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上语文 10劝学 师说 同步练习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本段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论述了什么内容?是如何展开论证的?
(2)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联系全文内容,查阅《说文解字》,阐述画线句中“必”的作用。
(3)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结合画线句所给注解,观察韩愈引文与孔子原文的差别,思考这种差别带来的语气和情感的区别。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劝学》中提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道理,请举一个具体事例证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观点,注意突出“胜”的原因。
(2) 细读课文,探究《师说》中的“师”这个概念有哪几层内涵。
(3) 试评析《师说》中“尊师重道”思想的意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i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ii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iii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iv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2) 下列对“而”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
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⑤吾尝终日而思矣
⑥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⑦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⑧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⑨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⑩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A.①③⑧⑩/②⑥⑦/④⑤/⑨ B.①③⑧/②⑦⑩/④⑤⑥/⑨
C.①③⑨/②⑥⑦/④⑤/⑧⑩ D.①③⑧/②⑦/④⑤⑥/⑨⑩
(3) 翻译下列句子。
i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ii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4) 本文阐述了什么道理?可概括为哪个成语?试简要阐述。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 金就砺则利
(2) 吾尝豉而望矣
(3) 无以至千里
(4)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5)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7) 圣人无常师
(8)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彼童子之师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师不必贤于弟子。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吾从而师之。 D.而耻学于师
文学常识填空。
(1) 《劝学》中提倡学习贵在坚持,即使天资再好,也不能一蹴而就的句子是“ , ”。《师说》中强调人各有所长的一句是“ , ”。
(2) 《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是指 、 、 、 、 、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稼说送张琥
苏轼
①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②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铚、耰、艾①,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③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④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②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⑤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注】①锄、铚、耰、艾:四种农具。②得:此指中进士。
(1) 第①段中与第②段“寸寸而取之”相反的农作方法是 。
(2) 第③段中作者写“闵闵焉,如婴儿之望之长也”这一句的目的是 。
(3) 下列对“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您离开这里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啊!
B.您离开这里后想必会致力于学习吧!
C.您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致力于学习啊!
D.您想必会摆脱这种状况好好学习吧!
(4) 本文与《劝学》前第 2、3 段在写作手法上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对此加以分析。
(5) 古人一般认为早中功名是一件幸运的事,作者却认为是“不幸”的,为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治学
徐幹
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民之初载,其蒙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辨矣。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徳。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⑤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⑥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②,没而后已。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注】①玄室:暗室。②亹(wěi)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1) 下列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兮 B.哉 C.夫 D.矣
(2) 第②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结合本段内容加以分析。
(3) 下列对第④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B.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C.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D.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4) 赏析第⑤段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
(5) 分析第⑥段作者论述治学的思路。
联系《劝学》内容,解释“劝”字的含义并思考文章哪些方面体现了“劝”的特点。
对比沪教版和新教材,可发现《师说》第 2 段的标点符号有所差异,详见下表。仔细体会第 2 段作者情感的变化,讨论哪个版本的标点符号更符合作者的心情。
编号 沪教版 新教材
1 其皆出于此乎! 其皆出于此乎?
