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白鹭》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悠远的意韵。因此教学本文除了带领学生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的内涵,从而感受白鹭的美,感受文章描绘的意境的美。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语言感悟能力,对于本课诗意的语言,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应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自己朗读体验,读文找句,合作交流才能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最终让整堂课呈现整体性、情感性和人文性。至于作者文中出现的“恩惠”等词语表达的情感,学生理解恐怕不够深入。
【教法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了联想画面法、反复诵读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通过学生自学自悟,以读促悟,使学生形成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3.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教学重难点】
1.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2.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印象白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郭沫若先生的《白鹭》,欣赏了白鹭的外形美。(板书:美)谁能用课文的语言,描述一下白鹭的外形?
一人读,其他人闭眼想象。
生: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你描述的非常准确,看来,细致的语言才能让我们印象深刻。
师:看,它来了,它和你们想象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在学习难以理解的文章时,我们可以通过联想,想象画面,来理解文章。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白鹭》,来,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文字间白鹭的形态美。】
二、品读白鹭
师:作者是怎样赞美它的呢?
ppt展示: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是的,白鹭不仅外形美,是一首诗,它活动的样子,也很美,也是一首诗。不仅是诗,还是画。
师:课文6-8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自由的读一读这三段,给每一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学生交流:
第6自然段:清田钓鱼 水上觅食 渔翁钓鱼
第7自然段:孤独望哨 独立望哨 清晨独立
第8自然段:黄昏低飞 白鹭低飞 白鹭晚飞
师总结给图画起名字的方法。
PPT: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8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一幅画?说说你的感受。四人小组交流。
汇报:
1.清田钓鱼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赏析:
1.分析“叼”与“钓”的区别。(拟人)
2.分析比喻的好处。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2.清晨独立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有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赏析:
1.对比“孤独”和“孤单”
2.和其他的鸟对比。(高雅脱俗的美)
3.带着孩子们理解望哨,并想象,白鹭站在小树的绝顶在做什么?
“人们说它在望哨”,它可能在做什么?
它可能……
它可能……
它还可能……
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引导学生感受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3.黄昏低飞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赏析:
1.带领孩子们理解“恩惠”。
2.理解“清澄”的含义。
画面:在落霞满天的黄昏,白鹭正低低地来回飞旋着,是那么悠闲,那么自在。
师总结:欣赏了这三幅白鹭图后,我们可以通过想象画面,并借助关键词来理解不好理解的文字。
提议大家将这三幅图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大胆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借助关键语句,反复诵读语句的方法,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之中的。】
三、探究白鹭
1.齐读最后3个自然段,说说在别人和作者眼中,白鹭有什么不同?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这是一个反问句,请同学们将他改成陈述句,意思不变。
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你是怎样理解的?
赏析:理解“实在”,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赞美和喜爱,感情进一步加强。
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让学生由衷地跟着作者一起感叹——“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并从“实在”和“韵味无穷”这两个词中体会作者对白鹭的真切喜爱和热烈赞美。】
四、吟诵白鹭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老师根据文章的第六自然段,创作了一节小诗,你们能根据文章的7、8自然段,再创造两节小诗吗?(原文+图片+小诗)
还是那湾清水,
还是那个镜匣,
还是那只白鹭,
在水田中,
伫立……
自然、清新……
还是 ,
还是 ,
还是 ,
在 ,
……
、 ……
还是 ,
还是 ,
还是 ,
还是 ,
在 ,
……
、 ……
水边深处,
芳草丛中,
倩影绰绰,
韵味悠悠!
(学生写诗,交流,老师点评。)
其实,白鹭的韵味还不止这些,请欣赏白鹭带来的优美画卷!(媒体映示白鹭你的各种形态的图画)
总结:白鹭,素雅而和谐,在碧水,在树梢,在蓝天,宁静、悠然。此时,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由衷地对白鹭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作者的语言精美,如诗如画,大家通过想象,理解关键字,反复咀嚼,感受其中的韵味,理解其中的含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文字美,想象作者所描述的画面美,积累优美的词语,并会运用。】
五、拓展白鹭
阅读《关于散文〈白鹭〉》,看作家晓雪是怎样评论《白鹭》这篇散文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了解其他读者对《白鹭》这篇散文诗的评论,多角度的感受《白鹭》的语言美,画面美。】
六、课后作业
用今天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完成类文阅读:白鹭(节选)。
【设计意图:再引导学生学习“深文浅学”的阅读方法后,学以致用,并运用到今后的阅读中。】
板书设计
1.白鹭
美
清水钓鱼
清晨独立
白鹭晚飞
韵味无穷
《关于散文〈白鹭〉》 晓雪
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
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他的后一种散文。这篇五百字的《白鹭》,就是后一类散文的典型例子。
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莱辛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
《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白鹭(节选)
一身洁白如雪的羽毛,一双乌黑的眼睛炯炯有神,再加上一对有力的大翅膀,这,就是白鹭。
白鹭是鸟类的一种,曲颈像一个小“S”,细细的长喙像把刚劲的尖嘴钳;铁青色修长的细腿,常常喜欢单脚独立;通体雪白的羽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美丽可爱。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着,草从土中探出头来,千万个小芽全从树干上“顶”了出来,河旁的芦苇丛中不时传来阵阵“啾—啾—啾”的声响。
那是什么 我满怀着好奇来到了芦苇这边,扒开芦苇,只见一大群白鹭正在河边嬉戏!它们有的在河中清理羽毛,有的在岸边曼舞,还有的在捉鱼……这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有趣,幸福快乐!
我正要离开这里时,又看到一只白鹭从远远的天空中掠过,落在对面的水边,独自离群捕捉食物,然后,又飞了回来,把自己捕捉到的食物给小白鹭吃,自己却不吃。也许,它是觉得这儿的鱼、螺蛳、泥鳅全被大伙儿抢光了,所以才独自去对岸捕食的吧。
思考与练习
1.文中画线的句子描写了白鹭 的情形。
2.阅读第4、5自然段,根据作者描绘的画面,分别起一个恰当的名字。
《白鹭》教学反思
《白鹭》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韵,恰如清风拂过读者的心田,又似纯净的溪水荡涤内心的焦躁与烦闷。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理解起来很困难。
第一课时,已经讲授字词,并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的1-5自然段,第二课时重点讲授6-11自然段。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白鹭还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在学习6-8小节时,先让学生轻声读六至九小节,想一想:在你的眼前出现了哪几幅优美的画面?并给画面题名。学生很快就会进入“清水钓鱼图”、“清晨独立图”、“白鹭晚飞图”所勾勒出的优美的意境。再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画面品读,在认为值得咀嚼的词句旁写写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通过大胆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借助关键语句,反复诵读语句的方法,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之中的。
根据文章的第六自然段,我创作了一节小诗,孩子们能根据文章的7、8自然段,再创造两节小诗。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文字美,想象作者所描述的画面美,积累优美的词语,并会运用。
虽然我设计教案时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一旦发现学生脱离了我的教案,我就有些慌乱了,迫不及待地将学生的思路拉回到我的教案上,这说明我没有真正放手,在教学机智上我觉得我还是很欠缺的。
总之,教无止境,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