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学科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右图为以某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若不考虑地形等因素,一架飞机从甲地沿球面最短线路飞往乙地。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地均位于( )
A.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东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2.该飞机飞行方向和飞行距离分别是( )
A.一路正西3330km B.先东南,后东北6660km
C.先东北,后东南大于6660km D.先西南,后西北小于3330 km
读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图1 图2
3.当地球公转速度为图1中P点时,地球位于图2公转轨道的( )
A.甲点附近 B.乙点附近 C.丙点附近 D.丁点附近
4.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图2中丙点时( )
A.太阳活动剧烈 B.地球自转线速度加快
C.地球自转角速度减慢 D.地球公转速度较其他三地慢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南麓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甲地的自然地貌是( )
A.河口三角洲 B.山前洪积扇 C.峡谷 D.台地
6.图中甲地7、8月份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山洪 B.沙尘暴 C.地震 D.干旱
7.防御山南麓平原地区春季主要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是( )
A.退田还湖 B.拆除库坝 C.禁止开矿 D.抽取地下水灌溉
下图中图1表示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图2为地质循环示意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图1 图2
8.图1中甲、乙两处岩石类型分别对应图2中的(
A. a、c B. d、a C. e、d D. c、e
9.图1中乙岩石的形成对应于图2中的地质作用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 )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可能形成浅海环境
C.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 D.河流发育的地质构造为向斜
11.该地先后发生了( )
A.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B.地壳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地壳运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地壳运动
下图为沿回归线东西向的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12.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地质构造为向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地下水
B.乙处地质构造为向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石油
C.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石油
D.丙处地质构造为地堑
13.丙附近可能为( )
A.南极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14.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15.下图中最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 )
A B C D
读某地区地形略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16.这里河流曲折多弯,最可能的自然原因是( )
A.侧蚀作用明显 B.受断层的制约
C.受溯源侵蚀作用明显 D.河流下蚀作用强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里山高水深,位于河流上游
B.此处河流曲折,不易发生洪涝
C.河流总体自东向西流
D.该地区聚落沿河流分布于河流凸岸一侧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间歇性下降 B.间歇性抬升 C.持续下降 D.持续抬升
19.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0形成时期 B.T1形成时期 C.T2形成时期 D.T3形成时期
暑假期间,某游客迎着旭日进入图幅范围,以4km/h的速度步行于我国长江流域某山区公路(如下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20.视线受阻的公路边常设有凸面镜用于保障汽车的行车安全,利用凸面镜可看到对面来车,凸面镜应该设置在图中( )
A.甲 B.乙 C.丙 D.丁
21.该游客步行在图幅范围期间( )
A.进入时步行最省力 B.以下坡路段为主
C.途中起伏不到40米 D.离开时身影在右前方
读东半球部分图,AB为晨昏线的一部,C地的昼长为8小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A.(23°26′S、0°)
B.(23°26′N、180°)
C.(23°26′N、160°E)
D.(23°26′S、20°W)
23.此刻国际标准时间为( )
A.0时 B.12时 · C.13时20分 D.10时40分
24.此刻全球两个日期的范围比约是( )
A.1:17 B.4:5 C.8:9 D.10:17
6月22日,“网络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四位成员展示了各自所在地当日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如下图所示。读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甲 乙 丙 丁
25.对纬度介于甲、乙之间的地区来说( )
A.正午时,太阳位于当地北方天空
B.正午时,太阳直射当地
C.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
D.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
26.下列关于昼夜长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日乙、丙、丁三地昼长为一年中最大值
B.此日从乙地向北昼越来越长
C.在一年中丙地的夜长一直短于丁地
D.在一年中甲、乙、丙三地不可能同时出现昼夜平分的现象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读图,分析完成下
面小题。
27.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
A.东半球赤道上 B.东半球北回归线上
C.西半球赤道上 D.西半球北回归线上
28.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下图是某日某科技工作者记录的一直立木杆日影长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木杆高度为1m,tan15°≈0.27,
tan30°≈0.58),读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29.该地经度可能是( )
A.90° B.105° C.120° D.135°
30.若观察者站立于木杆正南1m处,当日观察到的木杆日影远端运动轨迹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40分)
31.(12分)读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在乙的 方向,丙在丁的 方向。(2分)
(2)丙地位于 (填“东”或“西”)半球, (填“高”低”或中”)纬度。(2分)
(3)甲乙之间的昼夜分界弧线是 线(晨或昏) 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 (2分)
(4)该日的节气为 ,甲地日落时太阳位于 方位,乙地日落时间为 点,乙地的夜长为 小时。(4分)
(5)此日过后的三个月期间,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什么 (2分)
32.(14分)甲图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乙图是甲图中O地某处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甲图 乙图
(1)判断M地、N地的地质构造类型。(4分)
(2)简述M谷地、N山岭的形成原因。(4分)
(3)简述O地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6分)
33.(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A河段的河谷横剖面形态大多呈“V”形,试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B地的地貌类型及形成过程。(6分)
(3)结合图示比较A、B两地聚落分布的差异。(4分)
地理参考答案
1-5 BDCDB 6-10 ADCBB 11-15 ACCAC 16-20 ADBDA 21-25 CDCAD 26-30 ACBAB
31. (1)东南 东北
(2)东 中
(3)晨 8
(4)夏至 西北 20 8
(5) 高度角不断增大 昼长不变
32.(1) M地为背斜,N地为向斜
(2) M地(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岩层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N地(向斜)岩层受力向下弯曲,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残留下来反而为山岭。
(3)岩浆沿着缝隙(或断裂处)侵入地下岩层,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岩块表层受风化、风蚀作用剥落,棱角逐渐消失。
33.(1)A河段位于山区,由于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河流下蚀(和溯源侵蚀)明显,河谷呈“V”形。。
(2)地貌类型:洪(冲)积扇。形成过程:山区河流因流速快,挟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流出山口后因地势平坦,流速减缓(搬运能力减弱),其挟带物在山前大量堆积。
(3)B地聚落规模大、密度大、团状,A地聚落规模小、密度小、条带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