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9 15:4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强调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重要性。而“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愚公移山”也告诉人们坚持和恒心的重要性。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缺少坚持下去的勇气和韧劲,缺少坚持下去的决心和恒心,最后改变初心、降低目标乃至放弃梦想。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套作,不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动学》)
庸人之所以平庸,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过于固执。
(爱默生)
以上两则名句对“坚持”的看法各有不同,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
材料二: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学》
材料三:
张华是复兴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他发现自己有个学习上的大问题:常常在学期初干劲十足,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各方面都表现积极;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松弛懈怠,学期末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早忘了当初的目标,而且离心目中理想的自己越来越远了。对此,他深感困扰。
假如你是张华的同学,请你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给张华写一封信,帮助他认清问题,并给他一定的指导和建议。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不是看见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看见希望。成功不是聪明的结果,而是坚持的力量。
材料二:《荀子·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西塞罗曾言:“任凭怎样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使之有所成就。”
材料三:陶行知说:“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健康不能成就一切,但没有了健康,就没有了一切。
以上材料对追求成功、成就梦想的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综合材料,联系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例文:
坚持才能成功
人们都希望驻足金碧辉煌的“罗马宫城”,到达魂牵梦萦的“象牙之塔”,实现自己长久的梦想,这就需要不懈的努力,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是对极限的挑战,是对心血和汗水的慷慨挥洒,是对理想的执着,是不到长城不止步的豪迈。
刘翔在汗水里争渡,在“苦海”里泛舟,最终登上奥运会冠军的宝座,是坚持;阿姆斯特朗战胜癌症,连续七次获得环法自行车冠军,这旷古绝世的奇迹还是源自坚持。没有坚持,刘翔就无法登上冠军的宝座;没有坚持,阿姆斯特朗就无法战胜癌症获得成功。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成功往往就诞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爱迪生的风骨令人折服,他发明蓄电池历时十年,进行了五万次实验,才取得了成功。这就是坚持的力量。有幅漫画,画面上那位老兄挖了四口井没有见到水便扬长而去。其实有的井距水层只有一锨之遥,如果再坚持一下,胜利便属于他了,然而他放弃了,于是与成功失之交臂。丢弃恒久长远的坚持,捡起浅尝辄止的遗憾,当然摘不到金灿灿的苹果了。
坚持需要七擒孟获的韧性,需要六出祁山的不坠之志,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更需更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智大勇。
张海迪从小便患了脊柱瘤,胸椎以下的肢体永远失去了知觉,然而她却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英语、日语和德语,甚至翻译创作了几十万字的小说:这就是坚持。坚持使她只有三分之一的躯体放射出灿烂的光彩,坚持使它终于托起了一轮不落的人生太阳。
当然,坚持不是固守,更不是画地为牢。试想,如果蔡伦在造纸的多次失败之后,仍坚持原来的作法,而不是大胆的改进原料,那么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恐怕就要改写成“三大发明”。鲁迅若不是认清形势,弃医从文,中国现代史上恐怕就要多一个平凡的医生,而少一个文豪。那种只知在陈迹斑斑的老路上挥汗如雨,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是莽夫,是懦夫,其结果势必南辕北辙,头破血流。
远方的诱惑是我们之所以忙碌,之所以奋斗,之所以拼搏之所在。当我们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当我们汗流浃背,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心中默念一声:再坚持一下。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借用《荀子·劝学》中的名句和人们熟悉的故事,指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材料第二段阐述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学习和工作上缺少坚持的勇气和韧劲,缺少坚持的决心和恒心。材料引导我们要勇敢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断进取,走向成功。
试题的写作任务是结合材料和自身经历,写一篇文章,体现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写出自己的认识和感悟。强调要学会坚持,只有坚持才能取得成功,坚持就是胜利。可从正反两面来进行论证,分析能够坚持到底的有利影响和做事容易半途而废的不利结果,在对比思辨中明确表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主题。
在写作中,由材料引出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定义“坚持”,如坚持指的是在面对困难、挑战或逆境时,不放弃、不退缩,持续追求目标或信念的决心和毅力。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也是成功的关键之一。二是阐述坚持的重要性,如克服困难和挑战,在困境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提高自信和自尊,坚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三是探讨如何在生活中坚持,如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积极的心态、自我激励和鼓励等。最后强调,坚持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行动方式。
立意:
1.坚持下去,坚守初心。
2.坚持不懈,追逐梦想。
3.持之以恒,为目标而努力。
2.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是关于“坚持”的两则名句。第一则意在表明做事需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第二则体现了过分坚持个人思想,就会导致固执己见,而人若是被思维禁锢,受认知束缚,必然会限制自身的发展。
这是一道思辨类作文题,我们对“坚持”要进行辩证分析。坚持是一种良好的品性,但它不等同于固执己见。固执是非理性的,固执己见会导致失误。而坚持则是经过理性的分析之后做出的有勇气的决断。因此,一是在做事方面,我们需要坚持不懈的品格,其前提是方向或方法正确;二是在思想方面,我们不能只是坚持自己已有的思想或观点,有时还需要纳入源泉活水,或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与时俱进。
行文思路上,首先由材料提出观点,要想取得成功,在行动上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思想上打破思维定势,提升认知。然后采用对比式论证,分别从坚持和固执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坚持是韧性,可用引证和例证法,如贝多芬的名言“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等;二是固执是死板。可用比喻论证,定势是一种牢笼,要跳出认知的圈子,只有向外学习,向内反思,才能不断成长,寻求与更好的自己相遇。
立意:
1.打破思维定式,执着追求理想。
2.做事要坚持,思想不固执。
3.跳出思维惯性,专注追寻目标。
3.例文:
相互督促,善始善终
——致张华同学的一封信
张华吾友:
你好!
