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4第四单元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4第四单元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3-08 18:00:1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21张PPT。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课程标准 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阅读教材,概述孙中山一生主要的革命活动一、弃医从政 图谋救国1、孙中山在走上民主革命道路前,发生了两次大转折。这两次大转折具体含义是什么?从“医人”到“医国”从“改良”到“革命”2、分别概述两次转变的原因。(第一次转变)民族危机的刺激;受西式教育的影响;爱国心的驱使。(第二次转变)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上书失败认清清政府本质。一、弃医从政 图谋救国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回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6月3、阅读下列材料:(1)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希望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一、弃医从政 图谋救国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戏院的演说》1903年(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就方法和目的而言)有何变化?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方法:以前是温和的改革,以后主张革命;二、创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简述兴中会的性质、斗争纲领、意义。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孙中山踏上民主革命道路2、为什么兴中会的成立是孙中山踏上民主革命道路的标志?改良→武装斗争;
斗争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二、创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3、简述中国同盟会的性质、纲领、机关报及意义。4、为什么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报》使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斗争由各地团体各自为政走向统一领导,统一纲领,统一旗帜。民生主义民权主义民族主义地位思想内涵对应的纲领内容三民主义平均地权
≠平分土地创立民国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政治的
发展核心前提5、理解三民主义的含义。二、创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6、如何评价三民主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表达了 反映了 推动了进步局限没明确反帝,没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简要概述中华民国成立的概况。纪年法:民国纪年法(1912年为民国元年)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
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
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
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
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需副署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什么原则?主权在民(2)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三权分立(3)第五条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 确立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具有反封建性。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南京临时政府和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是“悄悄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匆匆过客”吗?政治: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
颁布《临时约法》;思想: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经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是四、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2、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又进行了哪些斗争?这些斗争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你认为孙中山该何去何从?1、孙中山认为“中国发展的政治障碍已经扫除,实现了民族和民权”是否正确?(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主义”,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外来民族压迫依然存在。(2)辛亥革命后建立了共和国,通过了宪法,但是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有名无实,所以,“民权主义”并没有完成。结果 经过 起因 名称 二次
革命 护国
运动 第一次护法运动 第二次护法运动 刺杀宋教仁及“善后借款” 袁世凯复辟帝制 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 为了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1913年7月,孙中山组织发动讨袁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积极参加 孙中山于1917年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1920年底在广州重组军政府,1922年5月北伐 由于力量悬殊而失败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遭到滇、桂军阀的排挤而失败 因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而失败 四、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四、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说明孙中山的斗争已“山穷水尽疑无路”。只有改弦易辙(斗争纲领、斗争方式、力量依靠等),才有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2、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又进行了哪些斗争?这些斗争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你认为孙中山该何去何从?五、促成国共合作1、1923年孙中山先生发生了伟大转折,促成其转折的原因有哪些?孙中山坚持真理、坚持斗争的精神;
十月革命的影响;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力量的突显;
中共的帮助;
共产国际的促成。五、促成国共合作2、结合材料,列举中山先生转变的主要表现。 “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依靠工农力量,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五、促成国共合作3、阅读下列材料: 1922年8月,孙中山在《统一宣言》中指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历史意识中,正是这种意识使我们能够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尽管它过去遇到了许多破坏的力量。” 1924年孙中山北上的目的和材料中的想法一致吗?最终其理想实现了吗?六、孙中山的评价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
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
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孙中山先生的一
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
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
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 ——胡锦涛1、结合材料,评价孙中山。民主革命先行者,是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革命家。六、孙中山的评价①他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他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鞠躬尽瘁的民族精神。
③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④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
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孙中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