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一)说课稿
东方市海之南学校 侯麒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实验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4节《平移》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过程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背景分析
1.1学习任务分析
从《课程标准》看,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本套教材中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换.教科书将“平移”安排在本章最后一节,一方面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考虑引入平移变换,可以尽早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接触利用平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程标准》对平移变换的要求是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建立平移概念及探索平移性质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让学生在运动变化中寻找图形的不变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培养审美能力;能结合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材建议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平移的概念及基本性质,第二课时主要解决平移作图问题.故本节课我确立了“图形平移的特征”为教学的重点.
1.2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要理解掌握平移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必须具有图形平移的生活常识和线段相等及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储备,同时,还须具有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能力. 目前,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数学基础一般,学生的抽象概括、探索能力稍微偏弱一些.根据我班学生的这些特点,本节课的难点我确立为“理解平移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设计
1、 知识技能:①了解平移的特征,能发现特殊图案的共同特点,并能根据这个特点绘制图形;②理解平移的概念;③能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
2、 数学思考:学生经历操作、探究、归纳、总结图形平移基本特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 解决问题: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 情感态度: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确认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乐于探究.
三、课堂结构设计
本课两个重要的知识点平移的概念和性质都属于上位学习,根据它们的这种同化关系,对平移的概念宜用概念形成教学方式,性质则用发现法.我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抽象概括出平移的概念,再让学生从活动中自主探索得到平移的性质,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此,课堂结构设计如下:
四、教学媒体设计
考虑到教科书中是通过让学生动手画小雪人来发现平移的基本性质,这将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使学生做枯燥、重复性工作.所以我对性质1采取诱发学生想象力的办法,让他们自己归纳,而性质2则简化为测量长度与判定平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积极性.体现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
五、教学过程设计
5.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通过课题上字体的移动自然引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一组生活中的平移图案,再由繁入简地观察单个平移图案。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交代了本节课要研究和学习的主要问题,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求知与探索的欲望,同时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5.2引导活动,揭示知识产生过程
教 学 设 计
设 计 意 图
[活动1]
仔细观察图5.4.1中美丽的图案,回答问题:
(1) 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
(2) 下面这些图案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整个图案?若能,你能否想象出是怎么绘制的?
活动1中美丽图案,贴近学生生活,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案的移动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是大量存在的,只不过学生没有有心注意,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将激起学生主动回忆与联想.通过问题(1)引导学生从图形特点的角度去观察图案移动的共同特点. 问题(2)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问题(1)的作用从而产生动手操作的欲望.
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再次体会到许多美丽的图案是由若干个相同图案合并而成, 同时教师的操作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平移,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平移.
[活动2]
(1)观察一系列单个图形的移动
(2)提出问题:图形平移前后什么改变了,什么没有改变?
(3)引导学生归纳平移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4)学生讨论:哪些是平移?哪些不是?
(5)讲解平移和旋转的区别
(6)例题1,2
(7)强调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水平 强化学生对平移定义的理解.
通过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观看动画来为进一步探索平移的性质作好铺垫,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图形平移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抽象出平移概念做了准备.这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很容易对平移形成感性认识,但很难给出一个系统的定义。教师先提出两个针对性问题,有助于学生系统理解。
让学生自己归纳,体现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课改思想。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一般会判断失误或产生疑问,让他们在讨论中加深印象,为讲解做好铺垫。
通过课件演示精讲,让学生深刻理解平移定义,同时为以后讲旋转这一课做好准备。
.
验收教学成果,并为强调做铺垫。
给出具体问题,引出对应点。
[活动3]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给出对应点的定义
3、学生自主探究平移的性质
4、教师归纳平移的性质
学生对对应点已经有感性认识,这里给出系统的定义,帮助理解。
这是本节课重点,能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鼓励他们的探究精神。特别是平行的得出,要有根据,不能凭感觉。
对学生归纳的性质加以补充。
5.3课堂作业
(1)判断商标
(2)(3)判断图形
(4)选择题
(1)加强课本与生活的联系
(2),(3)对本课重难点加以复习巩固。
(4)对本课重要知识点的回顾。
5.4反思小结,建立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自己反思回顾:在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中,你进行了哪些思考?进行了哪些操作?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还有哪些困惑?
让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学习活动中自己的学习状况,学到的知识、方法及参与程度,同时逐渐让学生明白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探索过程.
