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父、鹦鹉、悄”4个生字,会认读多音字“啦“,会写“搭、啦”2个生字。会写11个文中词语。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外形和动作的细致观察,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难点: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外形和动作所作的细致观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好处,增强细致观察的意识。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生:喜欢。师:你喜欢哪一种小动物,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生拿出卡片进行介绍。
激趣导入。
1.师:咱们班的同学们各个都是动物小专家,观察真仔细。正如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件出示)其实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有许多美的收获。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去体会一下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事物的吧。
2.出示课题,学生质疑。
师:(板书课题)我今天也把我喜欢的小动物带到了课堂,看《搭船的鸟》。请大家齐读课题。这个“搭”是咱们今天要学写的,拿出手和我一起书写一个。
师示范写“搭”。
师:注意“搭”的一撇低于提手旁的提,注意穿插,捺要写得舒展。“口”字上的一横不能漏掉。请你也学着我写一个“搭”。
理解“搭”的含义。师:“搭船”的“搭”是什么意思呢?生:坐船,乘船。师:是的。如果是坐车,我们可以说?生:搭车。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鸟为什么要搭船?师:请你带着疑问读一读题目吧。生:这是一只什么鸟?鸟搭船是要干什么?
师:学贵质疑,那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入《搭船的鸟》,去文中寻找答案吧。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出示学习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上不理解的词语把它划出来。
出示生字,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出示新词。
师:我想大家都把这些生字读好了,请一位同学带着大家读。
指名一生带读。
师:注意这个词语“鹦鹉”。生再读。观察这个词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都有一个“鸟”字旁。
师:再来读读这个四字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是一个多音字。
学习多音字“啦”,书空笔顺。再读词语,师:你还知道这样ABAB的词语吗?
开火车认读词语。
理解难词。
默读课文,深入品读。
阅读提示:1.默读课文,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并且记录下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
生1:船夫。
师:你可真细心,除了第一自然段作者对船夫进行了细致观察,他还观察到了什么?
生2:翠鸟。
师:(追问)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呢?生:美丽的。师: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生:它的羽毛是翠绿色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出示翠鸟的图片)。师:你也是这么想的吗?请再读一读。师:还有吗?生2: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
师:用“——”划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彩色、翠绿、蓝色、红色)这里抓住了翠鸟的什么去写?毛色。师:还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它?生:羽毛、翅膀、长嘴。师:正是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让我们如同亲眼见过一般。你们喜欢这鸟儿吗?指导朗读,读出对翠鸟的喜爱。师:正是因为作者的细致观察,先观察了翠鸟的羽毛,翅膀,然后再观察了长嘴还有各种颜色发现翠鸟的美丽。
指名一生读句子:“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生读)(细致观察)
师:作为动物专家的你们,请学着用上作者对翠鸟细致观察的方法来说一说你喜欢的小动物,也可以试着写下来。提示一下,鸟类是毛色和羽毛,小动物则是四肢和皮色。
生:——。
师:你真是观察细致,说得真传神。
师:出示第二问:那翠鸟为什么要搭船出行呢?看,文中的我也有很多疑问。指名一生读第三自然段。师:注意这一段出现了三个追问,请你再读一读。指名生朗读。
师:这么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那你知道这鸟到底要干什么吗?生:它是要捕鱼。师: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知道的?
生:第四自然段。
出示第4自然段。师示范朗读。
师:这个自然段有三句话,我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
指名三位同学分别朗读①②③句话。
师:我发现你读这个“冲”的时候很重,你再读一读。小专家,你发现了这是一个┄?生:动词。师:这一段中还用到了这样的动词吗?请你们划出来。
师:这是描写翠鸟什么时候的动作?生:捕鱼的时候。(出示“冲、飞、衔、站、吞”)师:从这些词里,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翠鸟的动作敏捷。师:如果用一个字说,那就是——生:快。从哪些词语中还能看出翠鸟动作的快?生: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板书:生动描写)师:这就是动作描写,把翠鸟写得如此传神。
师: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一下翠鸟的敏捷和灵活吧。
生自由地练习朗读,并指名同学朗读。
师:请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翠鸟捕鱼的画面吧。
四、师小结:今天我们跟着著名儿童文学家郭凤学习了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生动的描写,抓住了翠鸟的——生:外形美丽、动作敏捷。师:把翠鸟写得如此传神。作者还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细致观察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