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同步检测题(3)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同步检测题(3)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30 00: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PAGE
第 1 页 共 7 页
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同步检测题
(三)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应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
B.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体主要通过改变种群年龄结构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当标记物易脱落或颜色过于鲜艳时均会增大误差
D.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不影响该种群的K值
解析:选C 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但无法比较增长型种群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关系,A错误;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体属于通过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从而控制害虫的数量,B错误;根据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当标记物易脱落或颜色过于鲜艳时均会影响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导致误差增大,C正确;K值是环境容纳量,当环境因素(包括温度、食物、天敌等)改变时,K值会发生改变,D错误。
2.某科研小组于2013年在一座小山上调查发现该处有700株杨树,但到2023年再去调查时发现杨树种群数量因死亡而减少了200株。这不能说明(  )
A.2013年时杨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是衰退型
B.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C.此处杨树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500株
D.杨树种群数量的变化可能与气候、天敌、病虫害等因素有关
解析:选C 10年间杨树种群数量减少了200株,说明2013年时杨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是衰退型,A正确;10年间杨树种群数量发生了变化,说明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B正确;根据题干信息不能确定此处杨树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500株,C错误;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气候、天敌、病虫害等,D正确。
3.为了重现“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的美景,长江流域实施十年禁渔计划。据图分析,下列关于捕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捕捞后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
B.捕捞后种群数量应处于a点
C.当种群数量处于b点时才能进行捕捞
D.只有当种群数量处于c点时才能进行捕捞
解析:选A 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应使种群的增长速率维持在最大。由于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捕捞后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A正确,B错误;当种群数量大于b点后就可以进行捕捞,C、D错误。
4.如图表示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个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形,该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数量大约是500
B.如果此种群是鱼类,则捕捞后的种群数量控制在曲线的b点最合适
C.如果此种群是老鼠,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其K值
D.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点在b点,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数量不再变化
解析:选D 据图分析,这个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形,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数量大约是500;b点种群数量为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鱼类捕捞后的种群数量控制在曲线的b点最合适;控制老鼠的种群数量最好的方法是尽量降低其K值,如减少资源和空间等;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点在b点,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不变。
5.下列有关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J”形增长的种群数量受非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
B.森林中,害虫和食虫鸟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体现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
C.持续38 ℃高温可以引起蚜虫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说明高温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D.两种因素都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或迁入率、迁出率来控制种群数量的
解析:选C “J”形增长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没有天敌等理想状态下实现的,其种群数量受非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A正确;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受到抑制,害虫和食虫鸟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体现了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B正确;温度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无关,高温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错误;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都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或迁入率、迁出率来控制种群数量的,D正确。
6.将两种仓谷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混合放在一个容器中,于不同环境中培养,结果如图。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①中锯谷盗的种群增长速率逐步降低
B.拟谷盗和锯谷盗在不同环境中的竞争能力不同
C.同一环境下两种群数量变化不同与物种遗传因素有关
D.②中当拟谷盗的数量约为170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解析:选A ①中锯谷盗的种群增长速率是先增加后逐步降低的,A错误;分析①②可知,拟谷盗和锯谷盗在不同环境中的竞争能力不同,B正确;生物性状由遗传物质决定,同一环境下两种群数量变化不同与物种的遗传因素有关,C正确;②中当拟谷盗的数量约170时,种群增长率为0,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正确。
7.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形增长
解析:选C 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丰富、环境条件适宜,A错误;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下降,B错误;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C正确;第1~37天,成虫数量呈“S”形增长,D错误。
8.某类捕食者消耗的猎物数量与猎物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中曲线①,能反映这类捕食者消耗的猎物比例与猎物种群密度关系的曲线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解析:选D 从曲线①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猎物种群密度增加,捕食者消耗的猎物数量增加,但超过一定范围,随着猎物种群密度的增加,捕食者消耗的猎物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消耗的猎物比例为消耗猎物数量与猎物的种群总数量的比值,从曲线斜率分析,该数值逐渐减小,最终保持稳定。
9.下列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解读,合理的是(  )
