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矛和盾的集合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3-10 19:5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25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用★表示)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
3.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用自己的话表述清楚。
4.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板 块 一
学什么:
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怎样学:
1.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
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课件出示矛和盾的图片)
2.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产生了什么问题呢?
引导提问:什么是“集合”?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
它们是怎么结合的?结果怎样?
板 块 二
学什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怎样学: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小组中相互交流识记字形的好办法。
2、检查交流:
1)读词语:
集合 招架 紧张 固然 乌龟 自卫 进攻
炮口 坦克 合二为一 战场 大显神威 首次
乱成一团 长处 胜利者
2)小组检查,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3、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发明家把矛和盾的长处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并引出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板 块 三
学什么:
自主阅读,解决读题时提出的问题
怎样学:
1.出示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
(1)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2)矛和盾是怎么结合的呢?
(3)结果怎样?
2.学生根据以上问题,再次默读课文,小组交流,初步释疑。
(小组成员说说自己的理解,组长负责整理、归纳,推选代表准备发言)
板 块 四
学什么:
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读一读,口头组词
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部件,说说:书写时想提醒什么字?提醒什么?
矛:不是“子”加一横 盾:前两笔是平撇、竖折
般:舟字旁右边不要横出来 神:左边是示字旁
战:注意右边的写法,与“钱、浅”等比较
兵:注意笔顺 退:右边最后一笔是点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练习检测或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课题
25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用★表示)
1、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并说清发明坦克的过程。
2、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学习过程
板 块 一
学什么:
复习导入
怎样学:
回顾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继续学文,展示、交流上节课的问题。
板 块 二
学什么:
学习课文1-5自然段,解决问题
怎样学:
1.课件展示第一课时小组初探的三个问题。
2.学生全班交流。
对第一课时三个问题的理解,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概括,
要点如下:
(1)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发明家和对手比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把矛和盾结合起来。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当时的情景和产生想法的原因,并朗读句子)
(2)矛和盾是怎么结合的呢?
把盾做成铁屋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炮)。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让它会动。
(联系文中句子说说,读读)
(3)结果怎样?
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补充1916年英德战争事件,读读第5段)
3.学生归纳矛、盾、坦克的优点。
学生归纳矛的优点:
学生归纳盾的优点:
学生归纳坦克的优点:
根据以上内容说说“坦克的自我解说”:
坦克自我解说:“矛的优点是善于进攻,不善于防守;盾的优点是善于防守,不善于进攻。于是发明家就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于一身,发明了我。我的优点是既善于进攻又能自卫。小朋友,我是不是很棒啊!”
4.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1-5自然段。
板 块 三
学什么:
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怎样学:
1.课件出示课文的结尾,齐读: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教师小结写作方法:用事实说明道理。
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事例或生活中搜集到的事例,加深理解。
如:双层公共汽车、带橡皮头的铅笔、带圆珠笔的钢笔、两用的手提包……
4.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你有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小组交流,指名说说)
练习检测或拓展延伸:
1.学生搜集发明家的故事。
2.摘抄课文里的好词好句,多读几遍。
选做题:从本课生词中选用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词写话。
3、把自己随时想到的这些有益的想法记下来或画下来,叫“我的奇思妙想”。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