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同步检测题(4) 群落的结构(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同步检测题(4) 群落的结构(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30 00:3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PAGE
第 1 页 共 7 页
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同步检测题
(四) 群落的结构
一、选择题
1.下面的实例中,能构成群落的是(  )
A.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各种菌落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解析:选C 题中A和B选项中的热带雨林和红松林不但包括多种生物,同时还有自然环境,不属于生物群落的范畴。而选项D无菌培养基中的大肠杆菌菌落,由于只有一种物种则只能称为种群。选项C中污染后的各种菌落是由不同种的细菌构成的,可视为一个小的群落。
2.关于群落的结构,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分层现象有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解析:选A 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竹林中的所有竹子若为同一物种,由于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呈现高低错落有致的现象,属于种群的研究范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主要与食性有关,植物的分层现象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B正确;淡水鱼的分层与陆地动物的分层因素是一样的,也与食性有关,C正确;在水平方向上,因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导致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3.下列关于生态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种生态位会随着发育而改变
B.互利共生倾向于扩大基础生态位
C.生态位相似的物种会发生竞争
D.缺乏竞争者时,物种可扩大其实际生态位
解析:选B 物种随着自身发育,食性、所处的空间位置等可以发生改变,因此物种生态位可随之改变,A正确。基础生态位,即物种所能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由于竞争者和捕食者的存在,很少有物种能全部占据基础生态位,而是占有实际生态位。互利共生者的存在倾向于扩大实际生态位,B错误。生态位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生态位相似的物种竞争激烈,C正确。缺乏竞争者时,物种的食物空间相应扩大,实际生态位也随之扩大,D正确。
4.下表的群落中,数字1~5代表物种,表中的数值表示种群密度,其中丰富度最大的是群落(  )
群落 物种1 物种2 物种3 物种4 物种5
A 30 20 0 3 0
B 40 0 20 0 0
C 0 0 35 21 5
D 0 2 8 20 12
解析:选D 由题中图表可知,群落A由物种1、2、4组成,物种丰富度为3;群落B由物种1、3组成,物种丰富度为2;群落C由物种3、4、5组成,物种丰富度为3;群落D由物种2、3、4、5组成,物种丰富度为4,故丰富度最大的是群落D。
5.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要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数据收集统计表
B.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
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解析:选B 在调查统计时应设计一个统计数据的表格,便于记录和汇总;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在不同时间光照、温度等影响土壤小动物的活动,故不同时间采样会影响到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6.下图中物种Ⅰ表示捕食者,物种Ⅱ表示被捕食者的是(  )
解析:选A 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呈现“此消彼长”的不同步性连续变化特点,因此只有A、D项符合这一特点,捕食者以被捕食者为食,因此被捕食者个体数先增加先减少,捕食者个体数后增加后减少。则A项中Ⅰ表示捕食者,Ⅱ表示被捕食者,D项中Ⅱ表示捕食者,Ⅰ表示被捕食者,故A符合题意;B项中两种生物呈现“同生共死”的变化特点,应为互利共生关系;C项中两种生物呈现“你死我活”的变化特点,应为种间竞争关系。
7.海葵的腕上有刺细胞,可以攻击小鱼虾,获取食物,但它不能移动,取食范围很小;寄居蟹经常受到天敌的侵害,反抗力较弱,为了生存,它经常背着用来躲避的贝壳,让海葵附着在上面,避免被侵袭,海葵也可以得到较多的食物,那么,海葵和小鱼、海葵和寄居蟹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
A.种间竞争关系、原始合作
B.捕食关系、原始合作
C.捕食关系、种间竞争关系
D.原始合作、种间竞争关系
解析:选B 海葵攻击小鱼,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海葵和小鱼之间属于捕食关系;海葵可以保护寄居蟹免受天敌的侵害,寄居蟹带着海葵移动有利于海葵觅食,海葵和寄居蟹生活在一起对彼此都有利,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海葵和寄居蟹之间的关系属于原始合作。
8.如图为某一区域内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从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一定不存在竞争
B.d越小,M与N种间竞争越激烈
C.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D.M、N两物种间存在捕食关系
解析:选B 曲线的重叠部分,说明两物种有共同的食物,即有种间竞争关系,但在曲线不重叠的情况下,M、N两物种有可能争夺空间或栖息场所,也可构成种间竞争关系;d越小,曲线重叠就越多,表明M、N共同摄取食物的种数越多,二者种间竞争越激烈;b越大,表明生物的可利用资源(摄取食物的种数)就越多,适应环境的能力应越强;据图不能得出M与N之间存在捕食关系的结论。
9.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三种小鱼,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在四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等量的甲、乙、丙三种小鱼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三种小鱼的存活率如图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捕食者影响三种小鱼的竞争结果
B.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C.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D.无捕食者时三种小鱼之间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解析:选C 分析题图可知,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丙种群存活率降低,乙的存活率增加,说明捕食者影响三种小鱼的竞争结果,且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A、B正确;甲、丙种群存活率降低,乙的存活率增加,说明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加,C错误;无捕食者时乙的存活率最低,说明三种小鱼之间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正确。
10.如图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银毛蝙蝠、蓬毛蝙蝠比棕蝙蝠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利共生关系
