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兰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29 09:37:55

文档简介

兰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时长:10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选择(每题2分,共44分)
右面两图中,左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右图为“巨蟒出山”景观图。“巨蟒出山”是江西三清山的标志性景观,海拔1 200多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作用和重力崩解作用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结合相关知识完成第1~2题。
1.形成“巨蟒出山”景观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
①岩浆侵入 ②地壳运动 ③外力作用 ④火山喷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的作用。读图,完成第3~4题。
3.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  )
A.风化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4.图示现象在下列哪一地区表现最显著 (  )
A.三峡谷地 B.淮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皖南丘陵
下图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断层①②与岩层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①③②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6.图中(  )
A.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B.乙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
C.丙处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D.丁处岩石由岩浆冷却形成
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解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下图为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示意图。据此完成第7-8题。
7.“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总部所在地华盛顿(西五区)所属时区的区时是 (  )
A.1月3日9时26分
B.1月2日21时26分
C.1月3日11时26分
D.1月2日23时26分
8.“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后的几天里,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将迎来雨水节气
B.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C.北京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短
D.银川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升高
下图为某学校(25°N,115°E)教学楼顶层安装的固定式太阳能电池板。夏至日前后,该县在北京时间5:30看到日出。据此完成第9~10题。
9.该校所在地一年中夏至日的昼长约为(  )
A.15时10分
B.13时40分
C.13时
D.12时20分
10.阳光的入射角度越大,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率越高。若将电池板由固定式改为可调节式,在春季,要达到最佳发电效果,对电池板倾角调节正确的是(  )
A.一直调大
B.一直调小
C.先调大后调小
D.先调小后调大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二至日昼长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四地的地理位置由北到南的排序正确的是(  )
A.丁—乙—丙—甲
B.甲—乙—丁—丙
C.丁—乙—甲—丙
D.丙—丁—甲—乙
12.冬至日丁地的日出时间为(  )
A.2:30
B.3:30
C.8:30
D.9:30
读某种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第13~14题。
13.A地区的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
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
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
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
14.若乙、丙、丁分别表示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要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
A.火山喷发 B.断层下陷
C.地下溶洞塌陷 D.地下冻土融化
下图为某断陷湖剖面示意图。断层移动了曾经连续的沉积岩层。据此完成第15~16题。
15.该湖所在地区至少发生过的断层次数为(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16.断层发生时可能引发(  )
A.地震 B.泥石流
C.火山喷发 D.滑坡
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完成第17~18题。
17.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8.③所处风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  )
A.下沉,热干
B.上升,暖湿
C.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冷干
D.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暖湿
右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图中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读图,完成第19~20题。
1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
B.甲、乙中有一支一定属于西风带
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
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移动
20.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
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
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D.乙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020年1月6日晚间,纷纷扬扬的雪花降落在菏泽大地;7日凌晨,菏泽已经是一片银装素裹,2020年悄然而至的第一场雪送给菏泽市民一个雪白的世界。据此完成第21~22题。
21.此次降雪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受下面图中哪种天气系统的影响 (  )
22.关于题中所示天气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B.过境时常形成连续性降水
C.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D.空气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第Ⅱ卷
二、综合题(共56分。)
23.(18分)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EF线是    (填“晨线”或“昏线”)。
(2)该图表示的北半球的节气为    ,其判断依据是                。
(3)此时,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    点,等于0°的是    点。
(4)该日,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点。
(5)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    ,D点的日出时间是    。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    。
24.(13分)下图为圆柱投影图,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P点的纬度是    。
(2)A、B、C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点。
(3)这一天地球上极夜的范围是 。
(4)如果A点的地方时为19:20,B点所属时区是      。
(5)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什么方向移动 北半球白昼将怎样变化
(6)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什么
25.(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
26(11分)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构造。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图示地质构造及判断理由。
(2)描述图示地区各岩层的形成过程。
(3)若图中河流沿岸居民点很少且居民点规模很小,其地质原因是什么 兰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答案
时长:10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选择(每题2分,共44分)
右面两图中,左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右图为“巨蟒出山”景观图。“巨蟒出山”是江西三清山的标志性景观,海拔1 200多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作用和重力崩解作用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结合相关知识完成第1~2题。
