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单元检测卷:第4章 人与环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单元检测卷:第4章 人与环境(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30 00:4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PAGE
第 11 页 共 11 页
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单元检测卷
第4章 人与环境
(本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的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有效减小生态足迹
B.农牧业生产中延长食物链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
C.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D.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如低碳出行、多吃素食等可有效减小生态足迹
解析:选B “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实现废弃物资源化,从而有效减小生态足迹,A正确;农牧业生产中延长食物链,会增加能量的损耗,从而增大生态足迹,B错误;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C正确;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低碳出行、多吃素食等可有效减小生态足迹,D正确。
2.下图为我国近1 000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图,请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曲线为“J”形,该曲线表明近1 000年来我国人口增长不受任何限制
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C.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D.我国资源较为丰富,受人口激增影响不大
解析:选C 该曲线图表明,我国近1 000年来人口增长接近于“J”形曲线,人口的增长受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等的限制,并非完全符合“J”形增长曲线;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数量增加;反之,人口数量减少;近1 00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人口激增;我国虽然资源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却极低。
3.
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大幅增加。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链如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B.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C.若朱鹮增加1.5 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37.5 kg(干重)
D.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解析:选B 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使野生朱鹮的适应性降低,从而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A正确;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B错误;若朱鹮增加1.5 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1.5÷20%÷20%=37.5 kg(干重),C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三类,光照属于物理信息,所以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D正确。
4.地球上几乎每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下列叙述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的是(  )
A.海洋和森林等生态系统能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的灵感
B.每个物种都维持着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C.从黄花蒿的茎叶中提取出青蒿素
D.路边生长的不知名野草以及生活在其周围的不知名昆虫
解析:选B 海洋和森林等生态系统能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的灵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每个物种都维持着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正确;从黄花蒿的茎叶中提取出青蒿素,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路边生长的不知名野草以及生活在其周围的不知名昆虫,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D错误。
5.下列有关雾霾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
B.雾霾天气影响环境温度、光照时间、pH等条件,从而破坏物种的生育与繁殖环境,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甚至物种灭绝
C.长时间、大面积、高污染的雾霾天气,易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多样性
D.有些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雾霾物质而减弱雾霾的影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选D 生物多样性是物种与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当雾霾天气影响到区域环境的温度、光照时间、pH等条件时,有可能破坏该区域部分物种的生育与繁殖环境,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甚至物种灭绝,B正确;严重情况下,如长时间、大面积、高污染的雾霾天气,易导致不同生态系统均变成几乎没有生物的地带,C正确;有些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雾霾物质,说明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6.下列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的是(  )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小于消费者的能量
C.农田通过作物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
D.向农田施用的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解析:选C 对森林的利用应是采伐量小于或等于生长量;人工鱼塘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高密度养鱼时生产者的能量肯定会小于消费者的能量,但可以通过人工补充能量来维持;在农业生产中,收获农作物时从土壤中带走多少矿质元素就必须补充多少矿质元素,否则土壤就会越来越贫瘠,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在农田中,农作物对氮肥的需要量远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中固氮生物的固氮量,必须施用大量的无机氮肥才能保持农业生产的稳产、高产,这与可持续发展是不矛盾的。
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我国规定禁渔区和休渔期,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措施未能体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成效
D.通过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以及废物的重复利用等手段可以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解析:选D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保护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或生态系统,属于就地保护,A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后,不允许人们随意进入,避免干扰生物的正常生活和栖息环境,B错误;我国规定禁渔区和休渔期,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措施,已体现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成效,C错误;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以及废物的重复利用等手段,可以降低破坏地球生态环境的速度,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D正确。
8.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选D 生态建设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而不是直接价值。
9.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苍蝇能够垂直起落和急速转变方向,这是由于苍蝇的后翅演变成一对哑铃形的平衡棒。科学家根据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出了新型导航仪。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
