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阳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相应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考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雨幡是未及地的雨是雨滴在没落地之前就已经蒸发(升华)。因为悬挂于云底的丝缕条纹状雨滴或冰晶,随云飘荡,形似旗幡,从而得名雨幡。在有雨幡的对流云下,有时会有强烈的下沉气流,在触地后迅速向四周扩散,产生8级以上的雷暴大风,这股下沉气流为“下击暴流”下击暴流属于突发性、局地性、概率小、强对流天气。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1.雨幡出现概率高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作为风暴摄影师,拍摄雨幡更适合选择在( )
A.西北高海拔或草原地区 B.东北平原
C.西南云贵地区 D.东部沿海平原
3.雨幡出现时的天气和大气状况( )
A.晴天、湿度大 B.晴天湿度小 C.阴天、湿度大 D.阴天湿度小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河北某中学地理科学小组对祁连山北坡垂直带山地草原、森林、高山灌丛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含量山地草原<山地森林<高山灌丛,海拔3100m以上土壤碳含量显著高于3100m以下土壤碳含量;山地土壤有机碳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大多表现为0~10cm含量高于10cm以下各层次的含量。据此完成下面4-5小题。
4.祁连山北坡海拔3100m以上与3100m以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
A.热量 B.降水 C.生物 D.地形
5.祁连山山地土壤有机碳在土壤剖面垂直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为( )
A.成土母质的垂直变化 B.土壤生物量的垂直差异
C.植被类型的水平变化 D.降水量造成的淋溶差异
伴随着城镇化和乡村空间转型,传统村落经历了多维度的空间重构。下图示意珠三角地区某村落邻里空间演变过程,21世纪以来,凭借古建筑村落及生态文化,该村发展起了旅游业。据此完成下面6-8小题。
6.根据邻里空间演变情况推断,该村落类型最可能为( )
A.城市近郊型 B.边远山区型 C.搬迁撤并型 D.特色保护型
7.推测改革开放以来,该村人口数量的变化表现为( )
A.人口增加 B.先增加再减少 C.人口减少 D.先减少再增加
8.随着城镇化发展,该村( )
A.生产空间面积增加 B.功能区趋向集中
C.文化空间稳定不变 D.农业空间景观化
“铁锈”地带最初指的是美国东北部五大湖附近的传统工业衰退地区,现可泛指工业衰退地区。在美国政府大力推动制造业回流的背景下,2017年某著名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计划在美国“铁锈带”投资100亿美元建设占地超过1.2平方千米的厂房,生产大尺寸LCD液晶面板(60英寸以上),可给当地带来13000个就业岗位。直到2022年底,该项目依然没有开工建设。事实上,2017年中国大陆LCD全球产值占比33%以及大尺寸LCD面板(60英寸以上)产值全球占比35%双双超越韩国,成为全球第一、搭完成下面9-10小题。
9.某著名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计划在美国“铁锈带”投资的主要推动因素是( )
A.政策 B.原料
C.科技 D.交通
10.经济因素是企业投资决定性因素,造成该项目至今依然没有开工建设的直接原因是( )
A.劳动力数量不足 B.距离市场较远
C.产业协作条件差 D.投资体量太大
2020年10月16日,沈白高速铁路辽宁段控制工程先期开工建设。沈白高铁的建设意味着辽宁省最后一座未通高铁的城市——抚顺市,也将在不久后进入高铁时代,未来辽宁省也将实现地级市“市市通高铁”。下图为沈白高铁站点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11-12小题。
11.抚顺市是辽宁省目前还未通行高铁的唯一一座地级市,下列可能是其高铁建设如此滞后的原因( )
A.煤铁资源基本枯竭,运输需求小
B.近省会沈阳,地理位置比较独特
C.人口稀少,经济发展较差
D.文化历史悠久,保护需要
12.未来沈白高速铁路的建成通车后,将( )
A.大幅度缩短沿线城市的空间距离
B.带动东北地区人口经济快速发展
C.促进东北物流网络的建设和布局
D.拓展沈白高铁沿线旅游资源腹地
尼日尔河是非洲西部最长的河流,其每年带到入海口的泥沙量达4000万—6700万吨,使得入海口不断向外海延伸,河口三角洲上汊流密布。河流下游(杰巴以下地区)每年有两次汛期,一次在6—9月,另一次在12月至次年2月。下图为尼日尔河流域图。完成下面13-14小题。
13.尼日尔河下游在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形成汛期的主要原因是( )
A.下游支流有大量水汇入 B.上游雨季水量逐渐抵达
C.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而降水丰沛 D.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降水丰沛
14.尼日尔河河口三角洲上汊流密布,其成因主要是( )
A.海浪侵蚀作用显著 B.三角洲上地势起伏较大
C.河流下切作用强烈 D.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发现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具有长期积累和不可逆转的特征。下图为某区域土壤中铅、镉浓度示意图。完成下面15-16小题。
15.下列人类活动场所最可能成为图示区域污染源位置的是( )
A.核能发电厂 B.居民小区 C.垃圾填埋场 D.高速公路
16.降低空气中重金属浓度的合理措施是( )
