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可爱的校园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可爱的校园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0-29 15:5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可爱的校园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课,也是刚入学学生正是学习数学的准备课。其目的是通过带领学生在新鲜、亲切的学校场景中数一数、找一找、说一说,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科书创设了学生喜欢的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境,这与刚入学儿童的经历相似。画面中可爱的卡通形象和校园中美丽的景色会深深地吸引孩子们。从数学的角度看,图中呈现的素材既有“数”,又有“形”,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前教育比较完备,认识10以内的数并非难事,大部分学生已经会读、会写。积累了一些数的经验,但是这种认识仅仅停留在直观数的阶段。而进入课堂学习后,学生需要从直观地认识数,逐步过度到抽象数的过程,这两者之间的过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同时,对于刚刚进入学校的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是关键。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具有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的特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学具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教学方法】
1.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学具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2.通过设计灵活、层次性强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在图画中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感受生活中的“数”和“形”的无处不在。
【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在数一数的活动中,能数出1到10这10个数。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学习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在数数活动中,能数出1~10这10个数。
2.初步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3.知道学习需要有一些好习惯,如仔细看、认真听、积极想、大胆说。
4.通过找生活中的“数”和“形”的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向往。
【学习重点】
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学习难点】
学生通过找生活中的“数”和“形”的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向往。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贴纸、小鼓 学生:每位学生准备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在情境中观察数
(一)谈话引入,引起共情
1.教师谈话引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小学生了,并仔细对比,思考身边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2.教师导游,向学生介绍丁香小学,让学生真实感受自己身边的变化,并为自己成为一名小学生而骄傲。
3.教师介绍书中陪伴我们学习数学的好朋友:智慧老人、淘气、笑笑和机灵狗。教师相机提问:“你们知道‘数学’是什么吗?”向学生介绍数学都包括什么。
4.教师播放视频《一年级》,学生感受一年级的生活,并借机对学生提出上课要求。并引出课题,师生板书课题。
(二)看一看数一数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动物学校图片,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
2.师生共同编故事,边表演边描述:灿烂的阳光下,处处开满了美丽的鲜花,鸟儿在欢快的唱歌,蝴蝶在翩翩起舞,小动物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了,他们和我们一样,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你看,动物们多高兴!
3.教师相机提问:“图中画着鲜花、小鸟、蝴蝶、小动物等,这么多,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吗?”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数数活动中,能数出1~10这10个数。
4.学生先自由数数,再数给同桌听,然后集体交流。 教师根据回到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图片,写出相应的数。 5.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
(1)我看见了1头大象,不用数,一眼就看出来了。
(2)我看见了5个大字,还有2只兔子。
(3)我看见了7棵树。
(4)不对,我数的是8棵树。
(5)我数了数,一共有7朵花。
(6)图中的蝴蝶很多,我和同桌一起数了数,一共10只(用十个手指比画着。)
(7)我看到了3个蘑菇小房子。
(8)我还看到了4只小松鼠。
(9)图中小熊的只数比小松鼠多,有6只。
(10)天空飞着那么多小鸟,我仔细数了数,是9只。 6.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自己是怎么数的?怎样数数才能又快又对,不出错?把自己的好方法说给大家听。学生初步感受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预设:
(1)我是先数少的,再数多的。
(2)我也是,少的一眼就能看出来。
(3)我数的时候,用手指着,这样不容易漏。
(4)我数数的时候,从上面往下面挨着数,按顺序数不容易漏。
(5)我是从左向右数的,从右往左数也可以。
(6)数量比较多的时候,数完一个用笔在图上点个小圆点,这样就知道数过了没有。
7.出示问题:要数这么多的数,怎样才能记住自己数的结果呢? 让学生了解数完后,把数的结果写在图上,再去数其他的。
(三)排排队,比一比
教师引导学生给熟悉宝宝排队,了解数学的有序性,根据学生的发言移动图片上的数。 预设:
我给它们从小到大排队,1,2,3,4,5,6,7,8,9,10。
还可以倒过来排队,10,9,8,7,6,5,4,3,2,1。
二、在情境中体会形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后发现“球”和“栅栏”的形状的特点,分别是:“圆圆的”和“长长的、方方的”。
2.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类似形状的物体。
3.在发现图中信息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和“形”是一对永不分离的好朋友。
三、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 出示问题:
1.在我们的身上,你能找出哪些“数”和“形”?
2.在我们的教室中,你能找出哪些“数”和“形”?
3.在我们的学校中,你能找出哪些“数”和“形”?
学生在自己的身上、教室和学校中寻找“数”和“形”,再次体会数形结合,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向往。
四、在操作中感受数
1.在学生对10以内的数已经很熟悉的基础上,玩一个和数有关的小游戏。 出示游戏规则:
老师背对着大家敲小鼓,老师敲几下,拿出桌子上的小棒,摆出相应的数量,还要写出一个数来表示敲鼓的次数。
师生互动,教师敲鼓,学生认真地听并摆小棒。每一次敲完后,同桌互相检查,看摆的结果是否一样,然后在本子上写一个数。
3. 学生汇报,集体交流:你刚才是怎么做的?
学生交流办法,并感受数学学习中也需要小组合作。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把听数(数数)、摆数、写数的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快乐地体验着数的各种形式(语音形式、实物(图形)形式、书写形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五、师生总结,情感升华 1.学生汇报收获。
2.教师总结,同时进行德育渗透。通过找数的活动,我们发现,我们生活在数的世界里。喜欢这节数学课吗?在以后的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下课后到校园里走一走,找一找校园中还有哪些“数”和“形”;在放学路上找一找,在自己的家里找一找,“数”和“形”藏在哪些地方?比比看,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找到的数最多。
【教学反思】
《可爱的校园》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由于这是学生进入小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我结合孩子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教材以一幅插图为教学内容,学生观察有一定困难,在观察的方法与顺序上需要教师的指导。
虽然本节课是孩子进入小学的第一堂数学课,但学生对1到10各数在幼儿教育时已经有了基本认识,为了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导入课程,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到数学是一门有趣的科目,激发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方法上,我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学习过程中,在学生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回答问题,学生的答案只要合乎情理,就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我看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都能主动地进行观察学习,也能够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在观察情境图时,所以我没有限制观察的顺序和方法,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培养他们的独自观察能力;然后大家互相补充,给学生向别人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养成虚心向他人学习、认真听他人意见的习惯。本堂课教学,我认为较好地处理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学到用都与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但是由于这是学生进入小学的第一堂课,学生还不能完全遵守课堂的纪律,常会出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注意力不够集中,做小动作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