虽然朝夕相处,但仅凭言语交流总感觉言不尽意,今天听你向我谈起你的能善始、难善终的苦恼,正巧我也面临着同样的困扰,因此,趁此良夜,修书一封,向老朋友你提点粗浅建议,也真诚地向老朋友你寻求帮助。
你所说的,学期初干劲十足,学期中松弛懈怠,学期末茫然无所得,我也经历过。正如你为之苦恼,我也为此而焦虑自责;不过,我挺过来了。之所以能挺过来,是因为我妈妈曾经给我看了一幅漫画,上面是一个人扛着铁锹挖井,挖的井眼虽然多,但每一个都挖到一定深度,看看没有水,就放弃了。结果他一直没有挖到水。由这幅画,我认识到,人生的失败,可能不在于有多少次开始,而在于是否能坚持到底。不然,再多的开始都是徒劳。我们的学习,其实也是这样。因此,我痛下决心,改掉了这个毛病。
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觉得可能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我们现在的学习任务确实繁重,科目多,题量大,题目难,制定了计划,很难执行到位、执行到底。其次,我们自控能力还有待提高。当初,我在校还好,一回到家就想放松放松,本来一碰到题多题难就发怵,结果在家里,逗逗猫狗,玩玩手机,就把时间都浪费掉了。另外,我觉得,我们还缺少督促。虽然父母盯着,老师管着,但是,毕竟他们不能时刻跟踪着,一逃出他们的视线,我们就松懈了。久而久之,我们当初制定的计划,就泡了汤;我们当初发下的誓言,都随风散。
你觉得我找到的原因,跟你的契合吗?如果契合的话,我倒是有个想法,不知道你意下如何。我想,咱俩可以成立一个学习互助小组。不是题难吗?咱俩一起克服啊,打虎还得亲兄弟,我们合体,还有破解不了的难题?不是缺少自控和监督吗?咱俩相互监督啊,正好可以互相帮助。
不过,我最期望的还是和你,一起培养出能够善始善终的习惯。我们的课文中提到:“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先哲的教导,的确值得我们警醒啊。我们以后,总有一天要走出校园,向社会的大舞台,我们在学历上毕了业,我们在精神意志上也能毕业才行啊。不然,如果带着这种能善始而不善终的坏习惯走向人生的长途,那我们岂不就像那个挖井人一样,徒劳一生,一无所获?
亲爱的同学,我们要坚信韩老夫子的话: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咱弟兄俩携起手来,相互督促,共同学习,善始善终地处理好学业,借此养成习惯,以便在以后的人生的长途中,既做到善始,又做到克终。
祝亲爱的同学
烦恼无,学习乐!
