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第 1 页 共 6 页
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同步检测题
(十)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一、选择题
1.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选项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 )
A.狗利用小便气味作标记 B.蜜蜂跳舞
C.候鸟南飞 D.花香引蝶
解析:选C 狗小便中的气味分子起传递信息的作用,属于化学信息传递;“花香引蝶”与化学信息传递相关;“蜜蜂跳舞”属于生物的行为信息;“候鸟南飞”是候鸟在长途迁徙中依靠自身的电场与地球磁场的作用来确定方向和方位,属于物理信息。
2.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 )
A.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
B.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
C.当光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开花
D.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
解析:选C 光照时间对植物开花的影响,体现了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关系,并非生物的种间关系,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不同生物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体现了生物的种间关系,A项为捕食关系,B、D项为种间竞争关系。
3.①萤火虫通过闪光来互相识别;②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飞起,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③某种植物根系可以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因找不到宿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 )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的作用
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的作用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的作用
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的作用
解析:选B 实例①中的“闪光”属于物理过程,因此通过“闪光”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实例②中“急速飞起,扇动翅膀”是雄鸟发出的行为信息;实例③中植物根系分泌的化合物是一种化学物质,传递的是化学信息。
4.运用信息传递作用防治害虫的优点是( )
①可以减少农药的用量 ②防止环境污染 ③防治效果肯定好于化学防治 ④容易操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生物防治的优点:减少农药的用量、无污染、效果好且持久、成本低等。
5.烟草叶片受到某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某种挥发性的信息素,这种信息素白天会吸引此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又能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据此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烟草叶片释放的信息素在白天与夜间都会使它本身受益
B.此种蛾的幼虫与天敌之间可能是捕食关系
C.此实例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D.利用人工合成的该信息素对害虫进行控制属于生物防治
解析:选C 从题中信息可知,烟草叶片释放的信息素在白天与夜间都会使它本身受益,A正确;此种蛾的幼虫与天敌之间最可能是捕食关系,但也可能是寄生关系,B正确;此实例说明烟草能够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即通过化学信息来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C错误;利用人工合成的该信息素对害虫进行控制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
6.某研究团队发表了一项揭示蝗虫聚群成灾奥秘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鉴定出飞蝗群聚的信息素4VA(4 乙烯基苯甲醚),正是它导致了蝗虫聚群成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飞蝗群聚的信息素4VA(4 乙烯基苯甲醚)属于化学信息
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蝗虫属于生物防治
C.将蝗虫彻底诱杀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蝗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
解析:选C 飞蝗群聚的信息素4VA(4 乙烯基苯甲醚)是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利用性引诱剂诱杀蝗虫属于生物防治,B正确;将蝗虫彻底诱杀会使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降低,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蝗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的同化量,D正确。
7.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D.生物之间的捕食离不开信息传递
解析:选A 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不完全相同。
8.鼬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个事实说明( )
A.生命活动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
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所有生物都有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解析:选B 鼬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田鼠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正是这种种间捕食的信息,调节了生态系统中鼬和田鼠数量的动态平衡,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9.某农家乐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是( )
A.通过人工遮光或补光,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B.通过播放音乐和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
C.通过在田间释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D.通过人工除草、灭虫、灭鼠,减少食物链,使能量流向有经济效益的部分
解析:选D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用于提高农产品产量,如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A不符合题意;利用信息传递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通过播放音乐和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B不符合题意;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释放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这是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产品产量的措施之一, C不符合题意;通过人工除草、灭虫、灭鼠,减少食物链,使能量流向有经济效益的部分,未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D符合题意。