A.减少重金属污染物排放 B.生态移民,远离污染
C.提取利用空气中重金属 D.佩戴口罩,开窗通风
二、非选择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截至2022年11月30日9时,一股强冷空气席卷我国大江南北,由于受近期天气影响,黄河巴彦淖尔段三湖河口出现首封,封冻仅用了两天。但国家气候中心表示,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受气候变化影响,近30年来黄河凌汛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021年封冻时间是12月17日,常年平均封冻时间是12月7日。在黄河“几”字弯的最顶端有一方神奇的土地。那就是草原辽阔、山川绵延、沃野千里的“塞上粮仓”——美丽富饶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黄河巴彦淖尔段全长345千米,险工险段多,历史上经历过多次洪水的侵袭,在巴彦淖尔市境内的部分河段已形成悬河,是黄河内蒙古段重点防汛段落。在河流封冻前和解冻后,冰块和河水一起流动,顺流而下,形成流凌,常常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危害。
材料二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位置图。
(1)推测该地黄河凌汛近30年来可能发生的显著变化及其原因。
(2)试比较分析发生凌汛后更容易带来水灾的季节及原因。
(3)分析说明巴彦淖尔段凌汛期是黄河的重点防汛段落的原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2月9日,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在沙特阿拉伯举行。作为历史上丝绸之路文明的重要参与者和缔造者之一,阿拉伯国家身处“一带一路”交会地带,历史、地理渊源决定了中阿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阿拉伯国家推进经济多元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需求。埃及“振兴计划”、卡塔尔“2030国家愿景”、阿联酋“面向未来50年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与阿拉伯国家长期发展战略不谋而合,深入对接。目前,中国已同20个阿拉伯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下图为索马里半岛所在区域简图。
(1)指出阿拉伯国家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对应的产业发展方向。
(2)简析阿拉伯国家推进经济多元化和工业化的目的。
(3)中阿合作的突破口之一为新能源领域,说明阿拉伯国家开展光伏发电的优势和可能遇到的问题。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物质平衡是指某时段冰川固、液态水的收支状况,平衡值为正则冰川积累,为负则冰川消融。下图示意亚欧大陆温带内陆区域与温带沿海区域冰川物质平衡随时间变化曲线。
(1)分析温带内陆与温带沿海两区域冰川物质平衡变化趋势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2)指出亚欧大陆温带内陆与温带沿海两区域未来冰川物质的收支情况,并为应对此趋势提出合理化建议。
阳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B 2.A 3.B 4.C 5.D 6.A 7.D 8.D 9.A 10.C
11.B 12.D 13.B 14.D 15.D 16.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1)显著变化:封河日期推迟;开河日期提前;封河天数明显减短。(每点2分)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方升温明显。(4分)
(2)季节:春季的开河期。(2分)原因:初冬来临后,下游河段首先封冻,河道泄水不畅,使上游来水中有一部分蓄存在河槽中;在冬季河流的封冻时期,浮冰较薄;气温逐渐降低,浮冰随时可能全面封冻,危害较小;春季气温回暖时,上游河段首先开冻,原来蓄存在河槽中的那部分水量,伴随冰凌一起下泄;速度快,水位高,下游河段冰厚,强度大而受阻,并形成冰坝;拾高水位,容易拥堵,决口漫堤,发生凌汛水灾。(答出其中3点即可,每点2分)
(3)内蒙古冬季严寒而漫长,结冰期长;部分河段已形成地上河,防汛难度更大,也是严重凌汛灾害易发生河段;这一段落长度长,堤防相对薄弱,险工险段多;突发性强,形成冰坝的位置难以预测,有可能造成多处出险;抢险困难,周围多沙漠,冰封之地取土困难;河流封冻前和解冻后,冰块和河水一起流动,顺流而下形成的流凌破坏力大。(答出其中3点即可,每点2分)
18.(1)大多数国家靠海且位于重要的海上交通线附近,可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气候干旱,太阳能资源丰富,加之油气资源富集,可丰富能源产业的发展渠道;历史文化悠久,可发展旅游业。
(答出其中2点即可,每点2分)
(2)调整以油气资源开发为主的经济结构,降低国家经济对油气资源的依赖;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6分)
(3)优势:太阳能资源丰富;土地成本低。(4分)
19.(1)温带内陆与温带沿海两区域冰川物质平衡变化趋势的相同点:二者都呈下降趋势;不同点:温带内陆冰川物质平衡下降速度慢,温带沿海冰川物质平衡下降速度快。(6分)
(2)亚欧大陆温带内陆与温带沿海两区域未来冰川物质的收入小于支出;加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监测;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植被保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环保意识。(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