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8 21:3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前209年
前207年
前206年
前202年
秦末农民起义
统治阶级争夺帝位
巨鹿之战
楚汉之争
前课回顾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 文景之治”
汉高祖刘邦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前256年—前195年)沛郡丰邑中阳里人(现江苏丰县),历任沛县泗水亭长、沛公、汉王。
汉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前202年2月28,刘邦即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毛泽东对刘邦的评价是“封建皇帝中最厉害的一个”。
汉高祖刘邦
一、西汉建立
1、时间:
2、建立者:
3、定都:
前202
刘邦(汉高祖)
长安
汉并天下瓦当
(今陕西西安)
2、目的:
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局势。
1、原因:
二、休养生息政策
“汉兴,接秦之敝(同弊)…,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2)、吸取秦亡教训。
(1)、汉初经济萧条;
当时为什么会处于这样的境况?
秦的暴政;
长期战乱造成的。
汉初统治者采用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
休养生息政策:休养:休息保养;生息:人口繁殖,主张不要过多干预臣下的执政。
材料一 :“兵皆罢归家”。诏曰:“今天下已定,令民各归其县。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1)、“兵皆罢归家”释兵还农,释放奴婢为平民。
(2)、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
二、休养生息政策
3、内容(措施):
材料二 :“农,天下之本……其令君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伍而税一,量史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4、作用:
稳定了社会局势,促进了汉初经济恢复和发展。
稳定民心
增加了农业劳动力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三位皇帝。
三、“文景之治”
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汉文帝刘恒第五子,西汉第四位皇帝。刘启在位16年,葬于阳陵。
1、汉文帝、汉景帝的措施: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 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三、“文景之治”
(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2)、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文帝二年、十二年,两次降低当年田租之半(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第二年又全免田租。壮丁每年服徭役一个月改为三年服一个月。景帝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
三、“文景之治”
1、汉文帝、汉景帝的措施: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dan),肉二十斤;九十已上,又赐帛二匹,絮三斤。
《汉书·文帝纪》
(3)、重视“以德化民”,
文帝: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割鼻子改为打三百板子,
把斩去左脚改为打五百板子……
景帝:针对笞(chi)刑,一是减少笞数,二是规定刑具
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
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4)、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yòu )、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汉书·文帝纪》
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孝文本纪》
三、“文景之治”
材料一:文、景之际…吏廉而自重,殷殷
屯屯,人衍而家福。——《盐铁论》
2、“文景之治”的表现:
(1)、政治清明、经济发展;
材料二:“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2)、社会安定;
材料三:“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3)、国库充盈。
3、“文景之治”的启示:
成由俭,败由奢。
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局面
西汉建立:
“文景之治”
休养生息政策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 文景之治”
1、时间:
2、建立者:
3、定都:
1、原因:
2、目的:
3、内容(措施):
4、作用:
经济萧条
秦亡教训
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局势。
释兵、
释奴
轻徭薄赋
经济恢复和发展
社会局势
1、措施:
以农为本;
减轻赋税和徭役。
“以德化民”,
废除严刑苛法。
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2、表现: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
社会安定;
3、启示:
成由俭败由奢
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局面。
墨家
儒家
法家
道家
“汉兴,扫除繁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以上材料称赞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随堂练习
今天我们采用“以德化民”的方略,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A. 汉高祖时期B. 文景时期C. 汉武帝时D. 汉惠帝时
随堂练习
如图示意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是(  )
A.“文景之治” B.楚汉之争
C.秦朝灭亡 D.光武中兴
随堂练习
材料一 汉初郡国并行,诸侯王国地位在中央政府管辖的郡之上。随着诸侯王势力膨胀,地方割据势力与朝廷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景帝时,采纳晁错强硬削藩的建议,先后以各种罪名削去楚王、赵王和胶西王的部分封地,并下诏削夺吴王刘濞的会稽、豫章郡,结果引发吴楚七国之乱。后来,景帝又下诏“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免除诸侯王的行政权力……同时削减王国官吏,使他们的规模、仪制无法与朝廷抗衡。从此诸侯王强大难制的局面大为缓和,为汉武帝以“推恩令”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创造了必要条件。——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等
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时期解决王国问题措施的变化及共同目的。
随堂练习
材料:刘邦是一位传奇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短时间(七年)内统一天下的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实行郡国并行制的皇帝……到底要有怎样的雄心和意志……面对百废江山他将如何整理?
——《王立群读〈史记〉之刘邦》
材料中“短时间(七年)”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面对百废江山, 他是如何整理的?
随堂练习
课后作业:
《课时练》第11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