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同步检测题(7)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同步检测题(7)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1.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30 00:3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PAGE
第 1 页 共 5 页
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同步检测题
(七)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处在不同的营养级
B.大部分动物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解析:选D 由于一种生物可以多种生物为食,也可被多种生物摄食,因此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处于不同的营养级,A正确;大部分动物属于消费者,有些动物属于分解者,如蚯蚓,B正确;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正确;细菌并不都属于分解者,如硝化细菌等是生产者,D错误。
2.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公园中的全部菊花;②一块棉田中的所有的棉蚜;③一个果园中所有的苹果树及其无机环境;④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⑤长江中的全部生物;⑥密云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A.①③⑥        B.②④③
C.②⑤⑥ D.①⑤③
解析:选C 种群是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①中菊花不一定是同一物种;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③中没有包括全部生物;群落是一定地域中的所有生物,④不是全部生物。
3.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隐含的食物链中,至少具有的营养级数目和螳螂在此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分别是(  )
A.3个、第二营养级 B.3个、第三营养级
C.4个、第二营养级 D.4个、第三营养级
解析:选D 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该成语中隐含的食物链是植物→蝉→螳螂→黄雀,故该食物链至少有4个营养级,螳螂处于第三营养级。
4.如果在草原上使用高效灭鼠药,使鼠类在短时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受影响最大的可能是(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初级消费者 D.次级消费者
解析:选D 在一条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环环相扣,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巨大变化,紧接其后的营养级的生物马上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其他营养级也会逐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同紧接其后的营养级相比,影响要小些,而且一般要慢些。故选D。
5.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
①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②次级消费者,自养生物 ③分解者,腐生生物 ④消费者,自养生物 ⑤食草动物,异养生物 ⑥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 ⑦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⑥⑦
解析:选C 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第二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是异养生物;第三营养级是次级消费者,是异养生物;分解者是腐生生物。
6.下列有关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示的绿色植物和各种动物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种间竞争
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
解析:选A 图示的各种成分既有生物,也有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群落应指该地区所有生物的总和;题图中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不能与蝉构成种间竞争关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蛇处于第五营养级,是四级消费者。
7.下图表示南极淡水湖中部分生物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鞭毛藻和变形虫等原生动物属于生产者
B.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枝角类动物和细菌
C.图中所示成分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D.图中枝角类动物和桡足类动物是种间竞争关系
解析:选D 鞭毛藻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变形虫等原生动物属于消费者,A错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该生物关系示意图中,细菌是分解者,没有营养级别,B错误;图中所示成分只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能构成生态系统,C错误;图中枝角类动物和桡足类动物都以鞭毛藻为食,是种间竞争关系,D正确。
8.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细菌、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解析:选A 根据教材知识可知,d—蓝细菌(原核生物)属于a—生产者,e—腐生细菌(原核生物)属于b—分解者,即原核生物与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分别有交集。
9.如图为Ⅰ和Ⅱ两种生物在温度变化时耗氧量的变化情况,则两种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分别最可能是(  )
A.Ⅰ是生产者,Ⅱ是消费者
B.Ⅱ是生产者,Ⅰ是消费者
C.Ⅰ和Ⅱ都可能是消费者或生产者
D.Ⅱ只能是生产者
解析:选B 由题图可知,生物Ⅰ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耗氧量逐渐降低,说明温度越低,需要消耗越多的氧气来分解有机物,释放更多的热量来维持体温的恒定,因此生物Ⅰ应为动物,而且是恒温动物;生物Ⅱ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耗氧量逐渐升高,说明温度越低,酶的活性越低,耗氧量越低,可为变温动物,也可为植物。故选B。
10.右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B.在该食物网中,H占有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解析:选C 此食物网中,从生产者到最高级消费者,不重复的食物链有:①A→B→H;②A→C→D→H;③A→C→F→G→H;④A→E→D→H;⑤A→E→F→G→H,共5条;在该食物网的5条食物链中,H分别处于第三(链①中)、第四(链②、④中)和第五(链③、⑤中)营养级;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相对稳定,而不会有明显变化;在该食物网中,若C种群的数量下降,H可由其他食物链的生物来弥补,通过食物网中生物这种相互补偿、相互制约的自动调节机制,生态系统可维持平衡状态,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
二、非选择题
11.某生物学课外研究小组统计了野外四种生物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百分比表示)。
种类 休息 与其他物种关系 进食 其他活动
物种A 20% 15%追逐物种B 55%吃种子 10%
物种B 20% 25%被物种A追逐 45%吃种子 10%
物种C 75% 15%吃物种A 10%
物种D 75% 20%吃物种C 5%
(1)根据表中信息,试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营养结构关系。
(2)物种A、B之间的关系属于____________,物种C、A之间的关系属于________。物种C和D一天中的进食时间较短而休息时间较长,从食性角度看,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组成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除表中涉及的生态系统成分外,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物种A、物种B吃种子,属于初级消费者;物种C吃物种A,物种D吃物种C,据此写出营养结构关系。(2)物种A、物种B吃种子,属于种间竞争关系,物种A追逐物种B,可能存在捕食关系;物种C吃物种A,属于捕食关系。物种C、物种D一天中进食时间短而休息时间长,是因为它们均属于肉食性动物,食物中蛋白质、脂肪较多。(3)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答案:(1)
(2)种间竞争和捕食(种间竞争) 捕食 物种C、D均属于肉食性动物,食物中蛋白质、脂肪较多,含有的能量多 (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12.下图1表示一个人工白杨林中层食物网简图。苔类和物种C、G、I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物种A、E和F则在白杨林中部来回飞动寻找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共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___;两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因某种原因,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而较长时间内发现A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种A的食物中各种类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若除去全部物种A,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__________将成为优势种,而物种E和F数量大为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题图1中从白杨树开始的食物链有5条,从苔类开始的食物链有2条。初级消费者为B、C、G、E、F,以它们为食物的则是次级消费者,所以题图中的次级消费者是I、D、A。A以D为食物,两者又都以C、G为食物,故A和D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2)E是A的食物,但A还可以C、D、G、F为食物,所以E大量减少,对A的数量无明显影响。(3)由题图2可知,物种A的食物中C占的比例最大,故若除去全部的A,则C的数量会明显增多而成为优势种。因苔类、C、G、I都是生活在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故当C的数量明显增多,则苔类的数量减少,物种E和F会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
答案:(1)7 I、D、A A和D (2)E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由同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代替(或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C C大量繁殖,占据了白杨树中层树枝的表面,使苔类不能生长,物种E和F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