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蜜蜂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 蜜蜂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9 21:2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蜜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蜜蜂》是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课文是以第一人称写了法布尔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篇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语言精炼简短,通俗易懂,其中实验过程介绍得十分清楚,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蜜蜂的喜爱之情,十分契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观察与发现”,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留心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的学习中,已经学习“留心观察”的相关内容,可以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初步感受观察的细致,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六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内容,而本学期要求学生“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从知识的难度上有所增加,但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设计理念】
本课紧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明确地指向了语文要素的达成,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图表梳理实验过程,以及在语言表述方面的严谨、客观。用词的准确也是理解关键语句的另一种表达,为学生们去体会关键语句的重要性指明了方向,能够更好落实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也兼顾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提高学生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促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概、阻”等9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会写“蜜蜂、辨认”等16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并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并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
能梳理并按顺序并说出实验过程,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瞧,它飞来了,飞进我们精彩的课堂里。同学们,别看蜜蜂小,科学家们可在它们身上发现了大秘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文章《蜜蜂》。(出示视频)
(板书课题:蜜蜂)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尽快的把学生带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1、自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布尔做实验证明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2、小组交流讨论,汇报内容。
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呢?实验结果怎么样?实验过程是如何做的?请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完成表格。
师: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呢?(生回答)
(出示)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师:是啊,耳听为虚。昆虫学家法布尔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但是他并没有相信,而是做了一个实验来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就是法布尔的实验目的。(板书:实验目的)
师:哪个小组找到法布尔的实验结论吗?
生:文章最后面一段,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并且善于发现的孩子。(板书:实验结论)
在这个结论中,法布尔可以肯定的是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无法解释的是本能。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本能吗?本能就是人类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比如初生婴儿就会啼哭、会喝奶。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细读感悟,品词析句
师:深入学习课文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书。相信有的小组已经找到了法布尔实验过程中的重点语句了,请大家用横线划出实验步骤,认真体会,说说你的想法。
师:你笔直的小手以及坚定的眼神告诉我,你有你的想法,请你。
生:(出示句子)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师:请男生读,女生边听边想能不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这个部分。
生:我捉了一些蜜蜂,放在纸袋里,带着它们走了四公里路,做上记号,放了出来。
师: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根据你的提醒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板书:捉、走、做、放)
师:为了使步骤看起来更有条理,更清楚,我们可以尝试用顺序词“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谁愿意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
(先)捉蜜蜂 叫女儿等→(接着)走四公里路→(然后)给蜜蜂做白色记号→(最后)放飞蜜蜂(男女生对读)
(设计意图:对于复杂的内容,让学生学会用一定的句式组织语言,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把语言的实践与内容的感悟巧妙地结合再一起。)
师:同学们想一想,法布尔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省去其中的一些环节行不行?为什么?小组讨论。
生:不能省去,做记号,这是为了辨认哪些是“我”放的蜜蜂;
走了四公里路,这是为了让实验更有说服力,减少偶然性……
师:你真了不起,分析得有理有据,听了同学们的汇报,看得出同学们真会学习!由此看来这个实验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时文本的重点之一,这些环节充分体现了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阅读。)
师:做实验就要有法布尔这样严谨的态度,让我们带着这种体会再来读读这个部分(师读黑色字体,生读红色字体)。
经过这么一读,这部分的意思就更明白了,我们再来看看蜜蜂被放飞后法布尔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师:几乎要触到地面真的触到地面了吗?不是,请你试着用手做一做几乎触到桌面的动作!是呀,蜜蜂在袋子里闷了很久,晕头转向的,作者用了个“几乎”就把蜜蜂在风中艰难飞行的情况展示在我们眼前。
你看,作者用词也是这么严谨!你还能找到类似的用得这么精准的词语吗?
生:左右、好像、大概……师:谢谢你这么专心,很快给了我们一个标准答案!
师:“左右、好像、几乎、大概”这些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师:法布尔没有准确测量过因此他用了“好像、几乎”这样的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请同学们齐读这个部分,感受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 。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汇理解,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感悟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
师:放飞了蜜蜂后,法布尔看见了蜜蜂飞得很低,所以法布尔推测蜜蜂回不了家了。蜜蜂到底能不能回家呢?
生:能。
师:如果你看到做了记号的蜜蜂真的飞回来了,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开心、激动。
师: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个句子(出示句子)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你的朗读让我也跟着激动起来:蜜蜂真的回来啦!)
师:是啊,作者抓住了小女儿的动作、神态、语言这些重要细节,把小女儿看到蜜蜂回来后的开心、激动表现的淋漓尽致。请女生再读。
(设计意图:抓住重要细节品读感悟,在读中感悟人物内心及这种写作方法,结合实际,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师:此时此刻,法布尔精心设计的实验成功了,从这次实验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从中看出法布尔是一个做事严谨、讲求科学、用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教师小结:是呀,无论是实验前的猜测,实验过程中周密的考虑,还是结论的严谨,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法布尔是一个有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的人。
师:同学们对照自己的表格看看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实验目的 → 实验过程 → 实验结论
验证蜜蜂是否 捉蜜蜂 蜜蜂有辨认方向的
有辨认方向的 走了四公里路 能力,靠的不是超常
能力 做记号 的记忆力,而是一种
放蜜蜂 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等蜜蜂
三、课外拓展
1、出示《昆虫记》中《红蚂蚁》片段。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节选自《昆虫记》的《红蚂蚁》。
(生默读课文)
师:法布尔说:“显然蚂蚁不会像蜜蜂那样,会选择另外一条路回家,它们只会沿着原路回家。”那么法布尔是怎样证明的呢?请同学们快速交流总结出这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
生汇报:
实验目的 → 实验过程 → 实验结论
验证红蚂蚁是怎 做记号 红蚂蚁是凭着对
样辨认回家的方 取叶子 沿途景物的记忆
向的 截走几只蚂蚁 找到回家的路的
师:同学们《昆虫记》共十册,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了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师拿出《昆虫记》),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去探索昆虫世界的奥秘,感受法布尔善于观察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吧,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资料的适时补充,很好的帮助孩子们感悟法布尔求实严谨的科学作风。)
2、小练笔:让我们也尝试做个小小科学家,把你观察到的、动手验证过的或者感兴趣的事件写一个片段,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把过程写清楚。记住,写作会使你的人生更精彩哦!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通过小练笔不仅能巩固所学内容,也能提高写作能力。)
点评:
蜜蜂是勤劳、奉献的代名词,在《蜜蜂》一课里,昆虫学家法布尔通过实验证明了它还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给孩子们开启了一次愉快的科学之旅。小邓老师用贴近生活实际的视频导入,瞬间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探究一环节里,孩子们更是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超链接、遮罩、投屏等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帮助课堂呈现得更直观、精彩。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的态度与作风。科学说明文的课堂轻松又愉悦,为邓老师的精心设计、耐心引导点赞。为辛勤忙碌在祖国教育百花园中的‘蜜蜂’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