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爱这土地》选自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共收入六首中外现代诗,以爱国思乡为主元素。单元目标总共有三点要求,一、揣磨诗的意象。二、领会诗的象征意义。三、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此时的祖国正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诗。作为诗人的艾青,歌唱祖国,歌唱土地,发出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通过对美好故土的眷恋以及借用象征手法来抒发自已内心最真挚的爱国情感,以及深深的眷恋之情。表达了作者至死不渝的,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中学阶段已学过十几首中外现代诗歌,对诗歌有一定的阅读经验,但诗中跳跃性、凝练性均很强,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有限,又加之距今时代久远,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意象背后的象征意义。针对九年级的学生,想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重要。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增强作品的魅力,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能够有感情、节奏正确地朗读并通过朗读体会诗的内在旋律,感受诗的节奏美,在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基础上背诵诗歌。
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和巧妙的抒情方式。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诗歌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体味诗中强烈的爱国情感。
2.难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与工具
1.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2.教学工具:多媒体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也是很高雅的一种文学形式,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璀璨的明珠。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欣赏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我爱这土地》。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艾青,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代表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等。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和太阳是他诗中的主要意象,诗人曾自称“悲哀的诗人”。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愤然写下了这首诗。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自由体的新诗,在字数、停顿、押韵上都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为在读现在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鲜明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范读;
第二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歌,读准字音,并试着给诗歌划分节奏。
第三步:教师配乐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语速和语调。
第四步:指名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或学生及时给予评价。
第五步:学生配乐齐读诗歌。
(四)解题:
1.题目中包含哪些事物?
我 土地
2.他们是以什么为纽带联系在一起的?
以爱为纽带,所以全诗的主题就是爱,题目突出全诗的主题。
(五)研读诗歌,理解主旨
1.诗人为什么要把自己虚拟成一只鸟?为什么又要用“嘶哑的”而不是清脆喉咙歌唱?
因为鸟是最普通甚至最卑微的,但是,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刻,即使是一只卑微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喉咙发出不屈的声音。这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因为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持续不断、不畏艰险地一直歌唱着,同时它背负着沉重的苦难和忧郁,面对正遭受暴风雨击打着的土地,鸟儿哪里有动人的歌喉?
2.全诗一共选取了几个鲜明的诗歌意象来写?这些意象都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请讨论每个意象到底象征着什么
(意象:作者要表达一些内心的情感,借用一些物象来表达,那就是意象。当物象成为意象时,就有了一些内涵在其中,就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
“被暴风雨击打着的土地”象征着遭受侵略者欺凌的国土;
暴风雨象征着侵略者,
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汹涌奔腾的悲痛之情;
风象征着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黎明象征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3.“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这片土地,诗人已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4.诗人眼中的“泪水”中都包含了哪些东西?
对祖国、对民族的深沉的爱,对敌人对侵略者无比的恨,对遭受到苦难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的深切同情。
5.诗句的最后一小节有何深意?
表达出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取于牺牲自我之意。
生于斯,歌于斯 ,葬于斯,至死不渝。这种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挚爱。
6.诗的两节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把第二节去掉会怎样?
第一节是对爱国主题的抒情性铺陈描述,第二节则是对诗的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如果去掉第二节,诗的主题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六)主题归纳:
假设自己是一只鸟,以象征的手法,通过鸟儿对土地的歌唱,表达诗人对处于苦难中的祖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热爱之情,以及决心为其献出生命的强烈愿望。
(七)当堂训练
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还用《我爱这土地》来抒情,他会怎么写。
教师出示下水作文: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
这让春雨所滋润着的土地,
这里永远奏响着世界的和平的乐章,
这在世界上步步崛起的雄狮子,
和那静谧中缓缓升起的太阳……
——然后我飞向天空
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为什么我的嘴角常含微笑,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无比眷恋……
学生练习:请以《我爱……》为题,写一首小诗。
教师选取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七)作业设计
1.背诵这首诗。
2.推荐阅读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诗集《北方》。
八、教学反思
由于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差甚远,理解诗歌又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采用的方法是:创设情境——知人论世——注重朗读——分析意象——欣赏意境——仿写诗歌。根据以上方法学习诗歌,条理比较清楚,由浅入深、由易入难,有利于学生把握好整首诗。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进而进行朗读训练。让朗读贯串了课堂的始终,激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这首诗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绝好的素材,结合社会背景的分析,学生对经历磨难的祖国心生敬佩,并激起了学生们深深的爱国情感。仿写诗歌的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如何运用意象表达情感,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