10.假设动物“沟通”的定义是:发信息者发出信息以改变接收信息者的行为。则下列不属于“沟通”的是( )
A.亲鸟假装翅膀受伤,以吸引天敌的注意,使其远离雏鸟
B.捕食性萤火虫模拟他种萤火虫的发光信号,以吸引该种雄虫前来,将之捕食
C.母土拨鼠发出警告叫声,使小土拨鼠及时躲避天敌
D.老鼠在草丛中跑动的声音,吸引了天敌的注意
解析:选D 根据题干中对动物“沟通”的定义,可以得出D选项不符合要求,老鼠在草丛中跑动的声音,吸引了天敌的注意,是老鼠的无意识行为,并没有改变接收信息者的行为,不属于动物的“沟通”。
11.某山坡上生长着一种灌木,这种灌木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被雨淋后溶到土壤中去,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草本植物的生长。当火灾烧尽了此类灌木,其他草本植物便乘机生长繁盛,直到此类灌木再次出现时,这种化学抑制作用又再次出现。请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类灌木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B.此类灌木释放的化学物质调节的是种内关系
C.此类灌木与它抑制的草本植物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
D.农业生产上可利用信息传递控制有害动物
解析:选B 此类灌木释放的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草本植物的生长,所以此化学物质调节的是种间关系。
1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C.信息的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
解析:选B 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特点,这属于生态系统中对物理信息传递的应用;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是其意义之一;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是“日照长短”这个物理信息对黄麻植物的刺激引起。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面两段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资料一 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 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量不到0.01 mg,但雄蚕蛾却仍可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
资料二 在防治害虫上,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效果显著。其具体做法: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
(1)资料一说明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__________信息,而不是________信息,不是由视觉引起的。
(2)资料一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蚕蛾的反应,说明性引诱剂具有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
(4)从资料二可以看出,“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害虫种群的
______率下降,降低对作物的危害。
解析:(1)据资料一可知,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而不是物理信息,不是由视觉引起的。(2)资料一说明信息的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繁衍。(3)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蚕蛾的反应,说明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4)从资料二可以看出,“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是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因此该方法是通过干扰雌雄虫的正常交尾,从而使害虫种群的出生率下降,降低对作物的危害。
答案:(1)化学 物理 (2)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3)高效 专一 (4)干扰雌雄虫的正常交尾 出生
14.某农场种植了一些粮食作物,栽培了多种果树,同时还饲养着优质的家禽、家畜等。该农场通过各种措施来提高各类农畜产品的产量。以下是该农场采取的一系列增产措施:
①根据植物的光周期特性和经济利用部分的不同,人工控制光周期使作物达到早熟、高产。
②释放过量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③家禽饲养,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④用一定频率的声波处理蔬菜、谷类作物等的种子,可以提高发芽率,获得增产。
⑤在稻田中竖立人工扎成的稻草人,风吹稻草人转动,起到驱赶鸟类的作用。
请据此回答问题。
(1)上述增产措施中,涉及的信息依次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请根据以上措施,总结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物理信息 物理信息 行为信息 (2)①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15.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蜜蜂是一种群居的益虫,蜜蜂的筑巢、采粉酿蜜等行为以及“语言”等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1)蜜蜂中的侦查蜂可在发现蜜源后,回到蜂窝内通过特殊的“语言”传达给其他同伴,如果侦查蜂跳“圆形舞”,则表明蜜源的距离很近,一般在百米之内。这种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蜜蜂可以从很多植物的花朵上采集花粉,同时也为这些植物传粉,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信息传递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Ⅱ.蜜蜂是如何发现蜜源的,我们可以进行模拟探究实验。有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究,所用的实验材料有蜜蜂100只,1枝作为常见蜜源的黄色5瓣花朵,白纸,剪刀,染料,无色且与蜜源味道相同的制剂。
组别 假设 操作步骤 预测结果 结论
1 通过花的味道识别
2 通过花的颜色识别
3 通过花的外形识别
(1)第1、2组实验传递的信息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组的“模拟花”在味道、颜色和外形上的要求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三组“模拟花”摆在蜂箱周围同时进行实验时,写出两条应该注意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组实验测量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跳舞是蜜蜂的一种行为,属于行为信息。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1)花的味道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花的颜色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2)第2组是通过花的颜色识别进行实验的,因此白纸要染成黄色,无花的味道,形状与花的不同。(3)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均要保持一致,以防止无关变量的干扰。(4)实验测定的指标是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上的蜜蜂的数目。
答案:Ⅰ.(1)行为信息 (2)调节种间关系
Ⅱ.(1)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 (2)将白纸染成花朵的颜色(黄色),无特殊的味道且形状与花朵不同 (3)“模拟花”与蜂箱的距离相等、晴天无风(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4)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模拟花)上的蜜蜂的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