A.图1所示为种群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图2所示为曲线Ⅰ条件下种群的存活率
B.鱼类捕捞在图1的e点、图2的i点时进行,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
C.若图1为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曲线Ⅰ和Ⅱ之间阴影部分代表生存斗争中死亡的个体
D.图2曲线的i点,种内竞争最激烈
解析:选C 种群存活率越高种群的增长越快,题图2所示曲线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最快,达到K时增长最慢,符合图1曲线Ⅱ条件下种群的存活率,A错误;题图1的e点、题图2的i点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但种群密度不是最大,不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B错误;曲线Ⅰ表示“J”形增长,曲线Ⅱ表示“S”形增长,曲线Ⅰ和Ⅱ之间阴影部分代表生存斗争中死亡的个体,C正确;种群密度越大,个体间因食物和空间等资源的斗争越激烈,题图2曲线的i点并没有达到最大种群数量,种内竞争不是最激烈的,D错误。
10.现将甲、乙两种昆虫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个种群的数量(两种昆虫数量总和为100%),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种群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在不同的条件下竞争格局不是固定不变的
B.两个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是温度和湿度综合作用引起的
C.影响两种昆虫竞争取胜率的关键因素为温度
D.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两个昆虫种群的数量变化不同,是由物种遗传因素决定的
解析:选C 由图中信息可知,两个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是温度和湿度综合作用引起的,C错误。
二、非选择题
11.在生态学中,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有两个层次,即个体的年龄组成和组成个体的构件年龄。组成个体的构件年龄是单体生物所没有的。例如,一年生苔草的分枝可以月龄画成椎体,下图是施肥对某种苔草的无性系构件月龄结构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对照组相比,施肥使苔草________的分枝成为优势。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苔草的幼枝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它会吸引更多的植食性动物,如五趾跳鼠。若在理想状态下,对苔草施肥后,短时间内五趾跳鼠种群数量的增长将为“____”形增长,其年龄结构类型最接近于________。
(3)五趾跳鼠是危害三北地区的主要害鼠之一,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种有效控制五趾跳鼠数量的具体措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与对照组相比,施肥使苔草月龄较小的分枝所占比例增加,说明施肥有利于幼枝的发生。(2)理想状态下,五趾跳鼠种群增长呈“J”形曲线,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3)破坏五趾跳鼠的生存环境,降低它们的环境容纳量,可有效控制五趾跳鼠的数量,如放养天敌、减少食物等。
答案:(1)月龄较小 施肥有利于幼枝的发生 (2)J 增长型 (3)①养殖或释放五趾跳鼠的天敌 ②减少五趾跳鼠的食物来源(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2.图甲是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曲线的比较,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图乙是种群的数量变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 每天可增加1.47%,是________(填“r对策”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一种“S”形增长曲线。
(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________(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___________。
(3)若在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裕的理想环境下,鼠的数量会出现图乙中的曲线Ⅰ的增长趋势,此时需控制该曲线数学公式模型中的_______参数来有效控制鼠害。
(4)图乙曲线Ⅱ是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缓解草原的鼠患,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___。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而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_____;在调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时,得到的结果是N只/km2,鼠的记忆力较强,由此推测该调查结果与真实结果相比__________(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解析:(1)已知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较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本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故家鼠属于r对策生物种群。(2)由图可知,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即环境所能容纳的该种群的最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或K值)。(3)若在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裕的理想环境下,鼠的数量会出现图乙中的“J”形增长,“J”形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Nt=N0λt(λ表示第二年的数量为第一年的λ倍),此时需控制“J”形增长模型中的λ参数有效控制鼠害。(4)分析图乙,曲线Ⅱ中种群数量在e~f段明显下降,说明此时间段内蛇对鼠的捕食增加,明显发挥效应。若蛇部分死亡,则对鼠的捕食能力降低,鼠数量下降幅度减缓,α的角度增大。根据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初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鼠的记忆力较强造成第二次捕捉时捕捉到的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小,因此使结果偏大。
答案:(1)r对策 (2)S 环境容纳量(K值) (3)λ (4)e~f  增大 偏大
13.“种群存活力”分析可用于研究一些因素如何影响到种群灭绝的可能性,这种研究方法目前已被用来评价秦岭大熊猫现有种群的存活能力,并借此探讨相应的保护措施。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秦岭大熊猫种群动态,常需要调查其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
(2)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秦岭大熊猫进行“种群存活力”分析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请据表分析回答。
初始种群规模/只 10 20 25 28 30 40 50 70
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 0.412 0.132 0.076 0.065 0.041 0.010 0.002 0
若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的最小初始规模范围在________只之间。
(3)若以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灾害以及人类的偷猎和捕捉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阻力为“限制压”,下图曲线表示不同“限制压”下(以小数表示)初始规模不同的种群与其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的关系。请据图分析:
①由图可知,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灭绝的可能性会________,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规模会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若种群的灭绝概率为5%,则当限制压为0.02时,“最小存活种群”的规模为________只。
解析:(1)种群的最基本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初始种群规模为28只时,种群灭绝概率为6.5%,初始种群规模为30只时,种群灭绝概率为4.1%,因此若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的最小初始规模范围在28~30只之间。(3)据图分析可知,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的灭绝概率越来越高,即种群灭绝的可能性增大,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规模也会增大;若种群的灭绝概率为5%,则当限制压为0.02时,由曲线图可知,该种群的“最小存活种群”的规模为160只。
答案:(1)种群密度 (2)28~30 (3)①增大 增大 ②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