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文中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 3.明白从客观实际出发,实践真知和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读懂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教学难点:理解从客观实际出发,实践真知和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理解教学大纲,明确教学任务,确认教学方法,编译教案、作业、指导方法。 2.物资准备:教学教具,多媒体设备调试,实操物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片文言文叫做《书戴嵩画牛》,让我们一起从这篇文章中感受古人对待艺术作品的态度吧。 直接导入,简单明了。
新课教学 一、背景简介 这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一篇文章。苏轼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铁冠道人、东坡居士说的就是他,他在文学、书画上的造诣精深,同时又是著名美食家,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鱼、三白饭都是著名的苏式美食。不仅如此他对治理水患也很有一套,后人注又《东坡治水》一文记录他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而今天这篇文章是他记录了川蜀地区一位书画收藏家的趣闻。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这位收藏家的身边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对待艺术作品又有什么态度吧?阅读课文,看一看文章讲述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 二、课文解读 四川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玉作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 有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是争斗的公牛,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农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三、杜处士爱画 戴嵩是唐代的著名画家,能够收藏到一幅他的作品也是分时幸运的。那么这位幸运的杜处士对待这幅画是什么态度呢?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显然杜处士是十分喜爱这幅作品的。能够被一位收藏家所喜爱的作品一定是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的啦。 所以让我们看一看这位偶遇的小牧童是如何看待这幅作品的呢? 四、小牧童笑画 小牧童看到这幅画后哈哈大笑这说“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从牧童的语言中我们能看出这牧童也是一个心直口快的直爽男孩。虽然说的有道理可是一个放牛的小童却对书画大家的作品做出了否定的评价,若你是杜处士会如何对待呢? 若是我们啊也许会对这小童的评价嗤之以鼻,毕竟他只是一个不懂书画的孩童吗。 那么杜处士对待牧童的评价又持怎样的态度呢? 五、杜处士评价 他笑着欣然接受了小童的评价说:“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术业有专攻,原来这田间地头的事情还给是辛勤的农民们最是了解啊。 这就是古人对待艺术的态度。认真听取劳动人民的意见,认为艺术源于生活,对待艺术的鉴赏包容且认真。 通过对文中的解读与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明白文章中的道理。
课程总结 生活中画家可以用画笔展现生活的美好,诗人也可以用古文字表达对艺术的理解,我们也可以收集一些艺术作品进行交流与探讨,说一说你们有什么观点。 做好教学总结,加深教学印象。
教学反思
本课是苏轼的一篇散文,教学中紧抓教学目标巧妙设计。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将教学内容与图文动画完美的结合,让故事展现的生动活泼,便于理解。牢牢锁住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完全投入课堂。通过读、想集合的形式试验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始终以学生为主导,引导学生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