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阳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29 09:3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机密★启用前
阳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相应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考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3年3月24日晚,“月掩金星”亮相天宇。“月掩金星”是月亮在运行中恰好走到金星和地球的中间,三个星球呈一条直线时发生的天象。下图为“月掩金星”示意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与地球相比,金星( )
A.表面温度更高 B.属于巨行星 C.大气环境相似 D.公转轨道长
2.与“月掩金星”现象密切相关的条件是( )
A.天体运动速度时刻变化 B.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
C.月球的体积远小于金星 D.金地距离远大于地月距离
下图中的左图为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右图为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图,读图完成下面3-4小题。
3.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纬度越高,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越大 B.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越大,气温越高
C.生物量与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呈正相关 D.生物量与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呈负相关
4.据左图推测,影响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云量 B.大气厚度 C.通过的大气路径 D.纬度
下图示意中生代与新生代全球平均气温与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曲线。完成下面5-6小题。

5.裸子植物繁盛时代的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 )
A.暖干 B.暖湿 C.冷干 D.冷湿
6.相对于新生代其它时期,新生代第四纪总体上( )
A.亚热带作物北移 B.全球高大山地雪线上升
C.全球海岸线变短 D.利于物种在岛屿间交流
地球的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它们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却是互相渗透互相重叠的。这一特点赋予地球表层一系列独特的性质,使其成为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下图是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7-8小题。

7.在地球的圈层构造中,不单独占有任何空间,而是渗透于其余圈层的是( )
A.岩石圈 B.生物圈 C.水圈 D.大气圈
8.2023年8月6日2时33分,在山东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km,此次地震( )
A.可能会引发大海啸 B.横波首先达到地表
C.震中位置位于上地幔顶部 D.地震波经过莫霍面速度增加
下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读下图,完成下列9-10小题。

9.阴天夜晚比晴天夜晚气温高,是因为( )
A.①减弱 B.④增强 C.③增强 D.②增强
10.我国北方农民在冬季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用塑料大棚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太阳辐射,提高夜间的温度
B.阻止太阳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减少地面辐射的损失,提高大棚内部的温度
D.削弱地面辐射,减少作物水分蒸腾
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风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完成下面11-13小题。

11.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压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 )
A.16时至次日8时 B.8时至16时
C.18时至次日6时 D.6时至18时
13.下列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内涝也随之增多。下图为某城市透水性人行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14-16小题。

14.城市内涝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A.蒸发加强,降水增多 B.地面硬化,下渗减少
C.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D.人口增多,排水量大
15.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 )
A.水汽蒸发量减少 B.地表径流增加 C.大气降水减少 D.下渗增加
16.下列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①兴建污水处理厂②疏浚河道③发展城市道路④完善排水系统⑤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
二、非选择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太阳是地球能量的源泉。尽管太阳辐射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 材料二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1)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的分布规律。
(2)指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值区分布并分析其成因。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2月初,苏杨老师到弗雷泽岛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交流活动,她被该岛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移动的沙丘、清澈的海湾和白色海滩,构成了这个岛屿独一无二的景观。后来查阅资料发现:弗雷泽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形成年代久远,约1500毫米年降雨量使沙地上生长着雨林植物。下图示意弗雷泽岛地理位置。
(1)指出苏杨老师在交流期间感受到昼夜变化状况和自己正午影子朝向及变化。
(2)说明弗雷泽岛年降水量丰富的原因。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弗雷泽岛沙丘之间淡水湖的形成原因。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作为地球上高耸而雄伟的山原隆起,产生了巨大的山体效应,高原内部林线高度比外围孤立山体地区高500~1000m左右。有学者认为,青藏高原的山体效应导致的大气昼夜温差变化也可能是引起林线高度在高原地区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图示意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夏、冬季的白天和夜晚不同气压面气温分布。
(1)与周边区域相比,概述青藏高原区域昼夜温差突出特征,并说明原因。
(2)分析青藏高原山体效应导致高原内部林线高度高的原因。
阳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A 2.B 3.C 4.D 5.A 6.D 7.B 8.D 9.B 10.C
11.B 12.B 13.B 14.B 15.D 16.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1)西部多,东部少;北方多,南方少。(4分)
(2)四川盆地最缺乏。(2分)原因:阴雨天多,日照时数少;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工业城市多,污染严重,大气透明度低。(每点2分)
(3)纬度,大气状况,海拔状况。 (4分)
18.(1)昼长先逐渐变长,后逐渐变短;昼长始终大于夜长;正午影子始终朝向正南;正午影子先变短,后又变长。(每点2分)
(2)该地临近海洋,盛行东南信风带来大量水汽,受山地抬升作用,多降水;沿岸暖流的增湿作用显著。(每点2分)
(3)年降水量多,基岩透水性差,雨水不易下渗,在沙丘之间的低地里积水成湖。(6分)
19.(1)与周边区域相比,青藏高原区域昼夜温差为正值(大于0℃),且差值较大;青藏高原白天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释放长波辐射对近地表层大气进行加热,气温较高;夜晚由于缺少太阳辐射的加热作用,地表快速冷却致使近地表层大气迅速冷却,气温较低,因此青藏高原区域昼夜温差为正值且差值较大。(8分)
(2)青藏高原的山体效应使得内部各月气温比周边地区高,满足树木生长的热量条件,林线高度较高;昼夜温差增大可对林线处树木生长和有机质积累产生有利影响,较高的白天温度能够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生长,较低的夜间温度,能够减少有机质消耗,使得森林在高原内部可以分布在更高海拔。(10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