C.种间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
D.蝙蝠的夜间觅食能有效降低被许多天敌捕食的风险
解析:选B 分析曲线可知,银毛蝙蝠和蓬毛蝙蝠的活动时间比棕蝙蝠晚,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三种蝙蝠之间属于种间竞争关系,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有利于降低它们的竞争压力,B错误;种间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C正确;蝙蝠夜间觅食,既可减少与白天觅食的食虫鸟之间的竞争,也可降低被许多天敌捕食的风险,D正确。
11.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此不能推断出(  )
A.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
B.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C.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D.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相同
解析:选D 分析题图可知,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A正确;随着枯落物层的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逐渐减少,由此可知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C正确;由题图无法推断出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是否相同,D错误。
12.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
样地 类群数 个体数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人工广场绿地 14 8 3 182 74 22
林地 13 7 4 190 92 18
农用地 11 8 4 92 113 21
注:第1层为距地表0~5 cm;第2层为距地表5~10 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 cm。
A.所有土壤动物组成群落
B.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有明显的差异
C.各样地不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D.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有影响
解析:选D 仅由土壤动物不能组成群落;由表格可知人工广场绿地、农用地和林地相同土层中动物类群丰富度差别不大;各样地不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的密度有较大的差异。
二、非选择题
13.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身体_____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解析:(1)土壤中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用手难以直接捕捉,所以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采集的跳虫若要用于实验室培养,采集时必须保持跳虫的活性;跳虫多栖息于潮湿、阴暗的场所,属于好氧型生物,因此,可选择吸虫器B对其进行采集,因吸虫器B中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有利于跳虫存活。若采集的甲螨要作为标本保存,采集时无须保持其活性,只需保持其形态不变即可,所以可选择吸虫器D对其进行采集,因吸虫器D中的酒精可将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3)跳虫与甲螨都以酵母菌为食,所以二者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线虫以酵母菌为食,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捕食。
答案:(1)较强 微小 (2)B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D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
(3)种间竞争 捕食
14.下图所示为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A~C3组生物对应的曲线:A对应____________,B对应____________,C对应____________。
(2)造成图中②现象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______。
(4)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________(填“种群”或“群落”,下同)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关系的变化则是在________水平上的研究。
解析:(1)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属于互利共生关系,两者互惠互利,数量曲线波动近似平行,对应曲线③;农作物与杂草,是生存能力相同的两种生物,属于种间竞争关系,对应曲线②;狐与兔属于捕食关系,兔的波动变化在前,狐的波动变化在后,对应曲线①。(2)造成②现象的原因是二者争夺相同资源且生存能力相同。(3)①为捕食关系,b死亡对a(捕食者)不利;②为种间竞争关系,b死亡对a有利;③为互利共生关系,b死亡对a不利。(4)狐死亡,有利于兔的生长。但受食物、空间限制,种内竞争加剧,又会导致数量下降,最后趋于稳定。(5)种群研究的是种内关系,而群落研究的是种间关系。
答案:(1)③ ② ① (2)共同争夺阳光、空气、水、肥等且生存能力相同 (3)② (4)先增加后减少,然后趋于稳定 (5)种群 群落
15.某生态学家取相等数目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用一种杆菌为饲料,放在某个容器中进行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培养条件相同,且这两种草履虫都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双小核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__”形,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速率在第8天时比第4天时有所________(填“增加”或“降低”),图中的K1________(填“>”“=”或“<”)K2。
(2)根据图2可知,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以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还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林区的猫头鹰和老鹰都以啮齿类动物为食,可是它们都生存了下来。该林区猫头鹰和老鹰可以共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解析:(1)由题图1可知,双小核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为“S”形,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速率在第8天时比第4天时有所降低;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的环境容纳量是K1,混合培养时的环境容纳量为K2,混合培养时由于食物和空间的限制,环境容纳量会变小,故K1>K2。(2)根据题图2可知,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完全消失,种间竞争还常表现为相互抑制。(3)老鹰在白天活动,猫头鹰在夜间活动,二者的活动时间不同,食物也不完全相同,故该林区猫头鹰和老鹰可以共存。
答案:(1)S 降低 > (2)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完全消失 相互抑制 (3)两个物种活动时间不同,两个物种的食物不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