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死海不死学习目标导 入 濮阳市第五中学 潘润莉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的地球母亲神奇无比:两极冰川如山,赤道烈日炎炎,高山巍峨,平原广阔,河流滔滔,大海茫茫……而这里有蓝天、白云、碧水、岩石,却很难见到树木花草,踩不到柔软的沙滩,捡不着五彩的贝壳,眺望广阔的水面,只见三三两两的男女,仰天躺在水面上,有的闭目养神,有的悠闲看报;无论你是弄潮高手,还是地道的旱鸭子,都可以尽情地扑入湖水中,尽情地享受着水中漂浮的乐趣;你若喜欢,还可用海底的黑泥护面、覆体,美容健身……这里就是被戏称为地球母亲的肚脐的地方——世界上最低的咸水湖“死海”。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到这个神奇的地方,共同去探索它的奥秘。 学习目标3、说明方法、语言的准确性1、词语注音、解释2、理清结构、思考问题4、小结、当堂练习游弋 耶路撒冷
安然无恙 谕告
经年累月 不逊
惩罚 氯化钠
塌陷 日趋(yì)(sā)(yàng)(yù)(lěi)(xùn)(chéng)(lǜ)(tā)(qū)注音解释词语安然无恙:
执迷不悟:
谕告:没有遭受什么病害或灾祸。恙,读yàng,平安无事的样子;执,坚持;坚持错误而不觉悟。告诉,使人知道。二(5—6)死海的成因本文结构一(1—4)死海的特征三(7—8)死海的现状和未来阅读课文(1—4)节,思考下面的几个问题(1)第一段介绍了哪些内容?(2)第二段为什么说“死海不死”?(3)第三段、第四段引用传说有
什么作用? (4)死海的浮力为什么这么大?
如何说明的? (5)第四段引用的四个数据之间能否调
换次序?为什么?水中没有生物海边寸草不生可以自由地浮在海面上哇,好舒服!屡淹不死自由游弋结论:死海海水咸度很高由主到次1、水中没有生物,
海边寸草不生2、屡淹不死,自由游弋3、死海海水咸度很高死海的特征现象本质 第3段引用的传说,不但说明了“死海不死”这一特点,而且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文章第3段引用的神话传说。不仅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还使读者了解到:死海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形成了,而且自古以来人们就在探寻它的奥秘,只是到了科学发展的今天,才有可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 分组看第三、第五段,用自己的话讲给同学听,比一比看那组讲得好?并思考:这两则传说采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对说明死海的特征起什么作用?对文章的表达起什么作用?3、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1、叙述、描写2、第一个传说说明:死海不死;第二个传说说明:死海的成因。自然界变化的结果地理特点:大裂谷中段化学成分:含矿物质很多物理变化:蒸发沉淀成因读第二部分,回答问题现状
将来日趋下降
可能干涸开发利用
出现生机读第三部分,回答问题远眺死海海面为床 群山 保健、美容爽 !老人在死海上休闲约旦死海—— 世界上最大的“水床”暮色时分 《死海不死》的文末写道:“长此以往,在不久的将来,……也可能干 涸。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请你想些办法,让死海不至于干涸。想想看 据说,以色列正在审议一个类似“南水北调”的项目,想用运河和管道系统将死海与地中海连接,届时,死海非但“不死”,还可能“老树新发”,恢复到原来的容积和水位。 自1960年以来,死海水位已经下降了10米多。最终会不会“油尽灯枯”? 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举例子:列举事例——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举典型事例——人不会淹死
列数字:有确数:说明统计的精确、具体;有约数:如“大概、大约、不久将来”等。
引用:两个传说.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本文是一篇介绍地理知识的科学小品。作者在说明死海的特征和形成过程中,恰如其分地运用了叙述和描写,使文章既不失其知识性、科学性,又具有生动性,可读性。小结死海不死没有鱼虾
寸草不生自由游弋
屡淹不死开发利用
生机蓬勃数百年后
可能干涸阅读课文《死海不死》第6自然段。 其实,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75公里①,东西宽5至16公里②,海水平均深度146米③,最深的地凸方大约有400米④。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河水含有很多的矿物质。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越积越多,便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1)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 句,主要说明了_________。第一死海形成的原因(2)文中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所列的四个数字有确数和约数两种。其中运用确数的是句_________和_________句,运用约数的是_________句和_________句。(3)死海的形成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是_________;②是_________;③是_________。(4)这段文字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5)说明文的语言特别注重准确性,文中加“凸”的词语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东西宽 5至 16公里的”的“至”能否改成“或”?“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主要”删去后意思发生了什么变化?(2)①③ ②④
(3)地形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4)作比较
(5)不能,"至"字能准确表达出死海宽度的范围。 "主要"删去后改变了句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