A.直接使用价值      B.间接使用价值
C.潜在使用价值 D.生态价值
答案:A
10.某湖泊由于富营养化而出现藻类大量繁殖的“水华”现象,若想控制藻类过度繁殖,有利于环保的处理方法是(  )
A.向水体通O2 B.向水体通CO2
C.喷洒化学杀藻剂 D.投放滤食藻类的鱼
解析:选D 环保的处理方法就是利用生态系统中已有的生物关系,遵循自然规律处理,向水体中投放滤食藻类的鱼有利于保护环境。
11.为保护某地的生态,当地群众响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理念,进行生态移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B.该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间接价值、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C.正反馈调节是该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能力
解析:选C 可持续发展追求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A正确;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该地生物也具有以上特征,B正确;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C错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能力,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
12.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解析:选B 复合菌剂中含多种微生物,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该菌剂中的微生物能降解农药,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农药被降解产生的无机物可进入农作物进行物质循环;土壤中有毒物质减少,则农田动物的种类增加,不同种动物之间的竞争增强,故害虫的数量会减少,导致优势度降低;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细胞代谢需要基因控制合成的酶的催化,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13.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如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各种微生物均属于分解者
B.该生态工程设计突出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C.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有机肥
D.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素有温度、含水量等
解析:选D 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蚯蚓、腐生微生物等属于分解者,一些寄生的细菌属于消费者,硝化细菌等自养型微生物属于生产者,A错误;该生态工程设计突出了对禽畜粪便、生活垃圾、蚓粪、残渣等的处理与利用,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B错误;土壤中的分解者将有机肥分解,可以为农作物、果树等植物的生长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但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能量主要来自光能,C错误;蚯蚓的分解作用是其代谢活动的一部分,而蚯蚓维持正常的代谢活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等条件,所以其分解处理效率受温度、含水量等影响,D正确。
14.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下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玉米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C.图中的箭头可表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
解析:选C 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将蛆蛹粪便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原理,图中箭头可表示物质循环,但不能表示能量流动;该生态工程的正常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
15.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图。 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样点低,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分析,不可能的是(  )
A.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
B.水体溶解氧较高
C.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
D.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
解析:选B 在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样点的低,其原因是随着无机磷浓度的增高,水体富营养化,浮游植物数量会增多,呼吸作用加强,导致水中的溶氧量下降,浮游动物死亡;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也会导致浮游动物数量减少;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浮游动物会因为缺少食物而数量减少;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会在生物体内积累,导致浮游动物数量减少。
16.景观式人工生态湿地兼有观赏与污水处理的功能,解决了城镇化发展带来的水污染问题。如图表示某人工湿地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流经该湿地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人工湿地中增种芦苇会呈“J”形增长并成为优势种
C.该生态湿地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了物质的循环流动和水质净化
D.合理配置植物种类可增强景观的直接价值,提高湿地的恢复力稳定性
解析:选C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及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错误。由于环境资源有限,芦苇的种群数量不会呈“J”形曲线增长,B错误。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该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利用负反馈调节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水质净化,C正确。合理配置人工湿地中的植物,会使生物多样性增加,可以提高景观的观赏效果,增强景观的直接价值;同时人工湿地中的物种丰富度有所增加,湿地的恢复力稳定性降低,抵抗力稳定性提高,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
17.(12分)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域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有一定生存优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_______。
(3)野生大熊猫分布在数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5)据观察发现某地区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显著减少。下图是科学家调查研究该地区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
①根据这些数据绘制柱状图,横轴表示每类动物受威胁的各种原因,纵轴表示数值。
②根据两类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原因,请提出你的保护建议(至少要答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在食物链中,大熊猫所处的营养级较华南虎低,获得的能量较多,因此具有较强的生存优势。(2)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属于化学信息。(3)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有利于种群间的基因交流。(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5)柱状图要标明横坐标和纵坐标,数值可由表中得到。哺乳动物和鸟类要用不同颜色的柱表示。
答案:(1)大熊猫比华南虎的营养级低,获得的能量相对较多 
(2)化学信息 (3)基因交流
(4)环境容纳量(或K值)
(5)①如右图
②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法制教育,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偷猎等(合理即可)
