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9课《一颗小桃树》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9课《一颗小桃树》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9 11:3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颗小桃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梳理小桃树的成长过程,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比较作者和小桃树的共同点,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难点)
3.学习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培养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做自己命运的主宰。(重点)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展示石缝中的小草、冰霜里开出的小花、崖壁上生长的参天大树的图片让同学们在这几张图片中思考,畅谈感想。引出本课的课题《一颗小桃树》。
预习检测
生字词部分
褪 忏悔 哆嗦 矜持 执着 服侍 猥琐 渺小 魂魄 幼稚 颤抖 赤裸 血气方刚 轰轰烈烈 祸不单行
孱头 伫窗 淅淅沥沥 恍然 马嵬坡 欲绽 刹那 单薄 灼灼 纤细 一摞
词语解释
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矜持:庄重;严肃。
猥琐:(容貌、举止)庸俗不大方。
垂垂暮老: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
祸不单行:形容不幸的事接连发生。祸,灾难。
灼灼其华:形容花开灿烂如红霞,美丽动人的样子。
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梳理小桃树的成长历程
【明确】桃核埋在角落里(第3段)
萌芽 (第4段)
长到二尺来高(第6段)
有院墙高了(第8段)
开花(第9段)
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第13段)
结合小桃树不同阶段的的成长经历,说说这是怎样一棵小桃树?(可以从对小桃树生长环境,颜色,形态,神态,动作等描写中获取信息)
【明确】通过成长历程的文段,让学生思考或讨论,总结出小桃树的形象。
出生低微 身体孱弱 被笑话 长得委屈 样子猥琐 成长艰难 被嫌弃冷落
弱小、零落 孤独寂寞 可怜、顽强 历经磨难,顽强不屈等。
学生有新的其他词汇也可以相应的进行板书。
学生自己总结小桃树,通过虽然····但是···的句型。
这是一棵虽然 ,却 的小桃树。
(不限制学生,让他们自由发挥)
【过渡】小桃树的精神让人感动,然而有一个人却亲切的称呼小桃树为“我的小桃树”,他是谁呢?(贾平凹)出示贾平凹的简介:
【作者】贾平凹——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3年出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1966年“文革”中,贾平凹的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
代表作:《废都》《秦腔》《商州》等。
【思考】“我”为什么情系小桃树,我和小桃树有什么关系呢?(换而言之。我和小桃树的成长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
小桃树 我
环境 院子角落 偏远山村,孤陋寡闻
经历 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里;春天,拱出一点绿儿;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奶奶去世时,竟还长着,已经有院墙高;被猪拱;风吹雨打。 到城里上学;学习,奋斗,一毕业就走上社会,要轰轰烈烈干一番我的事业。
待遇 笑话它,没出息;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 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结果 在风雨中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我渐渐地大了,脾性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
启示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要学习小桃树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勇于挑战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即:生活中要敢于克服困难,在逆境中顽强拼搏,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这样看来,作者些小桃树其实就是在写自己。这样的写作手法叫做什么?
【明确】托物言志
四、小结
这篇文章表面上写小桃树经历风风雨雨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写作者经历贫弱、苦难,仍然坚持奋斗,追求人生幸福和美好理想的志向。文中的小桃树其实就是作者的化身,作者借一棵小桃树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只要我们有顽强的意志和决心,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实现理想。
情感升华
请同学们畅想一下,小桃树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学生自由言论,教师不做干涉)
播放西藏桃花盛开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