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跳水》第二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跳水》是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是以“思维”为专题------“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应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进一步通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思维解决问题,让生命在张开的手掌上延伸着无限,在短暂的时光里凝聚着永恒的智慧。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跳水》一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学生能明白事情的发展过程,但是事情的情节间的内在联系,船长在紧急情况下做出让孩子跳水的决定以及他的思维过程,学生还不能够有条理、准确地表述,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点拨。
【教学目标】
1.本节课的重点是以船长为中心,分析船长的思维,体会船长为何让孩子跳水的原因以及他的办法的好在哪里?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孩子学会推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船长让孩子跳水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之妙处。
【教学难点】
学会处在危险的境地中应该果断冷静,抓住有利条件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2.回顾课文内容
问:谁能用简洁的语言再来说说这个故事?注意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述:我们一起来回顾课文内容,文中有四个角色,分别是水手、猴子、孩子和船长。(贴出人物)
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故事一开始是水手逗猴子取乐,这是故事的起因;猴子就去招惹孩子,孩子气得去追猴子,不知不觉中,孩子陷入险境,这是故事的经过;在这危急时刻,船长逼迫孩子跳水,最后孩子被水手救起,这就是故事的结果。
前面我们通过学习,已经知道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写了水手、猴子、与孩子之间的故事,而写船长的笔墨却很少,但你们觉得四个角色中最关键的人物是谁?(着重划出船长)
师过渡:我们看看船长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87页,你们找到了哪一段?
二、走进“跳水”
1、ppt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名一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之后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2、要想读好这一段,最难的是把哪个地方读好?
3、船长的话要怎样读?
适时引导: 急切、命令、坚定......
过渡:船长为什么要这么大声、急切地向孩子喊道呢?我们看看孩子当时的处境是怎样的?
三、走进险境
让学生用横线划出描写孩子身处险境的句子,再指名孩子汇报。
1、师述:首先我们看到这句话,开头有这样一个词语“气极了“ (课件: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气极了”是什么意思?你气极了时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学生自由说)师小结:我们发现人气极了就变得---冲动,失去理智。
这句话中,孩子失去理智时他是怎么做的?(他放开了桅杆和绳子,摇摇晃晃去取帽子。)放开桅杆和绳子意味着什么?(失去保护措施,他真是因生气而冲昏了头脑,竟然让自己陷入了绝境。)谁来读读这一句,读出孩子因失去理智后的表现。
小结:我们常说无知而无畏,这个孩子是因冲动而无畏呀!他恢复理智时又是怎样的?
(课件: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问:发起抖来说明什么?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学生换位思考)
小结:孩子从失去理智陷入险境,到恢复理智感受到危险的存在而感到后悔害怕,从这两句话里,让我们已经深深感受到了孩子处境的危险。
2、那中间这三句又是在写什么呢?(众人的反应:吓呆了、吓得尖叫了一声)这三句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小结:众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了孩子的处境危险。写出来更能烘托出紧张的气氛。
3、众人之所以有这种反应,是因为他们想到“孩子只要......(引读)如果让你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孩子的处境,你会说-------命悬一线、生死攸关、千钧一发......
小结:这些句子既直接写出了孩子的险境,又间接写出了众人的反应,让我们切身地感受到了孩子的危险处境,我们的心也不禁跟着悬了起来,让我们通过朗读,读出这种生死攸关、命悬一线的危急感。(配乐、生齐读)
过渡: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机时刻,船长立刻用枪瞄准孩子,大声喊道:生读船长的第一次喊话。
可是孩子并没有听明白父亲的话,他心急如焚,只得再次声嘶力竭地喊道:生读船长的第二次喊话。
质疑:读到这里,你有怎样疑惑呢?
预设: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往海里跳呢?船长为什么让孩子向海里跳呢?
思考:纵观全文,在孩子身处险境之时,船长观察到了什么?又是怎样想的?做好批注后和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四、聚焦“方法”
同学们,我们理解课文内容,要学会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你能在文中找出船长让孩子往海里跳的理由吗?
1、(以下都是预设内容,根据实际情况相机交流)
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如果学生说水有浮力,教师追问,难道只因海水有浮力,孩子就能得救吗?
让学生结合船长所观察到的和船长的分析有条理地讲述。
小结:船长观察到了天气风平浪静,了解海水具有浮力,看到水手都在甲板上,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一切有利于营救孩子的有利条件以及孩子直摔下来就会摔死在甲板上的不利条件都被他考虑到了,他多么会观察善分析呀!
2、孩子们,我们不妨再想一想,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呢?他当时又是怎样想的?
预设:不跳掉下甲板必死无疑,跳海还有一线生机。
时间太紧,不容孩子犹豫。孩子顶端的横木上多站一秒,掉下甲板的危险就多一分!
3、关注“纵身”一词,探讨如果孩子失足摔到了海里,和船长让孩子主动跳水有什么不一样的结果?
(如有学生知道让学生说,不知道老师再科普:如果摔到海里,背部或腹部着海,内脏会被重力给冲坏。从书中所写,孩子纵身跳海,可以保证孩子能跳入海中,并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伤害。)
(4)同学们,我们刚才这么多人想了这么久,才发现只有主动跳海才是最好的办法,船长也想了我们这么久吗?课文中是怎么写的。(立刻)从“立刻”这个词你又知道了什么?此时,你有什么话想说?
(5)小结:在孩子身处险境之时,船长在极短的时间内,用最理性的分析,最强硬的态度,让孩子纵身跳入海中,最后让孩子转危为安!(板书)
五、拓展思维
1、同学们,《跳水》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我们通过了解船长的思维过程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我们不妨再回到课前提出的问题,课文为什么用了大量的笔墨在写水手、猴子和孩子之间的故事,而真正起关键作用的船长却写得很少?
预设:课文用了大段篇幅写水手、猴子、孩子,是为了引出对船长的描写,衬托船长的品质。这就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独具匠心的巧妙安排!
2、迁移学习:由“风平浪静”----“命悬一线”------“转危为安”你又想到什么呢?
预设:课文最开始描写风平浪静,为水手取乐创造了条件,在欢笑声中,危机却一点点逼近,最后到了令人窒息的境地,在大家的心都悬着的时候,船长解除危机,大家才舒了一口气,整个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不是真实的故事却让人觉得特别真实。
3、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还有哪些新的思考?
总结:如果我们也能像船长一样,学会观察,善于分析,脑海中思维的火花就会变成思维的浪潮,推动我们不断前进,让我们变得更加富有智慧,即使身处困境,也能处之泰然、巧妙应对!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读
一切正确而有价值的思维,都来自于客观的观察和理性的分析。
有时候还要加上一些机敏和果断,这就是思考的真谛!
六、课后推荐,专门为中国青少年量身打造的,中国原创小说《口袋神探》,去书中碰撞更多思维的火花!
【设计意图】
本课学习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从描写船长的段落入手,初步感知船长的所言所行,引导学生读好船长的话,然后质疑,船长为什么要这么急切、大声的向孩子喊话?第二个层次是理解船长向孩子喊话的原因------孩子因冲动失去理智,让自己陷入绝境又无法自救,再次深层次体会船长喊话的急迫和坚定;第三层次是从船长的喊话中质疑:为什么让孩子向海里跳?不跳还要开枪?学生联系全文去思考船长这么做的原因及好处,进一步推测还原船长的思维过程,从而感受船长的品质;第四个层次是思维的再次提升,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文本结构里寻找作者行文设计的思维,发现作者写作构思的巧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由想船长之所想------思作者之所想------探自己之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