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我的战友邱少云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邱少云自觉遵守
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
2.通过学习对周围任务、环境的描写来表现英
雄形象的方法。
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1. 战士们为什么“一动不动”潜伏在山沟里?
2. 邱少云遇火烧身时的表现是什么?他为什么不救自己?
3. 战友们为什么不救邱少云?
4. 描写“我”心理的句子有哪些?有什么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 你认为邱少云是一个怎样的人?
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布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并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美国当局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抗议和警告,于10月初,命令美军越过“三八线”,向中朝边境鸭绿江、图们江地区进犯,并在此前8月下旬开始,以其侵略朝鲜的空军飞机,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城镇和乡村,严重威胁中国安全。对此,中共中央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任司令员,于10月9日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终于迫使美国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随之结束。
背景资料
山坳 干涸 蜷一下腿
伪装 钉住 落空
ào
山坳 干涸 蜷一下腿
伪装 钉住 落空
hé
quán
wěi
dìnɡ
luò
识记生字
山坳:山间平地。
例句:山坳里到处开满了野花。
居高临下: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例句:狼牙山五壮士居高临下,利用有利条件战胜了敌人的进攻。
?
词语积累
结构层次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几部分写的?每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7~13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14~16自然段):
写志愿军战士潜伏隐蔽的情况。
写邱少云严格遵守潜伏纪律,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经过。
写在邱少云精神的激励下,战士们勇猛冲锋。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成三部分。
看到山顶上敌人被我军炮火轰击的情景,我只盼望快点天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看看太阳,却老是停在原来的地方,就像钉住了似的。
“我”此时急于求战,英勇无畏的态度
我发现这条干涸的小山沟并不十分隐蔽。我们离敌人太近了,前面几十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我们不但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而且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可以想见,敌人居高临下,发现我们当然更容易。我们必须僵卧着一动不动,一声低低的咳嗽或者轻轻地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我们全靠身上的伪装掩护自己。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都伏在枯黄的茅草里,身上也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为伪饰,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不远处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都几乎找不到他。
面对严峻的战局,潜伏部队的战士他们是怎么做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面
点
既有对整体地描写,又有对个体地刻画,点面结合,突出了战士们躲藏的很隐蔽,也为下文邱少云同志的经历埋下了伏笔。
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着,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地响。恶毒的敌人竟使用燃烧弹来进行搜索。
竟
文中的“竟”字能不能删除?
不可以,“竟”有出乎意料的意思,这里不仅写出我们的猝不及防,也写出了敌人的狡诈阴险。
揣摩内心,品人物
场面描写
危险
这个时候,邱少云如果迅速从火堆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身上的火是可以扑灭的。我们卧在他附近的任何一个人,如果跳过去把他拉出来,扯掉他着火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
放弃了自己活的希望
?
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敌人的哨兵发觉,那么不仅是我们这一个班要牺牲在这里,也不仅是埋伏在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要受到重大损失,更严重的是我们准备了好久的这次作战计划要完全落空。
在生死关头,英雄想到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整个部队、整个作战计划。这体现了邱少云严守纪律、勇于牺牲的高尚情操。
“这样一来”是指什么?请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我”目睹了熊熊烈火中发生的这一切,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紧张
担心
比喻:钻心地疼痛
痛苦
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
意志坚定、顾全大局
经受考验
为了胜利
时间长
比喻
句段导读
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怎样?
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
什么力量能使邱少云做到烈火在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而一动不动?
体现了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自觉严格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句段导读
“才”表示事情结束得晚,表明“我”希望火势尽快熄灭的着急心情。
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
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想一想:文中的环境描写和邱少云的英勇行为之间有什么联系?
环境描写为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抉择作了铺垫,也衬托出邱少云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为什么说邱少云是一位“伟大的战士”?
因为邱少云是为了整体、为了胜利而自我牺牲的,所以说他是一位“伟大的战士”!
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永远忘不了邱少云牺牲的日子,也就是永远忘不了邱少云在烈火中英勇献身的光辉形象,永远忘不了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崇高精神。
课文记叙了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潜伏的地方被敌人炮火打着,自己被燃烧了起来,但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一动不动,在烈火中牺牲的经过,歌颂了邱少云烈士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革命精神。
主旨提炼
我的战友邱少云
背景(1)——潜伏在隐蔽的山沟
距离敌人前沿很近
环境 战士们伪装的很好
邱少云伪装的更好
严守纪律,顾全大局
不怕牺牲
2—6
敌人火力警戒
经过 邱少云身上着火
邱少云壮烈牺牲
7—13
结局(14-16)——消灭敌人,战斗胜利
板书设计
隐蔽 隐藏 躲避
1.这个角落非常的( )不易被发现。
2.他把身子 ( )在黑暗的角落里。
掩护 保护 掩盖
1.雨来为了( )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不停地殴打。
2.我们要( )环境,不能随意破坏她。
一、选词填空
隐蔽
隐藏
掩护
保护
课堂练习
激烈( ) 干涸( ) 伪装( )
恶毒( ) 勇猛( )
猛烈
干枯
假装
勇敢
狠毒
二、近义词
课文记叙了( )在执行潜伏任务时,潜伏的地方被敌人炮火打着,( ),但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 ),在烈火中牺牲的经过,歌颂了邱少云烈士( ),( ),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革命精神。
邱少云
自己被燃烧了起来
一动不动
顾全大局
遵守纪律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找一找老电影《上甘岭》看一看,感受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精神。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