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最后一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3-09 08:16:33

文档简介

?
课题:最后一课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及小说的三要素;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基本情节。
2、通过阅读课文,分析小弗郎士心路历程的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那么大的变化,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
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二、教材分析
重点:
?
理清故事情节,同时在分析小弗郎士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难点:
?
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及其原因
三、教法
讲授法? 讨论与点拨法
?
四、学法
? 讨论法? 品读法
?
五、教具准备
?
?????????????????? 教学过程
??? 调整补记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每一种语言都有着自己的尊严,侮辱一种语言,就是侮辱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剥夺一种语言,就是剥夺一个民族的存在。当普鲁士人入侵阿尔萨斯,禁止法国人讲法语的时候,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还有阿尔萨斯的普通人民,他们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二、???????????时代背景简介: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1871年,法国战败,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
三、作者与作品:阿尔封斯·都德??????法国19世纪后半期小说家。
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它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
四、生字词预习检测
五、预习思考题:
1.小说中有哪些人物?
?
2.小说以什么为顺序来展开的?
?
3.故事情节按照课前 ﹑上课 ﹑下课的顺序可以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
六、谈论与思考:
质疑:小佛郎士心理历程随着环境而围绕着一个字“变”而发生那些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的?(从文中找出来并归纳)
提示:环境的变化—心理变化
七、拓展延伸:看视频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激发爱国激情
八、布置作业:
小练笔:发挥想象力“下课以后,替小弗郎士写一则日记”
?
板书设计:
?
最后一课是??????????的课
?
?
小弗郎士————环境
(心理)?????????
???????? ↘???? ↙
??? ?——?变???
?
?
教学反思:
?
?
?
?
?
?
?
?
课件24张PPT。 最后一课(法)都德?最 后 一 课学习目标 学习通过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对汉语的热爱。?
课文是 国作家 写的。
小弗郎士生活的小镇原属 国,后被 占领, 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只许教 语,今天是最后一堂 课。 法
都德法普鲁士柏林德法语 1、注意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的不同;3、注意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共同 特点。
2、注意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变化;
看图复述课文:123456一、(1~6)序幕。
二、(7~10)开端。
三、(11~23)发展。
四、(24~29)高潮和结局。
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上学路上 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第一阶段(上学路上) “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幼稚 怕骂第二阶段(课前) 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 平日上课最后一课上课前,开课桌,关课桌,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
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一切偏安安静静地,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上课前,学生们已经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
桌子上紧敲,“静一点,静一点”……
平时我迟到,会遭到韩麦尔先生的责骂。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今天迟到,韩麦尔先生却温和地叫我快坐好。
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的穿戴。气 氛学生老 师第二阶段(课前)


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
—吃惊、诧异第三阶段(课上) ——难过、懊悔 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第四阶段(下课) ——悲愤、懂事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 小弗郎士的心路历程: 上学的 路上上课之前知道是最后一课上课时怕骂、贪玩 吃惊、诧异 难过、懊悔 悲愤、懂事 (幼稚) (成熟) 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 了哪些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1、外貌描写:
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2、神态描写: 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 3、动作描写 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4、语言描写 用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了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韩麦尔先生的感情变化 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让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才能够代表千千万万的法国人,他那热烈深沉的爱国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 最后一课 小弗郎士
(心理) 韩麦尔先生
(外貌、语言、
动作、神态)变化亡国痛民族恨爱国情贪玩—诧异—难过—懂事深情—思索—悲愤爱国,首先学好母语。努力学习,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