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同步检测题(6) 群落的演替(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同步检测题(6) 群落的演替(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30 00:3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PAGE
第 1 页 共 7 页
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同步检测题
(六) 群落的演替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一个群落可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
B.在一定的条件下,“不毛之地”也有可能长成森林
C.火山爆发后在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的是一种次生演替现象
解析:选C 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A正确;在适宜的条件下,“不毛之地”也有可能经历初生演替长成森林,B正确;火山爆发后在火山岩上不存在任何生物,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错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的是一种次生演替现象,D正确。
2.在裸岩上发生的演替过程中,苔藓之所以能代替地衣,是因为(  )
A.苔藓能进一步使岩石分解,使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
B.苔藓比地衣的进化地位高,适应性比地衣强
C.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D.苔藓比地衣需要的有机物少,更适合于在裸岩上生存
解析:选C 在裸岩上首先定居的是地衣,它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使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在此基础上,苔藓才能生长起来。因为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于是就逐渐取代了地衣。
3.由于环境污染,某淡水湖曾经水草稀少,经过治理,现在水草茂盛、鱼游虾嬉、鸟戏湖面,生物资源逐渐丰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的活动仅仅改变了该湖泊群落演替的速度
B.可以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调查湖水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C.湖泊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的动、植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从曾经的水草稀少发展至现在生物资源丰富的过程属于群落次生演替
解析:选A 人类活动改变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A错误;水体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调查可以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 B正确;湖泊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的动、植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该湖由曾经的水草稀少演替至现在的水草茂盛,属于次生演替,D正确。
4.北方某草原的部分地区被开垦为玉米农田,种了几年后玉米产量低而弃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草原开垦为玉米农田属于群落演替
B.玉米农田中,由于人的管理,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
C.弃耕后该地区仍可能恢复为草原
D.草原生长的植物绝大部分是禾本科植物和阔叶草本植物
解析:选B 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因此草原开垦为玉米农田属于群落演替,A正确;玉米农田由于人的除草,物种丰富度越来越低,B错误;弃耕一段时间后,只要气候适宜,该地区仍可能恢复为草原,C正确;草原生长的植物绝大部分是禾本科植物和阔叶草本植物,D正确。
5.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
B.河流因为堵塞而成为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
C.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
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
解析:选A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来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6.江西某一坡地因持续暴雨而发生坍塌,几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这段时间该处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B.在发生坍塌后,该坡地最先出现的生物可能是地衣
C.在演替过程中灌木会逐渐取代全部草本植物
D.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有变化
解析:选D 该处原本存在植物以及植物生长的条件,经过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新的群落,属于次生演替;裸岩上最先出现的生物才是地衣;群落演替的过程是一种优势取代的过程,演替过程中灌木不会完全取代全部草本植物;人类活动往往使得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7.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在人为干扰下,可能发生⑤→①的动态变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
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解析:选C 由图示可以看出,该演替的起点是采伐迹地,原有土壤条件还保存,该地发生的是次生演替;⑤→①的动态变化也属于群落的演替,只是人为活动改变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同时也有水平结构。
8.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3个阶段中优势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株/平方米)。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物种 第1年 第5年 第10年 第15年 第20年
a 5 10 2 0 0
b 1 2 5 3 3
c 0 1 3 8 6
A.1~10年,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升高然后降低
B.1~20年,物种b逐渐成为优势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
C.1~5年,物种a种群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
D.10~15年,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相关
解析:选D 题表中只列举了3类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据此不能判断该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A错误;1~20年,物种c逐渐成为优势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B错误;1~5年,物种a种群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能获得较多的光照,环境条件适宜,C错误;10~15年,由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的遮盖,物种a获得的光照较少,可能因不能适应弱光环境而逐渐消失,D正确。
9.如图是某生态系统内种群类型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R~S时间内该生态系统可能遭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C.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
D.R时之前和T时之后,群落均未出现演替
解析:选D R~S时间内,群落可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影响,遭到破坏,但仍保留了一部分种群,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演替应属于次生演替,A、B正确;R时和T时,生物种群类型数量相同,但具体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C正确;群落演替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故R时之前和T时之后,群落均出现演替,D错误。
10.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这属于初生演替,与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不一样
B.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