某某某
某年某月某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本次作文题目由三则材料组成。材料一节选自课本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大意是:人们做事情,往往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如果能慎终如始,那么做事就不会失败了。本则材料主要强调“慎终如始”的重要性。材料二节选自必修上册《劝学》,这段话主要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坚持的重要性。材料三则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用张华的困惑代表了一部分学生的困惑,即做事情不能善始善终,在开始阶段积极努力,在过程中松弛懈怠,最终放弃目标,浑浑噩噩。
引导语给出了写作者的身份:张华的同学。考生写作时要注意写作者的身份,应该在充分共情的基础上给出一定建议,不要居高临下。同时材料给出了写作文体:书信。“结合材料”要求考生充分结合三则材料,要运用材料一和材料二来针对材料三反映的问题,对给予张华一定的指导。另外“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要求考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设身处地地去认识、分析张华的问题,并能够有所拓展;“帮助他认清问题,并给他一定的指导”,则要求考生完成两个任务:一个是要帮助张华认清困扰他的问题根源在哪里;一个是给他提供一定的指导,也就是给他一些建议。
在写作时,要进入角色,从称呼语、问候语、祝福语,到劝导时的口吻,再到思考问题的角度,都要体现出是作为一名同学,来帮自己的好友张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书信的主体部分,首先可以对张华的这种能善始不能善终的做法给予一定程度的理解:作为同龄人,能体会到那种攀登的辛苦。接下来可以分析这种做法的危害:浅尝辄止,享受不到成功的甘甜。接下来,可以试着站到他的角度,寻找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障碍重重、独学无友、缺少督促、自控力差等等。进而指出解决的办法、路径:两个人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共同克服困难,相互督促。
立意:
1.锲而不舍,慎终如始。
2.慎终如始,则事可成。
3.锲而不舍勤耕耘,慎终如始事可成。
4.锲而不舍长坚持,慎终如始莫大意。
4.例文:
坚持不懈,终获成功
人生之美在于风华绚丽,人生之质则在于精诚坚持。无论高山低谷,无论日晖月夜,唯有秉持不渝,始能披荆斩棘,摘取胜利果实。
坚持不懈,表面上看去不过是一个人日复一日的坚守和积累,然而正是这样看似微小的沉淀,才能改写人生的命运轨迹。千水之滴,可蚀岩心,持之以恒,水滴石穿。乐观者,石中即见金;执着者,石中终见金。坚持不懈,意味着对目标的坚信不疑,对艰苦的昂然无惧,对磨砺的欣然接受,对失败的不甘不屈。坚持不懈,既能够培养起强烈的自我驱动力和责任感,也能够使人的能力在坚持的过程中得以持续的学习与磨练,还能激发出我们敢于挑战、永不言弃的潜力。桑德斯建立肯德基品牌之前,曾被拒绝过1009次而未曾放弃;金万昆长年累月守住鱼塘苦心钻研,培育出闻名世界的“黄金鲫”;苏翊鸣自由坚持滑雪,成为冬奥会上唯一一个两次成功完成转体1800的选手……量变必将带来质变,坚持不懈地积累沉淀、反复练习、高频应用,专业技能自然能得到强度密集持久的训练,从而锻铸出一般人所不能具备的实力,获得成功,自不待言。
坚持不懈更是意志力的体现。万物生长,唯有志者立;千锤百炼,唯有志者成。持久不懈的努力,是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人生挑战的无畏面对。能够长期坚持,一念如初,不觉枯燥无味,不怕单调重复,不惧暂无起色,甚至在反复试错、一再遇阻的情况下还能初心不改、坚守奋进,本身就凸显出一种非凡的、如钢如铁的意志力。全红婵的“水花消失术”源于每天都会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和不断地重复练习;张一鸣先后创业四次,跌倒再来,终使抖音成为“国民软件”。只有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只有眼前有不懈的追求,才能在万般挫折中,昂首阔步,自强不息。
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也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奋斗。廿载磨一剑,四季耕一田,祖国的复兴非一日之功,非一人之力,在历史的轨迹中,我们中华民族从未停止过奋斗的步伐,只要齐心协力,坚持不懈,必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心有磷火,方可照亮黑夜;人有坚持,始能登顶峰峦。积累跬步,坚持前行,能编织一段旅程;日拱一卒,坚持不弃,能成就非凡业绩。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成功就在前方,复兴已然不远!让我们一起用坚持写下人生的精彩,用坚持书写中华的辉煌!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三则材料分别阐述了坚持、专注、健康和追求成功、成就梦想之间的关系。材料一中以“坚持才看见希望”和“成功不是……而是坚持的力量”肯定了坚持和成功的关系;材料二中先以《劝学》中蚯蚓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说明用心专一之于成功的意义,接着以西塞罗的话进一步说明只要集中全部精力专注于目标必定能有所成就;材料三中明确说明健康对于我们的意义,没有了健康就没有了一切。
结合写作要求部分“以上材料对追求成功、成就梦想的我们颇具启示意义”可知,考生需要思考坚持、专注、健康之于成功、梦想的意义,可以选取其中一点来谈,也可以结合三者来谈。如选择材料一,可以谈坚持和成功之间的关系,可以谈坚持的意义,如坚持可以成就更好的自己,坚持可以书写精彩的人生,还可以谈如何坚持;如选择材料二,可以强调专注的意义,做事情应该集中精力,专注对于成功的价值,要做一个有坚强意志的人等;如选择材料三,可以谈健康和梦想之间的关联,如何拥有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当然也可以综合三者来谈。
行文构思上,可以先引用相关名言,借助对名言的分析引出自己的观点;接着阐释概念内涵,如“坚持”的内涵,同时分析“坚持”和“成功”之间的关联;然后回溯历史长河中凭借坚持获得成功的事例,再反观当下,列举当下一些青年半途而废终无所成的事例,二者构成对比;最后发出呼吁。
立意:
1.坚持方能致远。
2.唯有专注,彼岸花开。
3.强健体魄,方能实现其梦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