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戊戌变法
一、选择题
1.“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建立强学会 B.公车上书 C.创办《万国公报》 D.颁布《定国是诏》
3.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4、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5.维新变法的失败最能说明的是( )
A.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C.有顽固派存在,中国社会就不可能进步
D.光绪皇帝没有实权
6.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进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
A.道光帝 B.乾隆帝 C.咸丰帝 D.光绪帝
7. “举国技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时哪项变法法令的实施情况( )
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开办新式学堂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准许创立报刊、组织学会
8、梁启超坚信“变者,天下之公理”;严复认为“不变一言,决非天运。”表明两人都主张( )
A.维新变法 B.以夷制夷 C.推翻帝制 D.否定孔教
9.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是( )
A.北洋水师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福州船政学堂 D.两江师范
10、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 B 袁世凯的出卖
C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 帝国主义的破坏
11. 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
12. 有一位清朝官员曾用这样一番话教训康有为:“你老是变法呀,变法呀,可你知道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从这番话你判断这位官员应是哪一派的代表( )
A.顽固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激进民主派
13. 公车上书的发动者除了康有为之外还有( )
A.梁启超 B.谭嗣同 C.袁世凯 D.陈宝箴
14. 戊戌变法因发生在戊戌年而得名。戊戌体现的是干支纪年法,如果换算成公元纪年,这一年是指( )
A.1897年 B.1898年 C.1899年 D.1900年
15. 2008年是戊戌变法发生的110周年。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变法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前
B.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变法的主要领导人是李鸿章 D.变法因光绪帝的镇压而失败
16. 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
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
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17.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被东西方列强瓜分的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怀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认为只有进行社会改革,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他们为救亡图存进行的探索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运动
18.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变法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前
B.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变法的主要领导人是李鸿章 D.变法因光绪帝的镇压而失败
19. 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之为( )
A.商鞅变法 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 D.光绪维新
20.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B.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C.是一场维新派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D.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二、非选择题
21、材料:“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请回答:(1)这句话是谁说的?
(2)他是在什么背景下说出这句话的?
(3)这句话反映了他什么样的主张?
(4)他为了实现这一主张,都进行了哪些活动?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材料二 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泉。
材料三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戍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1)材料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么?维新派为改变“祖宗之法”所做的努力有哪些?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主张变“祖宗之法”的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
23.有人把戊戌变法称为“大危亡下的时代强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民族的觉醒由1300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宣告于世……公车上书则是民族危机刺激下的集群,他们的共识更多地来自于对民族前途的思考,并且把抵御外侮与改革内政合为一体。就其所反映的时代意义来说是前代人们所不可比拟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戊戌期间,上海除以往的《申报》《字林西报》等报刊外,还创办了《时务报》《指南报》《富强报》等报刊,杭州、无锡等地也有类似的传播媒介……(江浙)士绅们的维新宣传则较注意向底层社会展开……当北京发生政变后,江浙社会仍保持自己的独立立场,尽力抵制当局的倒行逆施。
——摘编自胡成《戊戌变法是一个多重系列的历史发展》
材料三 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那样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梁启超“笔端常带感情”……他把俚语、韵语、外国语熔为一炉,不受古来章法的限制,常能动人心弦……黄遵宪的诗则以反映时事、反映社会而明显地区别于传统的旧诗……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为什么说公车上书的意义是“前代人们所不可比拟的” 作者认为“公车上书”在当时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江(沪)浙地区在戊戌变法时期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戊戌变法时期的新式学堂和文风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如何理解戊戌变法被称为“大危亡下的时代强音”
答案
1-5CBBAB 6-10DDABC 11-15CAABB 16-20DBBCA
(1)梁启超(2)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要求实行变法,以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22、(l)封建专制制度。符合题意的其它答案也可)公车上书;创办报刊;提出和宣传变法理论;成立强学会;实施百日维新。(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它答案也可)(2)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的失败;封建专制制度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障碍;康有为所受的教育和经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它答案也可)
(3)维新时期的学堂、学会,成为后来中国革命和改革的人才及智力摇篮;维新时期的一些思想文化主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萌芽。(符合题意的其它答案也可)
23、(1)原因:把抵御外侮与改革内政合为一体。意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表现:①上海创办多种报刊宣传变法思想;②江浙地区的维新宣传注意向底层社会展开;③当戊戌政变发生后,江浙地区保持独立立场,抵制当局的倒行逆施。
(3)新式学堂:讲授西方科学知识,宣传民主思想,文风:文学语言有所突破反映时事。
(4)戊戌变法是一场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所以被称为“大危亡下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