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必修下第一单元《齐桓晋文之事》(一)
教学设想
自读课教学,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重方法的引导,兴趣、情感的激发,学生学习知识是自身需求的表现。所以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体验性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方式。总之,要把朗读、理解和鉴赏结合起来,以读带赏,以赏促读。
1.初读。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以预习作业的方式落实教师提出的目标:可选取部分内容,将不加标点的课文印制在学案上,要求学生先断句,继而做到读准字音,读准句读,把握节奏;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发现疑难问题。在书上勾画批注有疑问的字词和难句;阅读并摘录与课文有关的辅助材料。
2.讨论。课堂上,教师指定重点段落,要求学生分组翻译,讨论在初读时发现的疑难问题,重点放在对课文中字、词、句的理解上,而后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研读。感知具体的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和论辩思路。就论证技巧、论证艺术、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研究性阅读和鉴赏性阅读,教师尽量把品评的权力留给学生。
4.精读。教师在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结构基础上安排学生做思辨性阅读。
5.拓展阅读。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将课内知识向课外迁移。
教学时数:2课时
一、情境导入
有人曾说过:“世界上最难办到的事就是——把我脑子里的想法灌输到你的脑子里,从而把你口袋的钱放入我口袋里”。第一个是触动灵魂,第二个是触及利益。有意思的是:这两件事往往是同时发生的,只要你能把思想装进别人的大脑里(触及别人灵魂),别人就会乖乖地把钱放在你的口袋里(触动别人利益)。假如你是一位鞋店老板,有顾客想买一双黑色运动鞋,而这种款式的鞋子你的店里只有白色,那你如何将你的白鞋卖给需要黑鞋的顾客。请同学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然后将你说服顾客的过程讲出来。(不限制答案,但强调语言说服的过程,杜绝将白鞋刷黑等简单做法。)
将你的白鞋卖给需要黑鞋的顾客确实是一件难事,但如果让孟子做你的导购员,可能就不那么难了,为什么呢?答案就在《齐桓晋文之事》中,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第4页。
二、教学过程
任务1:初读,检查学案完成情况。
1.学案上的断句,继而做到读准字音,读准句读,把握节奏;
2.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发现疑难问题。在书上勾画批注有疑问的字词和难句;
【教学资料】
材料1:断句段落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材料2:知人论世,了解思想
1.走近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2.了解孟子的思想主张
① 性本善(凡人都可以为尧舜)
②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
③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
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国君傲然视之)
3.了解《孟子》
《孟子》共七篇,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4.相关背景
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为变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同时,思想也更加活跃正当“百家争鸣”的时代。所以,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学术思想。同时,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孟子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也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正宗大儒。
本文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和齐宣王一次谈话的记录。它集中地阐述了孟子反霸道、尊王道的政治主张,系统地提出了实现这一政治主张所应采取的措施和策略,是《孟子》书中一篇重要的作品。
5.解题
①齐桓,即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
②晋文,即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6.文化常识
(1)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对自己的谦称。
(2)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
(3)四夷:四方的少数民族
(4)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周代称庠,殷代称序。
任务2.讨论。
活动1:学生查阅工具书与教师讲解相结合讨论在初读时发现的疑难问题,重点放在对课文中字、词、句的理解上,而后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学资料】
一、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
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
3、王说:说,通“悦”,高兴
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
5、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样
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7、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
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
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控诉、控告
10、是罔民也: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
12、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表确定语气
二、古今异义
1、吾何爱一牛:爱,吝啬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
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
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
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
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
三、词类活用
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
2、无以,则王乎(本文有多处):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
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6、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②:老①,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②,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7、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②:幼①,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②,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
8、刑于寡妻: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
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
1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
11、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
12、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
13、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
14、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
15、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
16、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
17、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18、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
19、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谨慎从事,重视
四、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乃仁术也 2、夫子之谓也
3、是诚不能也 4、是折枝之类也
5、是罔民也
被动句
1、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
省略句
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 2、将以(之)衅钟
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 4、及(其)陷于罪
5、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
宾语前置句
1、臣未之闻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臣未闻之也”,之,代词
2、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莫能御之也”,之,代词
3、何由知吾可也: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由何知吾可也”
4、牛何之: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牛之何”,此处之是动词,去、往
5、然则一羽之不举: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不举一羽”,之,起提宾作用
6、夫子之谓也:即“谓夫子也”,之,起提宾作用
7、舆薪之不见: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不见舆薪”,之,起提宾作用
8、何以异: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以何异”
9、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未有也”,之,起提宾作用
状语后置句
1、王坐于堂上:即“王于堂上坐”
2、构怨于诸侯:即“于诸侯构怨”
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即“皆欲于王之朝立”
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即“而以羊易之”
5、树之以桑:即“以桑树之”
主谓倒置句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即“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
五、一词多义
1、道
(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
(2)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道路)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4)道芷阳间行(取道)
(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理)
2、之
(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 (2)牛何之(去、往)
(3)臣闻之胡龁曰(助词,无意义)
3、舍
(1)shè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 (2)shě舍之!吾不忍其觳觫(释放)
(3)shě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停止)(4)shè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居住)
(5)shě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舍弃,放弃)
4、诚
(1)诚有百姓者(的确) (2)是诚何心也(真的)
(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
(4)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
三、布置作业:
1.请归类整理本课文化常识和文言现象。
2.在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中,齐宣王的问题是:“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可孟子的回答是“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完美地将自己的白鞋卖给了需要黑鞋的齐宣王,请口头翻译全文并按要点归纳孟子是如何一步步说服齐宣王的,体会孟子的论辩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