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情景再现
你的同桌
啊,对对对对对!俺就是啊个显眼
包……
如果你第一次去钓鱼,就钓了一条大鱼。有个显眼包来抢你的鱼,你会怎么办?
行行重行行,猛志固常在
——老人与海(节选)
行行重行行,猛志固常在
——老人与海(节选)
1.梳理小说内容,分析小说叙事结构和语言的特点;
2. 通过分析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概括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3.探究小说主题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走进作者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
①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上过战场(美国对日战争,解放巴黎的战斗),当过记者;
②身体埋进237块弹片,传奇军人;
③杀过狮子,捕过大鱼;
④一生十四次脑震荡,还经历过两次坠机;
⑤1941年曾来中国采访,在重庆秘密会见过周恩来,并写过6篇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报道。
写作背景
《老人与海》这篇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
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于2002年1月14日去世,享年104岁。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晚年的作品,凭借这部作品,他荣获1953年的普利策奖和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同时该书也被评为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之一;美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32本书之一;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48小时内卖出530万本,销量曾排名第一。
知识呈现·了解作品
前情回顾
老人圣地亚哥是个“背运”的渔夫,连着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连一直跟随他学习捕鱼的小男孩马诺林也被父母强迫离开老人去跟随另一只渔船。第八十五天,老人出海,前往远离陆地的远海,经过三天两夜的僵持与搏斗,终于捕获一条长约5.5米,重1360斤的马林鱼。
课本是节选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在返航的时候,不断地被一群鲨鱼袭击,历经艰难搏斗,终于回到了港湾——约占全书六分之一。
内容梳理
段落:1-3段 4-5段 6-7段 8-29段
内容:( ) ( ) ( ) ( )
段落:30-32段 33-34段 35-37段 38-47段
内容:( ) ( ) ( ) ( )
段落: 48段 49-53段
内容:( ) ( )
段落:54-55段 56-57段 58-62段 63-82段
内容:( ) ( ) ( ) ( )
段落: 83-85段 86-93段 94-97段
内容:( ) ( ) ( )
内容梳理
段落:1-3段 4-5段 6-7段 8-29段
内容:( ) ( ) ( ) ( )
段落:30-32段 33-34段 35-37段 38-47段
内容:( ) ( ) ( ) ( )
段落: 48段 49-53段
内容:( ) ( )
段落:54-55段 56-57段 58-62段 63-82段
内容:( ) ( ) ( ) ( )
段落: 83-85段 86-93段 94-97段
内容:( ) ( ) ( )
鲨鱼 出现
战斗准备
搏斗
心理活动
鲨鱼出现
战斗准备
搏斗
心理活动
内容梳理
段落:1-3段 4-5段 6-7段 8-29段
内容:( ) ( ) ( ) ( )
段落:30-32段 33-34段 35-37段 38-47段
内容:( ) ( ) ( ) ( )
段落: 48段 49-53段
内容:( ) ( )
段落:54-55段 56-57段 58-62段 63-82段
内容:( ) ( ) ( ) ( )
段落: 83-85段 86-93段 94-97段
内容:( ) ( ) ( )
鲨鱼 出现
战斗准备
搏斗
心理活动
鲨鱼出现
战斗准备
搏斗
心理活动
鲨鱼出现
并搏斗
心理活动
鲨鱼出现
战斗准备
搏斗
心理活动
鲨鱼出现
并搏斗
心理活动
动作描写
结构特点
请结合内容梳理的结果,探究这篇小说结构有何特点?并结合文本谈谈这种结构是如何避免它易使读者感觉枯燥这一弊端的?
一条铲鼻鲨
一条灰鲭鲨
两条铲鼻鲨
两条铲鼻鲨
群鲨
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
第三单回合
第四回合
第五回合
绑了刀的船桨
绑了刀的船桨
短棍
舵柄
渔叉、绳子
五次搏斗
对比阅读
文本节选部分写“鲨鱼出现”6次,“战斗准备”3次,“搏斗过程”5次,“心理活动”5次。
这些重复的内容有何异同之处?请任选一类内容中的几次进行对比分析。
知识小铺
01
结构和情节简单,人物少到不能再少,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02
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和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
03
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04
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电报式
语言风格
文本细读
一言一行见精神。
请任选一处描写老人心理活动、动作、语言或细节的文字,细细品读,谈谈你读到一位怎样的老人形象?
知识小铺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原则”。
知识小铺
八分之一
八分之七
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和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 情感和思想
具体可见
蕴含在前者之中
四大要素:①简洁的文字;②鲜明的形象;
③丰富的情感;④深刻的思想。
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情感充沛而又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文本总结
看得见的八分之一
读者能够感受到的显而易见的:
①与鲨鱼搏斗的几个回合
②圣地亚哥的心理活动
看不见的八分之七
水面之下的八分之七"是作者有意省略掉的理想部分在小说中,水面之下的"八分之七"由大海、大马林鱼、鲨鱼等意象组成。海明威就是要让读者凭借经验去体会水面之下的"八分之七"所蕴涵的象征意义
主题探究
论起番位,本文一番是老人毋容置疑,二番和三番也始终聚焦于大马林鱼和各条大鲨鱼。
那小说的标题为何不叫《老人和一条马林鱼的故事》、《怒战狂鲨》等?反而取名为《老人与海》?请根据冰山原则谈谈你的看法。
总结
这一部分通过老人智斗鲨鱼、勇斗鲨鱼、百折不挠斗鲨鱼的过程,塑造了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歌颂了圣地亚哥英勇顽强的精神,体现了人要顽强斗争夺取胜利,并勇敢地面对失败的态度。
当失败无法禁锢你的时候, 就是你逆风翻盘的展开
一个八分之一的结尾
那天下午,露台饭店来了一群游客,有位女士望着下面的海水,发现在空啤酒罐和死梭子鱼中间有条又大又长的白色鱼脊骨,末端耸立着一个巨大的尾巴,东风在海港以外不断掀起大浪,那尾巴也随着潮水起伏摇摆。
“那是什么?”她指着大鱼长长的脊骨问一名侍者,现在这鱼骨只是一堆废物,等着潮水把它冲走。
“Tiburon(鲨鱼),”侍者说,“Eshark(鲨鱼)。”他本想说说事情的来龙去脉。
“我不知道鲨鱼有这么漂亮、形状这么优美的尾巴。”
“我也是。”她的男伴说。
在大路另一头的窝棚里,老人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躺着,男孩坐在他身边,守着他。老人正梦见……
拓展探究
这一个八分之一的结局,又掩藏着怎样的八分之七的故事呢?请展开想象谈谈你的构思。
高考链接
2020年全国卷小说阅读《越野滑雪》
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