【答案】(1)季风;(2)B;C
7.【答案】 D;A
【解析】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
【解答】甲是由陆地吹向海洋的,说明陆地气压高于海洋,由于水的比热大于砂石,所以夜晚时,海洋温度高于陆地温度,气体向上膨胀,导致海洋表面气压减小,故甲是黑夜陆风;
乙是由海洋吹向陆地,说明海洋气压高于陆地,白天陆地升温快于海洋,气体膨胀,即陆地气压低于海洋,所以乙是白昼海风; 故答案为:D;A。
8、【答案】季风 东南 西北风
【解析】(1)浙江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季风,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2)学校旗杆上的国旗朝向东南飘扬,说明此时风由西北吹向东南,风向表示风吹来的方向,故此时的风向是西北风。
9.【答案】B
【解答】我国东南沿海多水,西北一带多为陆地,水的比热容较大,陆地砂石的比热容较小。夏季在阳光照射下,水和砂石同样吸热,水的温度升高得不多,水面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得也不多;而西北地区砂石温度升高较多,地面附近空气温度较高,热空气密度较小而上升,东南的冷空气密度较大而流向西北填补,形成东南风。冬季陆地和海洋同样散热,西北陆地上的砂石温度降低较多,空气的温度较低;东南海洋的温度降低不多,附近空气的温度较高,这样东南热空气上升,西北的冷空气流向东南填补,形成西北风。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B的说法正确。
故选B。
10.【答案】(1)2000 m;B;12 ℃
(2)B;迎风坡;背风坡
(3)B
【解答】(1)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B对A的相对高度为:2200米-220米=2000米。
A和B相比,气温较低的是B地。
根据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理论推算两地的温差为:2000÷100×0.6℃=12℃。
(2)B和C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B地,判断理由是:B地位于迎风坡,C地位于背风坡。
(3)山地两侧的气候不一样,迎风坡与背风坡相比降雨多,气温无差异。
故选B。
11、【答案】海拔高度 上升
【解析】(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所以影响山顶气温比山脚低的因素是海拔高度。
(2)分析该装置可知,细玻璃管中的液体是因为瓶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的气压差而升高的,瓶内气压不变,外界大气压减小则水柱上升,外界大气压增大则水柱下降。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时,因为海拔越高,大气压越低,所以水柱将上升。
五、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1、【答案】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季风的风向,由题可知玉门关这个地方在内陆,其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大。
【解答】 唐朝诗人王之涣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说明是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到不了内陆的玉门关;自西域归来的李白却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说明此时是来自内陆的西北风向的冬季风。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自然环境。西北地区由于地处内陆,且周围山脉阻挡,故降水少,气候干旱。
【解答】我国西北地区距海较远,并且被山脉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这里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干旱是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
3、【答案】少;400 mm;寒冷;炎热;大;充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西部地区气候特征的了解掌握。
【解答】我国西部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一般降水少,年降水量一般少于400毫米。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大,日照充沛。
4、【答案】A
【解析】我国东部地区主要是季风气候,从北向南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东部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冬季气温低,降水少;夏季气温高,降水多。
西部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西部干旱气候的一般特点:冬季寒冷,夏季高温,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全年降水量少,且降水集中在夏季。
【解答】我国气候主要以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我国气候资源一大优势的是夏热多雨、雨热同期。
5、【答案】小;陆地吹向海上的陆风;纬度位置;台风
【解析】 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解答】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夏季海陆风盛行,晚上由于陆地砂石比热比海水比热小,降温快,陆地表面空气密度比海面空气密度大,形成陆地吹向海上的陆风;阳春三月,杭州由于纬度低,气温高,已经春暖花开;而地处北方的哈尔滨由于纬度高,气温低,却天寒地冻,即造成两地这种气候差异的基本因素是纬度位置;在每年的八九月份对杭州影响最大的灾害性天气是台风。
6、【答案】C
【解析】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苹果、大豆等;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甘蔗、柑橘等。寒潮是指冬半年影响我国的强冷空气活动,主要来源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海陆差异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盛行来自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偏北风,寒冷干燥;冬季盛行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偏南风,高温多雨。
A. 南方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A不符合题意;
B. 南方地区灾害性的天气有台风、梅雨和伏旱,B不符合题意;
C.南方地区同时受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季风的影响,C符合题意;
D. 浙江地区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不符合题意;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及自然特征,干旱是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
【解答】新疆地处西北内陆,西北内陆地区与我国东部季风区中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它地处内陆,东西距离很长,从海洋上吹来的夏季风基本上不能到达这里,而且,越往西距离海洋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所以,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是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故题干中的“雨具”是不必须的。
8.【答案】(1)__高____夏__(2)__南__
9.【答案】(1)A;B
(2)暖湿空气在前进途中遇地形阻挡,沿迎风坡爬升,空气中的水汽因冷却凝结在迎风坡形成降水。在山的背风坡,因气流下沉,温度不断增高,空气中的水蒸气难以达到过饱和,所以降水很少
(3)24
【解答】(1)A地是风沿斜坡往上吹的地点,因此为迎风坡。B为背风坡。
(2) 在迎风坡,由于地形对暖湿气流的阻挡使其被迫抬升而降温,易成云致内雨,这种雨被称为地形雨,降水较多。在背风坡,气流因下沉而升温,难成云致雨,降水较少。
(3)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1520米-720米=800米,800米×0.6℃=4.8℃,因此山顶的海拔是1520米,气温应是28.8℃-4.8℃=24℃
故答案为:(1)A;B(2)暖湿空气在前进途中遇地形阻挡,沿迎风坡爬升,空气中的水汽因冷却凝结在迎风坡形成降水。在山的背风坡,因气流下沉,温度不断增高,空气中的水蒸气难以达到过饱和,所以降水很少(3)24
10.【答案】(1)__农村__;水量多,水的比热容大,吸热不易升温(2)__人类活动可以改良局部区域小气候__。(3)热量;比热容;蒸发
(4)_加大绿化面积,修建人工湖,建设城市“风道”,等等
11.【答案】(1)AB;(2)可适当拦蓄上游来水,减少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3)泥沙大量淤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抬升,人工筑堤,形成“地上河”,在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控制水土流失;在下游地区修坝,加固黄河大堤;(4)长江位于中国中南部,温度较高,河流冬季不结冰。
12、【答案】(1)A
(2)③
(3)窗外空气流速很大压强明显减小,窗内气压将窗户向外推出
【解析】(1)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空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气旋性涡旋,总伴有狂风暴雨,常给受影响地区造成严重灾害
(2)地表径流是是指经土壤或地被物吸收及在空气中蒸发后余下的在地表流动的那部分天然降水形成的水流,一般流入江河,流进大海。
(3) 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解答】(1)根据中心气压明显低于周边可知, A 天气系统中可能形成台风。
(2)图中表示地表径流的是 ③ 。
(3) 从气压与流速的关系分析窗户被“吹”走的原因:窗外空气流速很大压强明显减小,窗内气压将窗户向外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