C.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大
D.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是因为地衣在竞争阳光、空气中处于优势地位
解析:选D 从裸岩到乔木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B正确;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大,C正确;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是因为地衣能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D错误。
11.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解析:选A 甲、乙两地发生的演替分别是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甲地原来是森林,火灾后的森林还具备演替为森林的环境条件,经过长时间的演替,甲地可重现森林;初生演替过程中,地衣比苔藓出现的早;随着演替的进行,两地生物种类增加,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12.若将某森林中局部区域的全部乔木更换为单一乔木灰桦,在没有人为继续干预的情况下,该区域各种乔木的相对比例随时间变化结果如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物种 更换树种前占比/% 更换树种后占比/%
0年 50年 100年 150年 200年
灰桦 1 100 5 2 1 1
野生蓝果木 3 0 36 28 17 4
红枫 4 0 50 39 24 8
山毛榉 92 0 9 31 58 87
A.该区域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灰桦的数量优势在竞争中被逐渐取代
C.山毛榉的种群数量将呈“S”形增长
D.更换树种改变了该群落最终演替的方向
解析:选D 该区域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灰桦所占的百分比由100%逐渐降低为1%,即灰桦的数量优势在竞争中被逐渐取代;由于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山毛榉的种群数量将呈“S”形增长;更换前和更换后比较,更换树种并没有改变该群落最终演替的方向。
二、非选择题
13.下表是某地退耕还林后的植被变化,请据表回答:
演替时间/年 优势物种 主要物种
5 荻 草本:荻、艾蒿、黄背草、苔草等
10 牡荆 灌木:牡荆、杠柳、酸枣等
20 刺槐 乔木:刺槐、黄连木、构树等
(1)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为________,其演替速度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演替的进行,退耕地上的植被演替先后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它们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了______________。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确定群落的优势物种时,需要调查物种的种群密度。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为减小调查误差,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退耕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于保留了土壤条件,还有生物的繁殖体等,所以其演替速度比较快。(2)随着演替的进行,退耕地上的植被演替先后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群落利用光等环境资源。(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样方法;调查时应该注意随机取样、取平均值,以减小调查误差。
答案:(1)次生演替 保留了土壤条件及生物的繁殖体 (2)草本、灌木、乔木 群落的垂直结构 群落利用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3)样方法 随机取样、取平均值
14.为研究退耕还林的群落演替规律,研究者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调查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结果如图。请据图回答:
(1)如图是采用________法调查三类植物的物种数而构建的________模型,该模型说明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
(2)该地群落演替过程中,乔木的丰富度逐渐______(填“增加”或“降低”),主要原因是它在与灌木、草本的______(填种间关系)过程中,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
(3)经过了一年退耕还林的类似山区,再经过______年左右,其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大,该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__演替。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________(填“不发生变化”“提前”或“推后”)。
解析:(1)调查植物的物种数可采用样方法,对调查结果用坐标曲线的形式呈现,属数学模型,该模型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2)由退耕的土地演替到森林的过程中,乔木的丰富度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它在与灌木、草本的竞争过程中,具有更强地获得阳光的能力。(3)分析曲线图,经过了一年退耕还林的类似山区,再经过6年左右,其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大,该过程发生的是次生演替。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因为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提前。
答案:(1)样方 数学 垂直 (2)增加 种间竞争
(3)6 次生 提前
15.(2022·山东高考)在一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大量样方,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频度分级标准如表所示。在植物种类分布均匀且稳定性较高的生物群落中,各频度级植物物种数在该群落植物物种总数中的占比呈现一定的规律,如图所示。
频度 级
1%~20% A
21%~40% B
41%~60% C
61%~80% D
81%~100% E
(1)若植物甲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植物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__________级,而调查发现该频度级中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则乙的种群密度和分布范围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若某草地植物物种的频度级符合上图所示比例关系,且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16种,则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________ 种。
(3)若研究植物甲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________(填标号)。
A.甲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 B.甲的种群密度
C.甲的植株高度 D.甲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4)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可能会发生演替。群落演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一般是群落中在数量上较多、体积上较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而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因此若植物甲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植物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E级。调查发现E级中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说明植物乙在整个群落中分布范围广但数量较少。(2)由图可知,D频度级物种数所占百分比为8%,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16种,则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16÷8%=200(种)。(3)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同时也要研究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4)群落演替的原因: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常常处于变化的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淘汰。
答案:(1)E 种群密度小 分布范围广 (2)200 (3)ABCD (4)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常常处于变化的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