六、教学评价设计
关注学生对平移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否独立探索而得到平移的性质,能否利用平移的性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探索平移性质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态度、表现,如能否在活动中积极主动的思考,能否积极主动地投入各项活动,是否与伙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听取他人的意见,合作中每个人的责任意识等,在总结过程中关注学生所倾注的情感,对学生及时进行鼓励,促进其学习.
课件30张PPT。 《平移》(一)说课稿
东方市海之南学校
授课者:侯麒一、背景分析
1.1学习任务分析
从《课程标准》看,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本套教材中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换.教科书将“平移”安排在本章最后一节,一方面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个方面考虑引入平移变换,可以尽早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接触利用平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程标准》对平移变换的要求是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建立平移概念及探索平移性质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让学生在运动变化中寻找图形的不变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培养审美能力;能结合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教材建议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平移的概念及基本性质,第二课时主要解决平移作图问题.故本节课我确立了“图形平移的特征”为教学的重点
1.2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要理解掌握平移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必须具有图形平移的生活常识和线段相等及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储备,同时,还须具有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能力. 目前,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数学基础一般,学生的抽象概括、探索能力稍微偏弱一些.根据我班学生的这些特点,本节课的难点我确立为“理解平移的概念”.
教学目标设计
1、 知识技能:①了解平移的特征,能发现特殊图案的共同特点,并能根据这个特点绘制图形;②理解平移的概念;③能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
2、 数学思考:学生经历操作、探究、归纳、总结图形平移基本特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 解决问题: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 情感态度: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确认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乐于探究. 三、课堂结构设计
本课两个重要的知识点平移的概念和性质都属于上位学习,根据它们的这种同化关系,对平移的概念宜用概念形成教学方式,性质则用发现法.我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抽象概括出平移的概念,再让学生从活动中自主探索得到平移的性质,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此,课堂结构设计如下: 四、教学媒体设计
考虑到教科书中是通过让学生动手画小雪人来发现平移的基本性质,这将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使学生做枯燥、重复性工作.所以我对性质1采取诱发学生想象力的办法,让他们自己归纳,而性质2则简化为测量长度与判定平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积极性.体现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 五、教学过程设计
5.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通过课题上字体的移动自然引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一组生活中的平移图案,再由繁入简地观察单个平移图案。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交代了本节课要研究和学习的主要问题,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求知与探索的欲望,同时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议一议大厦里的电梯 传送带上的箱子通过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观看动画来为进一步探索平移的性质
作好铺垫,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图形平移的感性认识,为进
一步抽象出平移概念做了准备.这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很容易对平移形成感性认识,但很难给出
一个系统的定义。教师先提出两个针对性问题,有助于学生
系统理解。让学生自己归纳,体现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
的课改思想。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一般会判断失误或产
生疑问,让他们在讨论中加深印象,为讲解做好铺垫。
通过课件演示精讲,让学生深刻理解平移定义,同时为以后
讲旋转这一课做好准备。验收教学成果,并为强调做铺垫。 你能发现平移前后两个图形相比较,什么没有改变,什么改变了?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特征: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归纳一下吧 例1:下面 2,3,4,5 幅图中那幅图
是由1平移得到的? 12345属于平移的有哪些?√××√××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 1、传送带上的电视机的形状大小在运送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变化?电梯上的人呢?2、在电梯上,如果人的手向上移动了12m,那么人的其它部位(如头部)向什么方向移动?移动了多少距离? 定义:平移后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称对应点。发现AA’∥BB’ ∥CC’,AA’=BB’ =CC’AA’BB’CC’ 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个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
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
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归纳ABCA‘B’C‘平移的性质: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2、连结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练习欣赏并说出下列各商标图案哪些是利用平移来设计的? 解:利用平移来设计的有(2)、(4)、(6) .(1) (2) (3) (4) (5) (6)练习在下面的八幅图案中,②③④⑤⑥⑦⑧中的哪个图案可以通过平移图案①得到?作业由△ABC平移而得的三角形共有多少个? 解:共有5个。作业1、平移改变的是图形的 ( )
A 位置 B 大小 C 形状 D 位置、大小和形状
2、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 ( )
A 平行 B 相等 C 平行且相等 D 既不平行,又不相等
3、经过平移,图形上每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不同 B 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C 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相同 D 无法确定 ACC(1)加强课本与生活的联系
(2)
(3)对本课重难点加以复习巩固。
(4)对本课重要知识点的回顾。 生活中的平移本课小结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的 定 义平移的 性 质再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