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白 杨袁 鹰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大戈壁吗?(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然而,在这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荒凉大戈壁上,却生长着一棵棵高大的身影,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它们就是挺拔的白杨。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到这荒凉的戈壁滩看一看。课文导入 袁鹰 1924年生,江苏省淮安人。当代著名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原名田复春,参加工作后改名田钟洛。194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于之江大学。历任《世界晨报》《联合晚报》《新民报》记者、编辑。建国后历任《解放军报》编辑、《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等职。著有中篇小说《年青的时候》,儿童文学作品《丁丁游历北京城》《篝火燃烧的时候》《彩色的幻想》《保卫红领巾》《五封信》《我也要戴红领巾》等,散文集《红河南北》《第一个火花》《第十个春天》《风帆》《非洲的火炬》,诗集《红湖集》《花环》《袁鹰儿童诗选》等。本文选自《风帆》,有改动。作者简介 新疆建设兵团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明察新疆的历史、地理、人文环境和经济落后状况,着眼于祖国的安全和统一,各民族的团结进步,高瞻远瞩,于1950年命令新疆人民解放军铸剑为犁,开展大生产运动。17.5万官兵就地转业,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完成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的使命。
近五十年的实践证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存在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有利于加快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进步,这不仅是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之所需,而且是实现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
新疆建设兵团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
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
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默读课文,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
(1)本文写了几个人物?
(2)在什么地点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3)给课文分段。 晰 伞
抚 绍
疆 陷
(fǔ)(xī)(清晰)(sǎn)(雨伞)(抚摸)生字学习(jiāng)(新疆)(xiàn)(shào)(介绍)(陷入)戈壁 界限 清晰 浑黄一体
生根发芽 高大挺秀 抚摸 介绍
表白 新疆 陷入词义辨析【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为戈壁,这种地区尽是沙子
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
【卫士】担任警卫工作的士兵。【抚摸】用手轻轻地按着来回移动。【介绍】使双方相识或发生联系,引进、带入(新的人
或事物)。【浑黄一体】指天和地都是黄色,分不出界限。这里讲
风沙大,天地间都是黄色。【表白】对别人说明自己的思想。【挺秀】(树木、身材等)挺拔而秀丽。【思路】思考的线索。【分辨】辩白,向别人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界限】本课指天和地交接的地方。 分辨(分清楚事物)
分辩(说清楚,辩白。)请你( )一下,哪位是你小学的老师!
“不!”,我( )道,“这不是下雨,而是下冰雹!” 全文共分成四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主要写大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 第二段(第4~13自然段):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第三段(第14~15自然段):讲“孩子们”虽然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们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杨树。 第四段(第16自然段):讲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有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初读课文,补充主要内容:
课文围绕白杨,先从列车窗外的白杨引出两个孩子( ),然后写爸爸( ),最后写爸爸看到( )。初读课文,补充主要内容:
课文围绕白杨,先从列车窗外的白杨引出两个孩子(对于白杨的争论 ),然后写爸爸(白杨特点的介绍),最后写爸爸看到(几棵小白杨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品格。 这段话是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作者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拔,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地建设边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 阅读课文,你还可以从哪些句子看出
白杨树的品质。找出来与同桌交流。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
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这是一个设问句。表白,解释说明。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他的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设者身上令人肃然起敬的奉献精神。 爸爸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一
样做个正直、高尚的人;像白杨
树那样,哪儿需要他们,就到哪
儿去工作、生活;希望孩子们到
新疆后能像白杨树一样不畏艰难。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
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只知道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
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
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
新疆念书?
只知道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可是他们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只知道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高大的白杨”象征着爸爸这一代的边疆建设者,“几棵小树”象征着哥哥和妹妹这一代的边疆建设的接班人。爸爸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如小树一样经受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反映了老一辈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在你认为概括得最准确的中心思想后面画“ ”。(1)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
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 )(2)课文表达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的志向。( ) (3)课文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
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
这件事,赞杨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 )××√
√近义词与反义词【近义词】 清晰── 表白──
分辨── 粗壮──
软弱── 界线──
分辩── 沉思── 【反义词】 清晰── 软弱──
动摇── 消失──
精壮── 清楚表明辨别健壮懦弱分界辩解深思模糊坚强坚定出现细弱 课外阅读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或查找有关白杨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挺立北方的白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