1.形成“巨蟒出山”景观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
①岩浆侵入 ②地壳运动 ③外力作用 ④火山喷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B 2.A
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的作用。读图,完成第3~4题。
3.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  )
A.风化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4.图示现象在下列哪一地区表现最显著 (  )
A.三峡谷地 B.淮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皖南丘陵
答案3.A 4.C
下图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断层①②与岩层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①③②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6.图中(  )
A.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B.乙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
C.丙处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D.丁处岩石由岩浆冷却形成
答案5.A 6.B
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解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下图为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示意图。据此完成第7-8题。
7.“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总部所在地华盛顿(西五区)所属时区的区时是 (  )
A.1月3日9时26分
B.1月2日21时26分
C.1月3日11时26分
D.1月2日23时26分
8.“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后的几天里,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将迎来雨水节气
B.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C.北京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短
D.银川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升高
答案7.B 8.D
下图为某学校(25°N,115°E)教学楼顶层安装的固定式太阳能电池板。夏至日前后,该县在北京时间5:30看到日出。据此完成第9~10题。
9.该校所在地一年中夏至日的昼长约为(  )
A.15时10分
B.13时40分
C.13时
D.12时20分
10.阳光的入射角度越大,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率越高。若将电池板由固定式改为可调节式,在春季,要达到最佳发电效果,对电池板倾角调节正确的是(  )
A.一直调大
B.一直调小
C.先调大后调小
D.先调小后调大
答案9.B 10.B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二至日昼长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四地的地理位置由北到南的排序正确的是(  )
A.丁—乙—丙—甲
B.甲—乙—丁—丙
C.丁—乙—甲—丙
D.丙—丁—甲—乙
12.冬至日丁地的日出时间为(  )
A.2:30
B.3:30
C.8:30
D.9:30
答案11.C 12.D
读某种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第13~14题。
13.A地区的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
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
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
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
14.若乙、丙、丁分别表示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要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
A.火山喷发 B.断层下陷
C.地下溶洞塌陷 D.地下冻土融化
答案13.C 14.C
下图为某断陷湖剖面示意图。断层移动了曾经连续的沉积岩层。据此完成第15~16题。
15.该湖所在地区至少发生过的断层次数为(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16.断层发生时可能引发(  )
A.地震 B.泥石流
C.火山喷发 D.滑坡
答案15.B 16.A
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完成第17~18题。
17.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8.③所处风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  )
A.下沉,热干
B.上升,暖湿
C.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冷干
D.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暖湿
答案17.D 18.D
右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图中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读图,完成第19~20题。
1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
B.甲、乙中有一支一定属于西风带
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
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移动
20.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
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
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D.乙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答案19.C 20.C
2020年1月6日晚间,纷纷扬扬的雪花降落在菏泽大地;7日凌晨,菏泽已经是一片银装素裹,2020年悄然而至的第一场雪送给菏泽市民一个雪白的世界。据此完成第21~22题。
21.此次降雪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受下面图中哪种天气系统的影响 (  )
22.关于题中所示天气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B.过境时常形成连续性降水
C.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D.空气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答案20.C 21.A
第Ⅱ卷
二、综合题(共56分。)
23.(18分)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EF线是    (填“晨线”或“昏线”)。
(2)该图表示的北半球的节气为    ,其判断依据是                。
(3)此时,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    点,等于0°的是    点。
(4)该日,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点。
(5)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    ,D点的日出时间是    。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    。
答案(1)晨线
(2)冬至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D B、C
(4)C
(5)12:00 6:00 8时
24.(13分)下图为圆柱投影图,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P点的纬度是    。
(2)A、B、C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点。
(3)这一天地球上极夜的范围是 。
(4)如果A点的地方时为19:20,B点所属时区是      。
(5)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什么方向移动 北半球白昼将怎样变化
(6)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什么
答案(1)(20°N,45°W) 70°N
(2)C
(3)70°S及其以南地区
(4)西十区
(5)第一种情况:南;北半球白昼将变短。第二种情况:北;北半球白昼将变长。
(6)由20°N向南北两方降低。
25.(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
答案(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
(2)变化特征:深度增加。
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
(3)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
26(11分)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构造。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图示地质构造及判断理由。
(2)描述图示地区各岩层的形成过程。
(3)若图中河流沿岸居民点很少且居民点规模很小,其地质原因是什么
答案(1)断层。岩层沿河流沿线附近发生断裂,并且产生错动位移。
(2)岩层f、e、d、c按顺序沉积;在岩层c沉积后,岩浆沿断层侵入形成b岩层;最后岩层a沉积。
(3)位于断层线一带,多地质灾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