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湖北省各地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4 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湖北省各地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0-28 22:2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4 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秋·湖北恩施·八年级统考期末)在一些特殊天气情况下,需要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用飞机、高射炮向云层中播撒干冰和碘化银等特定物质,迫使云层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下落后就变成了雨。干冰的主要作用是(  )
A.熔化吸热 B.汽化放热 C.升华吸热 D.凝固放热
2.(2022秋·湖北宜昌·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液化
B.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凝固
C.北方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升华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汽化
3.(2022秋·湖北武汉·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有趣实验: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放出了热量
C.如果不加盐,则罐底不会出现白霜但会出现小水珠
D.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
4.(2022秋·湖北随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许多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的有关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雨的形成是液化,需要吸热
B.“独钓寒江雪”——雪的形成是凝固,需要放热
C.“凝是地上霜”——霜的形成是凝华,需要放热
D.“踏雾乘同归”——雾的形成是汽化,需要吸热
5.(2022秋·湖北武汉·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此过程放出热量
B.铁矿石在炼钢炉里变成铁水是熔化过程,此过程放出热量
C.液化石油气利用降低温度的方式将气体变为液体,此过程吸收热量
D.衣柜里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汽化现象,此过程吸收热量
6.(2022秋·湖北黄石·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7.(2022秋·湖北襄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D.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液化现象
8.(2022秋·湖北宜昌·八年级统考期末)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滑雪场地,需要造雪机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的工作原理是:水在专用喷嘴里由高压空气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再被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在落到地面以前就能变成雪花,如图所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9.(2022秋·湖北武汉·八年级统考期末)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吸热
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湿是冰的熔化现象
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10.(2022秋·湖北宜昌·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
B.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C.秋天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
D.北方的冬天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
11.(2022秋·湖北黄石·八年级统考期末)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或“变小”的过程,放热的是(  )
A.冰雕作品变小 B.洗澡上岸身上水变少
C.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 D.碘锤放入热水中碘颗粒变少
12.(2022秋·湖北孝感·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冰雪消融
B.壶口冒“白气”
C.深秋霜降
D.露珠的形成
13.(2022秋·湖北十堰·八年级统考期末)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个世界水日,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下图所示水分物体变化,吸放热情况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冰融水开 B.雾绕险峰
C.露润绿叶 D.霜打枝头
14.(2022秋·湖北荆州·八年级统考期末)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1731g月壤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如图所示),这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关于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样品返回地球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返回器外表涂层升华放热,可以减少高温损害
B.返回器外表涂层凝华吸热,可以减少高温损害
C.位置改变,所携带的月壤样品的质量不变
D.温度改变,所携带的月壤样品的质量改变
15.(2022秋·湖北随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16.(2022秋·湖北武汉·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打在枝头的霜
B.草叶上的露珠
C.冰冻的衣服干了
D.消融的冰雪
17.(2022秋·湖北恩施·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夏季雪糕可口宜人。吃雪糕主要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 C.先熔化后凝固 D.凝华
二、多选题
18.(2022秋·湖北十堰·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验证性小实验及结论正确的是( )
A.将系有细线的小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上,会看到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环境相同的地方,蒸发快慢不同说明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关
C.对冷玻璃哈气,玻璃上会产生小水珠,这说明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
D.将充满紫色碘蒸气的烧瓶放进冷水,发现烧瓶内壁会附着碘粉粒,说明碘蒸气可以升华
三、填空题
19.(2022秋·湖北随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游泳者出水后会感到冷,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 (选填加快或减慢)水分蒸发,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屋顶会出现霜,这是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20.(2022秋·湖北荆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是由 (选填“水蒸气”或“空气”)经过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21.(2022秋·湖北襄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利用干冰实现人工降雨的过程,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 (填物态变化)变为气体, 热量,促使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成小水滴或凝结成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条件。
22.(2022秋·湖北黄冈·八年级统考期末)对茶叶进行干燥处理是防止茶叶腐败变质的重要方法。传统的炒茶艺人利用微火在锅中使茶叶痿调并进行人工揉捻,使茶叶快速脱水。在这一过程中,茶叶中的水发生了 现象。而有些花茶遇到高温会氧化变色,其中的微生物也会失去活性,所以不能进行高温干燥。冻干技术就是很好的花茶干燥技术:先将花茶置于0℃以下的低温环境中,使花茶处于凝冻状态,再将花茶置于真空环境便可实现自动脱水。这种技术可使花茶的色香味得以保留。在冻干过程中,花茶中的水先 后 。(均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23.(2022秋·湖北鄂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冰火花”是一种新型液体降温材料,把它喷在皮肤上,会迅速变成9℃的固态凝胶,几秒钟后消失不见,不会产生湿黏的感觉,凝胶消失的过程属于 现象(填物态变化),此过程需要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4.(2022秋·湖北宜昌·八年级统考期末)在运输食品的时候,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常利用干冰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 (填“吸”或“放”)热的缘故。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它是常温下用 方法使其液化变成液态,储存在钢罐中。
25.(2022秋·湖北宜昌·八年级统考期末)利用易拉罐做以下小实验:如图甲,向空易拉罐中插入透明吸管,接口用蜡密封,在吸管内引入一小段油柱,把罐体放在热水中,可以看到油柱上升,这是利用气体的 制作简易温度计。如图乙,在易拉罐中放入盐和敲碎的冰,用筷子轻轻搅拌半分钟,可以看到罐底出现“白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
26.(2022秋·湖北十堰·八年级统考期末)《长津湖》电影描述的是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极端天气下,志愿军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扭转战场态势,致使美国节节败退的真实历史场景。如图甲所示的温度计是 (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如图乙战士们口罩上的霜是水蒸气遇冷 (选填“吸热”或“放热”)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水银凝固点﹣39℃,酒精凝固点﹣117℃)
参考答案:
1.C
【详解】播撒干冰主要作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起到降温的作用,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变成小冰粒,小冰粒下降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做功,温度升高,熔化成小水滴。
故选C。
2.C
【详解】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为熔化过程,故A错误;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错误;
