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作用(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教学目标】
1.风的力量会磨蚀岩石并且搬运岩石破碎物,对地形变化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和变化是缓慢进行的。
2.能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风对地形的作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根据,并且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3.会做“模拟风卷起沙子对岩石的影响”的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4.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5.意识到探究成果对解答问题的重要价值。
6.认识到由于风的作用形成的地形地貌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研讨、模拟实验对“风对地表的作用”进行探究。
难点:运用探究成果对“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进行推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岩石(砂岩)、砂纸、实验记录表。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风蚀地貌照片(戈壁、沙漠、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的视频资料、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地震和火山喷发塑造和改变着地球表面。除了地震和火山喷发,还有哪些自然的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样貌呢?(预设:风、海水、河水、下雨、动物、植物等)
2.出示风蚀拱门的图片
教师:请看这张图片,猜一猜,这样类似拱门形状的岩石是谁的杰作?(预设:风)
那么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呢?这节课,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研究风的作用吧!
(板书课题:风的作用)
设计意图:结合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在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关于“风的作用”的初步认知。
二、探索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一)观点碰撞,研讨整合(讨论并记录我们的看法)
1.提问:风对地球表面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呢?
2.学生分小组研讨,并完成小组研讨记录表。
3.全班交流分享。教师把全班学生的看法归纳成几点。
4.小结:
①风的力量可以搬运沙和土②也可以改变岩石的形状和大小③风卷起的沙子像磨刀石一样不停地打磨岩石,缓慢地改变着岩石的大小和形状。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进行研讨,充分发挥研讨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二)模拟实验,初步探究(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
1.提问:同学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呢?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吧。
2.分组模拟实验:初步探究风的侵蚀作用。
提问:在实验中,要模拟风卷起的沙对岩石的影响,想一想,用什么模拟什么?
预设:可以用砂纸模拟风卷起的沙,可以用石头模拟岩石
教师提示:为了在短时间内看到较明显的变化,我们选用结构疏松的砂岩来模拟自然界的岩石。实验中还需要借助观察工具——放大镜
3.PPT出示记录表
教师提示:同时,提醒各位同学,在实验中要做好观察记录。
我们一起来看看实验的操作吧!
4.实验演示: ① 先用放大镜观察砂岩的表面②然后用砂纸打磨1分钟,观察砂岩的表面;继续打磨1分钟,观察砂岩的表面;再打磨1分钟,观察砂岩表面的变化
5.交流:在模拟实验中,同学们都有哪些发现呢?
①我发现打磨之前岩石表面较平整,而打磨后岩石表面出现了一些磨痕;
②我发现打磨时间越久,岩石表面的磨痕越多、越严重;
③我发现打磨的时候砂纸上、桌面上还有脱落的岩石小颗粒。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6.这个现象与自然界中的风蚀拱门相比明显吗?变化明显吗?说明了什么?
预设:模拟实验中岩石的变化比较轻微,说明了风力作用比较缓慢,而风蚀拱门这样宏伟的壮观是大风卷起的沙子从岩石表面刮过时,就像磨刀石在不断地对岩石进行打磨,慢慢地改变着岩石的大小和形状。经过长时间风力的侵蚀作用,就变成现在这样了。
设计意图:初步探究风的侵蚀作用时,让学生经历一个预测—观察结果—给予证据—建构解释的探究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
三、总结拓展
在风的作用下所改变的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我们称之为风成地貌。除了我们刚刚认识的风蚀拱门,世界上还有许多叹为观止的风成地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1.播放风成地貌图片,了解更多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1)提问:看了戈壁和沙漠的图片,你能试着分析风力作用是怎么改变它们的吗?
(2)教师出示戈壁、沙漠的图片及形成过程资料。
2.教师讲解: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石砾,便形成了戈壁滩。在风和流水速度减小时,被刮跑的沙子沉积下来,形成了沙漠。
【设计意图】在认识风的磨蚀作用的基础上,通过资料的补充和研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风的搬运和堆积作用,完善“风的作用”的认知结构。
3.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
预设:①风对岩石具有磨蚀作用,可以改变岩石的形状,如风蚀拱门、风蚀蘑菇。②风可以搬运细小的碎屑物,从而形成戈壁滩。③风力减弱时,风搬运的沙尘会堆积形成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