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 《望岳》与《春望》对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望岳》与《春望》是诗人杜甫在不同时期的诗歌,这两首诗的标题中都有一个“望”字,前者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后者写在安史之乱前期,因为背景不同,诗人际遇、经历不同,所以虽同为“望”,但抒发的情感截然不同。如果将这两首诗整合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更能引导学生逐步感受杜甫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想,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理解杜甫的胸襟和气魄。
二、学情分析
新课程标准主张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七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诗歌的基本方法,但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习本文,应着重引导学生利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赏析诗歌,通过背景资料的助读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做好文学积累;
2.结合诗人创作背景,把握人物形象,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3.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感受杜甫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想,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理解杜甫的胸襟和气魄。
四、教学重点
结合诗人创作背景,把握人物形象,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五、教学难点
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感受杜甫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想,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理解杜甫的胸襟和气魄。
六、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比较阅读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公元736年,杜甫在诗友圈发布了一条图文并茂的圈文,获赞无数;时隔20年,杜甫更换图像,又发了一条圈文,但是没有人点赞,不知你如何评价?
今天,我们进入杜甫诗歌《望岳》与《春望》的学习,本堂课我们在评析诗歌的基础上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深入学习两首诗歌。
(二)初读诗歌
一读:读准字音
二读:读准节奏
三读:读出感情 《望岳》——读得高昂
《春望》——读得低沉
(三)课前任务交流
交流并修改对杜甫发布的诗歌《望岳》与《春望》的评论。
1.请问 是什么意思?(结合注释)
2.字词类:我觉得 写得好,理由是
3.内容、主题类:
我看到了 (景或物),感受到杜甫 (心情或状态)。
(四)评析诗歌
《望岳》
1.学生交流分享,教师补充
“未了”:有绵延之感,如绿色的屏障,无比喻却含比喻之意。
“钟”:将大自然人格化,将大自然描写得有情有义。
“割”:拟人化,高大与遮天蔽日,形象而有气势。
“荡胸生曾云”: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内心的开阔与舒展。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绝顶是泰山之巅,也是人生路上的高峰。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为诗人所用。表现诗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背景资料阅读: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着漫游生活。 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 河北、山东一带漫游,这首诗就是这期间所作的。这首诗 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昂扬向上、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雄心和气概。
3.吟读《望岳》
读出赞叹之情(前三联)
读出期盼之情(第四联)
《春望》
1.学生交流分享,教师补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于是哭了;诗人叹恨离别,听到鸟叫,有种惊心的感觉。(因感伤叹恨至极,连花鸟都洒泪惊心,“溅”和“惊”有拟人之意)
2.背景资料助读
《望岳》之后20年左右,爆发了安史之乱,756年7月,肃宗即位,杜甫闻讯只身投奔肃宗,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757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表达了其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3.吟读《春望》
读得深沉;
读得“悲”
(五)比较体悟,感受形象
1.结合自己的评论,联系背景资料,四人小组对比两首诗歌,比较体会其异同。(提示:用词、修辞、画面、意象、情感、心境……)
2.拟写对联:青年望岳抒凌云壮志; .
3.从《望岳》到《春望》,你又“望”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预设:从《望岳》到《春望》,我们望到了杜甫诗歌从雄豪到沉郁风格的变化,望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宽广胸怀,也望到了杜甫所在的那个令人痛心的时代。杜甫的诗被称作“诗史”,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变化过程。唐代历史,我们看到的都是帝王的功业,可帝王功业背后却是人仰马翻、妻离子散的悲剧。杜甫用自己的诗歌,站在人民疾苦的角度,记录下这些悲剧。个人和时代的休戚相关让文学成为了另外一种历史,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杜甫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
(六)课堂小结
《望岳》——盛世之下:人心大,天下小。
《春望》——乱世之下:天下大,人渺小。
(七)布置作业
阅读杜甫不同时期的诗歌创作,感受诗人的不同情怀和伟大人格推荐《绝句》《登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八、教学反思
说起古代诗歌教学,我自己还是比较忐忑的,一是觉得自己的古典文学底蕴不够深厚,二是古典诗词离学生生活的时代久远,不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学生学习的障碍比较多。
古典诗词蕴含的情感无论是旷世济民的抱负、怀才不遇的苦闷,还是江山胜迹不再的感慨,都需要鉴赏者直接或间接地感受过生活的酸甜苦辣,对照自己的人生去体会诗人的喜怒哀乐。而正值年少的学生没有太多的人生经历,而且古诗词积累比较少,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很难理解诗人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