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

文档属性

名称 马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3-07 14:0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马 说韩愈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来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其主要特点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写出作者的深刻见解或看法。如《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等。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篇幅一般不长,很讲究辞采,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解题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起八代之衰”(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的美誉。
他领导了著名的古文革新运动,反对浮华美艳的骈文,提倡恢复散句,崇尚自由朴实的散文艺术。他的散文无论说理、叙事、言情,均气势磅礴、雄奇奔放,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作者简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传世名言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背景给下列划线字注音世有伯乐(lè ),然后有千里马
骈(pián)死于槽枥(cáo lì)之间
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 读准字音给下列划线字注音世有伯乐(lè),然后有千里马
骈(pián)死于槽枥(cáo lì)之间
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 读准字音
①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读准节奏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虽:即使。而:但是,却。于:在。奴隶人:仆役,指喂马的人。译文参考:疏通文意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是:这种,这样的。虽:虽然。能:才能,能力。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质。等:等同,一样。安:怎么。其:它,代指千里马。译文参考:疏通文意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策:鞭子。其:难道。其:其实,恐怕。译文参考:疏通文意1、解释下列句中的红体字。
①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即使)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有时)
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饲养)
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犹,尚且)(等同,一样)
⑤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马)(正确的方法)
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鞭子)( )反馈检测1、解释下列句中的红体字。
①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即使)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有时)
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饲养)
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犹,尚且)(等同,一样)
⑤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正确的方法)
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鞭子)(面对)反馈检测2、重点句子翻译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反馈检测第二课时1、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结合背景,说一说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要求:用原句回答)
1、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
2、没有遇到伯乐,千里马有什么不幸遭遇?
3、千里马的才能为什么被埋没了?
4、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5、哪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理解内容1、本文通篇写千里马,难道韩愈仅仅为马的不幸而鸣不平吗?你是如何理解的?2、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合作探究伯乐相马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拓展延伸1、“一旦而马价十倍”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请引用文中语句回答。
2、本文所说明的道理与《马说》一文有什么相通之处? 有个要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这人就去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你给帮帮忙,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临走时再回过头去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花费。”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暴涨了十倍。 你认为今天的“千里马”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呢?请写一段话说明。(不少于50字)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