C.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的冰吸热直接变为水蒸气,为升华过程,故C正确;
D.樟脑丸变小,是固态樟脑丸吸热直接升华成为气态的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3.D
【详解】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过程放出热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加盐后,混合物的熔点降低,水蒸气遇到温度更低的罐底会凝华为小冰晶;如果不加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仍为0℃,则水蒸气遇到罐底会液化为小水珠而不是白霜,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冰中加盐形成了混合物,降低了冰的熔点,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A.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A错误;
B.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凝华放热,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凝华放热,故C正确;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5.A
【详解】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放热,故A正确;
B.铁矿石在炼钢炉里变成铁水是熔化过程,此过程吸收热量,故B错误;
C.液化石油气利用压缩体积的方式将气体变为液体,此过程放出热量,故C错误;
D.衣柜里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升华现象,此过程吸收热量,故D错误。
故选A。
6.C
【详解】A.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
B.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听到狗的叫声,知道人回来了,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C正确;
D.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7.C
【详解】A.灯泡里的灯丝需要具有熔点高难于熔化的性质,由于钨的熔点高,故选用钨,故A错误;
B.冰棒冒的“白气”是冰棒周围的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液态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因为冰是晶体,水在凝固成冰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故C正确;
D.深秋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8.A
【详解】人工造雪过程中,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固现象,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B
【详解】A.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故A错误;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吸热,故B正确;
C.由于从冰箱取出的一瓶水,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故C错误;
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10.A
【详解】A.冰雪融化,是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A符合题意;
B.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温度较低,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饮料罐表面发生液化,就是“出汗”现象,同时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
C.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同时放出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
D.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同时放出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C
【详解】A.严冬,冰雕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洗澡上岸身上水变少,由于人身上的水蒸气蒸发造成的,蒸发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
C.推动活塞乙醚变多,是气体乙醚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符合题意;
D.碘锤放入热水中碘颗粒变少是碘的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A
【详解】A.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
B.壶口冒“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深秋霜降是凝华,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A
【详解】冰熔化需要吸热;雾是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露是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故A不同,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4.C
【详解】AB.返回器外表涂层升华吸热,可以减少高温损害,故A错误,B错误;
CD.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和物体的位置、形状、物态和温度无关,故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样品返回地球的过程,质量不变,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5.A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详解】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A正确;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水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B.错误;C.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D.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自然现象.
16.B
【详解】A.霜是气态变固态,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体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A不符合题意;
B.露是气态变液态,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B符合题意;
C.冰冻的衣服直接变干,是固态变气态,是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C不符合题意;
D.消融的冰雪,是固态变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A
【详解】如图所示,吃雪糕过程中,固态雪糕在人体内变为液态,发生熔化现象,熔化过程中吸热使人感觉到凉爽,可口宜人,故吃雪糕主要经历的物态变化是熔化,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ABC
【详解】A.小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把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口径不同,说明液体的表面积不同,放在环境相同的地方,观察蒸发快慢不同,故B正确;
C.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向冰冷的玻璃上哈气,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在玻璃上会有水雾生成,说明降低温度可使气体液化,故C正确;
D.将充满紫色碘蒸汽的烧瓶放进冷水中,发现烧瓶内壁会附着碘粉粒,说明碘蒸汽可以凝华为碘,故D错误。
故选ABC。
19. 减慢 凝华
【详解】[1]游泳者出水后身体会觉得冷,这是因为人从水中上岸后,身上有水,水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冷。将身体蜷缩起来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可减慢水分的蒸发,使人感觉不那么冷。
[2]北方秋、冬两季,地面和房顶出现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
20. 水蒸气 凝华
【详解】[1][2]干冰很容易升华,升华吸热,故铝罐温度会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铝罐凝华形成霜。
21. 升华 吸收 液化
【详解】[1][2][3]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在常温下极容易发生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升华指的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需要吸收热量,具有制冷的作用;利用干冰实现人工降雨的过程主要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云层周围的温度降低,促使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条件。
22. 汽化(或蒸发) 凝固 升华
【详解】[1]炒茶艺人利用微火在锅中使茶叶痿调并进行人工揉捻,使茶叶快速脱水。在这一过程中,茶叶的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可以加快蒸发的速度,茶叶中的水发生汽化变成水蒸气,从而使茶叶快速脱水。
[2] 在冻干过程中,就是把含有大量水分的花茶,预先进行降温冻结成固体,然后在真空的条件下使固态水直接升华出来,所以花茶中的水先凝固后升华。
23. 升华 吸收
【详解】[1][2]由题意可知,凝胶是固态的,几秒钟后消失不见,说明变成了气态,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收热量。
24. 升华 吸 压缩体积
【详解】[1][2]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极易升华,干冰升华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以此获得低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3]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降低温度,另一种是压缩体积。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变成液态,储存在钢罐中,便于储存和运输。
25. 热胀冷缩 凝华
【详解】[1]在吸管内引入一小段油柱,把罐体放在热水中,罐内气体受热膨胀,可以看到油柱上升,这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制作简易温度计。
[2]在易拉罐中放入盐和敲碎的冰,用筷子轻轻搅拌半分钟,冰熔化吸收热量,使罐底温度降低;罐底出现“白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罐底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26. 酒精 放热 凝华
【详解】[1]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42℃,此温度水银是固体,故图甲所示的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
[2][3]图乙战士们的口罩上的霜是水蒸气遇冷放热结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