18.(11分)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生态工程是对________________进行修复、重建,对不适宜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2)实现可持续发展,走生态经济之路,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遵循______的原理,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3)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应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____________,使湿地依靠________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4)生态工程的实施需要因地制宜,矿区生态破坏严重,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在于植被恢复,以及植被恢复所必需的____________的重建。植被恢复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而不是种植农作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生态工程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不适宜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2)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走生态经济之路,使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应遵循循环的原理,使一个系统产生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3)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应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4)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所以在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必须考虑恢复土壤微生物群落。矿区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所以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中恢复植被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
答案:(1)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2)循环 (3)人类的干扰 自然演替 (4)土壤微生物群落 矿区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19.(11分)设计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下图为种养结合型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酵处理中的生物属于________,其分解产生的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利用,该设计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2)种养结合型设施生态农业模式需要科学的设计方案,否则会影响经济效益,你认为该系统中的“设施养殖”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等,
该设计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原理。
(3)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模式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1)畜禽粪便经过发酵变成有机肥,利用的是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该环节将上一环节的废物变成下一环节的资源,即为蔬菜等作物提供肥料,主要体现了循环原理。(2)科学设计“设施养殖”,要重点考虑该地的资源状况(如自然资源中的水资源等),还要考虑社会需求(如市场需求),以实现经济效益,该设计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3)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模式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原因是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这样不会过度开采资源,也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答案:(1)分解者 循环 (2)资源状况、社会需求 整体 (3)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
20.(12分)如图为某条小河从高山湖泊汇入大河的示意图,其中食品工厂、村庄会向小河中排污(污水中含大量有机物)。
(1)高山、河流、村庄中的生物分别属于不同的群落,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____________,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品工厂排污后,河流水体变浑浊,但是下游村庄附近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说明该河流具有__________能力;若过度排污,将导致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锐减。
(3)调查表明,村庄周围被踩踏过的地方,很难见到高大的植被,取代的是低矮的草,甚至有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河边的芦苇,不仅可以用于造纸,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价值。
解析:(1)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主要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但也有工厂、村庄排污中的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2)食品工厂排污后,河流水体变浑浊,但是下游村庄附近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说明该河流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过度排污,会使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导致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4)小河边的芦苇可以用于造纸,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
答案:(1)物种组成 太阳能及工厂、村庄排污中的有机物中的能量 (2)自我调节 生物多样性 (3)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4)直接和间接
21.(2022·湖南高考)(14分)入侵生物福寿螺适应能力强、种群繁殖速度快。为研究福寿螺与本土田螺的种间关系及福寿螺对水质的影响,开展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在饲养盒中间放置多孔挡板,不允许螺通过,将两种螺分别置于挡板两侧饲养;单独饲养为对照组。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二:在饲养盒中,以新鲜菜叶喂养福寿螺,每天清理菜叶残渣;以清洁自来水为对照组。结果如表所示。
养殖天数/d 浑浊度/FTU 总氮/(mg/L) 总磷/(mg/L)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1 10.81 0.58 14.72 7.73 0.44 0.01
3 15.54 0.31 33.16 8.37 1.27 0.01
5 23.12 1.04 72.78 9.04 2.38 0.02
7 34.44 0.46 74.02 9.35 4.12 0.01
注:水体浑浊度高表示其杂质含量高
回答下列问题:
(1)野外调查本土田螺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一结果可知,两种螺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实验二结果可知,福寿螺对水体的影响结果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福寿螺的入侵会降低本土物种丰富度 ②福寿螺对富营养化水体耐受能力低 ③福寿螺比本土田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④种群数量达到K/2时,是防治福寿螺的最佳时期
(5)福寿螺入侵所带来的危害警示我们,引种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田螺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故调查本土田螺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2)由坐标图形可以看出,随着培养天数增加,单独培养时,本土田螺与福寿螺的生存率都较高(无明显差异),混合培养时,本土田螺生存率明显下降,福寿螺生存率没有明显变化,两者属于种间竞争关系。(3)据表中数据可见,随着福寿螺养殖天数增加,水体浑浊度增加,说明水质被污染,总氮量、总磷量增加,说明引起了水体富营养化。(4)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可知,福寿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本土田螺强,更适应富营养化水体,竞争中占优势,导致本土田螺数量减少,降低本土物种丰富度。防治福寿螺需在种群数量达到K/2前进行,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没有达到最高,容易防控,故选①③。(5)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故在引入以前需要考虑物种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有无敌害及对其他物种形成敌害,还需建立外来物种引进的风险评估机制、综合治理机制及跟踪监测。
答案:(1)样方法 (2)种间竞争 (3)水体富营养化,水质被污染 (4)①③ (5)物种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有无敌害及对其他物种形成敌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