2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3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苏轼《韩愈论》中指出韩愈“往往自叛其说而不知”,认为《师说》逻辑和事理上都存在漏洞和自相矛盾之处,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说说你的依据。
你的同学沉迷游戏导致成绩急速下降,精神萎靡,请你编辑一则微信劝导他。
整体理解《劝学》与《师说》两篇课文的内容,拟一个写作提纲,阐释两篇课文逻辑和事理方面的联系。
答案
1. 【答案】
(1) 这一段分为三层。分别论证了学习要积累、要坚持、要专一的道理。全段先正反结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引出“积善成德”,正面说明学习要逐步积累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比喻论证,从反面说明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的道理;接着用四个比喻、两组对比论证学习需坚持的重要性;最后用“蚯蚓”和“螃蟹”设喻,对比论证,论证学习需专一的道理。
(2) “必”在《说文解字》中意为戈柄上的护层,用来防止士兵在近战中手部受伤;用在这里体现从师学习是与保护生命一样必要且重要的事情,将从师学习上升到生命的高度。
(3) 引文多用一个“则”字少用一个“焉”字,“则”表肯定与判断,与“必”连用,语气更加坚定;“焉”表陈述语气,语气比较平和。韩愈面对中唐社会“耻学于师”的现实旗帜鲜明地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观点,因此语气斩钉截铁,不留余地。而孔子是仁厚长者,有教无类,故要求严格而语调平和。
2. 【答案】
(1) 示例:华为企业创始人,20 世纪 90 年代白手起家,带领华为不断学习先进技术,不断积累自身实力,坚持发展创新,华为企业现成为了世界 5G 技术的引领者。
(2) 略。提示:本文的“师”有传道之师、授业之师与授技之师的区别,也有具体事务之师与传道授业之师的区别,可联系文意加以区分。
(3) 韩愈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念,消除了从师学习上时代局限、社会地位、出身背景、年龄差异乃至智力水平等方面的壁垒,强调学等权利,强调尊师重道的优秀传统,强调终身学习对个人发展的意义。这种观点影响深远。
3. 【答案】
(1) i 拴;缚
ii 黑泥
iii 百姓
iv 接近
(2) A
(3) i 蓬草生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泥里,就与黑泥一样黑了。
ii 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居住一定要选择风俗淳厚的乡里,外出交游一定要接近贤德之士,这是用来防止邪恶并接近正直的办法。
(4) 本文阐述了环境对人学习、成长的重大影响,可将其概括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想要成才,应当选择良好的环境。
【解析】
(2) A 项“而”字的用法分别是:并列/转折/修饰/递进。
4. 【答案】
(1) 磨刀石
(2) 踮起脚后跟
(3) 没有用来……的,无从
(4) 劣的
(5)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岂”
(6) 并列,排列
(7) 固定的
(8)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5. 【答案】D
6. 【答案】D
【解析】例句与 D 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7. 【答案】
(1)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 《诗》;《书》;《礼》;《乐》;《易》;《春秋》
8. 【答案】
(1) 更休
(2) 写出古人专注于培养自己学识才能时的状态
(3) C
(4) 两文都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劝学》以木头经过墨线比量处理后更加挺直,金属经过打磨后更加锋利的道理来类比学习的重要性,本文用耕种的道理来类比治学、培养才能的道理。
(5) 作者认为人才须经长期修养,成熟之后,才可以到社会上施展才能;修养不足,却早得功名,不利于自己进一步的发展,难成大器,难为大用,所以作者认为早中功名是不幸的。
9. 【答案】
(1) B
(2) 本段以宝物在暗室让人难以发现来比喻人因不学而处于蒙昧状态,以太阳能够照亮暗室让人发现宝物来比喻学习能够消除人的蒙昧,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3) B
(4) 该段句式整齐和谐,节奏感强,富有气势,有力地论述了治学要付诸行动的道理。
(5) 作者首先强调治学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引出立志的重要性;其次论述志与才的关系,强调了志的主导作用;最后,在此基础上得出一定要立志的结论。
10. 【答案】劝,勉励之意。劝的特点:劝不是生硬说教而是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让人容易接受,此外《劝学》中荀子雄辩的文辞增加了文章无可辩驳的感染力,使人的精神为之振奋,起到鼓励的作用。
11. 【答案】示例:第一处新教材更好,此处是作者古之圣人从师学习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对比之后发出的感慨,因为“众人”是社会的广泛群体,韩愈对这个群体的情况并非完全了解,故用“其”来表示推测,语气也还算冷静。第二处沪教版更好,此处是身边的某些作者熟悉的人,他们要求孩子从师学习而自己却耻学于师,韩愈对此深感遗憾,感慨他们“糊涂啊!”语气比前两句要严厉很多。第三处沪教版更好,此时韩愈已经是激愤难平,觉得现在的社会现象简直不可理喻,感叹号更能突出作者的情感。
12. 【答案】示例:同意。如《师说》中前文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后文却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这既表明作者看不起下层人民,又显得作者的观点前后矛盾。
13. 【答案】略。
14. 【答案】略。
【解析】提示:主要从“师”和“学”两个方面来谈。两者结合才能满足求学的真正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