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选修4第六单元第二课影响世界进程的科学巨人(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选修4第六单元第二课影响世界进程的科学巨人(共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3-09 21:0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7张PPT。江阴文庙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论语?颜渊》
“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语》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五句《论语》经典名句
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 讨论:一顿饭的问题小孔是个穷人家的孩子,经过三年的艰苦与努力,考上了重点大学。父亲在开学那天陪送小孔去那个人山人海的大学,在饭店吃饭的时候,由于人多,饭店老板漏收了小孔父亲的饭钱。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如果是孔子,你想他会怎么做?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程标准》要求: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一、孔子生平自学礼乐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身文教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前479年(春秋末年) 鲁国人 今山东曲阜。经历丰富,生活惨淡。3岁丧父家境贫寒17岁丧母基层阅历委吏仓库保管员乘田畜牧场场长吹鼓手“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卑”、“贱”对孔子思想的影响?称呼:
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世界文化名人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论语·子罕》1、孔子一生追求礼乐,体现孔子的何种精神?
2、孔子为何幼年立志学礼乐?你认为与什么有关?
3、孔子“从政失败以及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反映了什么?
4、……
思-悟生长环境、个人因素、社会现实、现实遭遇孔子的主张不适合统治者统治的需要,没有反映时代的要求。孔子任鲁国司寇像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问题探究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为什么他的主张却不被统治者采纳呢?公元前492年(鲁哀公三年)。孔子自谓“六十而耳顺”。 60岁的孔子过郑国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 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诗经》书影《周礼》书影《六经》“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七略》1.儒家思想产生背景
——社会大变革(经济、政治、阶级、思想)
2、目的:
3.儒家思想核心内容
礼:
仁:
中庸:二、开创儒家思想(大思想家)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时代背景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土地私有。在这以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充满新与旧的矛盾。……人际关系紧张。
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成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礼”的思想:(1)含义:“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2)礼的实践方法:对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
对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形成西周时天下安定局面,避免春秋时天下动乱局面。克己复礼 评价: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仁”的思想——核心含义:“爱人”人—人(伦理范畴 )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标准。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论语》“克己复礼为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 表现:对于统治阶级:“为政以德”——民本思想对于普通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
仁爱有等级,孔子提倡仁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自己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通达事理。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 仁者爱人。
子曰: 仁远乎哉,我欲仁,
斯仁至矣。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曰:恭、宽、信、敏、惠。 厩(马圈)焚。子退,曰:“伤人乎? ”不问马。
——《论语·乡党》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中庸之道思考:仁与礼的关系怎样?礼仁关系:礼:等级规范; 仁:人际关系
礼 √ 仁 Χ ——矛盾激化
礼 Χ 仁 √ ——模糊上下尊卑“礼中有仁,仁中有礼”,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会安定的统治秩序 a、中庸的含义: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b、达到中庸的做法:“和而不同”中庸:协调礼和仁的方法4、儒家思想的影响:
孔子开创儒家思想,后来董仲舒改造了新儒学,西汉成正统思想,对于巩固封建国家大一统起积极作用;但发展至宋明阶段,阻碍社会进步。孔子“中庸之道”的应用?政治:为政宽缓,纠之以猛。哲学:敬鬼神而远之。人性:性相近,习相远也。义利:见利思义。审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个人修养: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探究: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孔子的中庸思想?它是
不讲原则吗?是墙头草两边倒吗? “中庸” 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
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宽广胸襟和“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是具有永久的真理性和现实主义的伟大思想。
我们可以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偏激教训中,体会到孔子这一思想的深刻性。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方面体现了“仁”?1、教学形式:
2.教育对象:
3.教育目的:
4.教学方法:
5.教学内容:
6.教学成果:六经三、古代大教育家有教无类“成人”、成“君子”因材施教,言传身教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的教材创办私学,打破官方垄断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孔子不仕,退休诗书(图)整理编撰“六经”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对古代政治: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一统
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中四、对后世的影响(1)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联系必修Ⅲ相关史实:孟子、荀子、汉武帝等思考讨论:追寻身边的孔子
孔子离开我们已二千多年了,但他的思想已化作涓涓细流,流淌在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中,活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之中。我们口头上的许多人生格言,会发现它原来出自孔子之口!请试着收集时下与孔子有关的人生格言。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个人修养: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虽非帝王,但历代帝王皆以孔子的思想治国,故敬奉为先帝,特做帝王像 山东曲阜祭孔仪式 (2)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
打破贵族对文化垄断,有利于教育普及民间。教育思想主张影响至今。(3)孔子学说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亚洲越南河内文庙正门 伏尔泰在孔夫子石像下写下了如下的四行字,以表达他对这位圣贤的尊敬心情。
“他是唯一有益理智的表现者,从未使世界迷惑,而是照亮了方向,他仅以圣贤而从未以先知的口吻讲话,但大家认为他是圣贤,甚至在全国也如此。”
——[法]安田朴:《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对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启蒙思想家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瑞典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文博士 对当今世界  一个企业家必须做到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自己的工作就是要通过《论语》来提高商人的道德,使商人明晓“取之有道”的道理;同时又要让其他人知道“求利”其实并不违背“至圣先师”的古训,尽可以放手追求“阳光下的利益”,而不必以为与道德有亏。——日本“实业之父”涩泽荣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以孔子学说讨论有毒奶粉事件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 组图: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 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 大思想家:提出“仁”、“礼”、“中庸”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重要思想
大教育家:开创私人办学先河,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和一系列教育理念
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晚年整理文化典籍:《六经》
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孔子及其说学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总结 孔子被尊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他被后人尊称为至圣、万世师
表,一已之力,铸就华夏子民的心理模式.1、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向瓦解封建制度正在确立,战乱频繁,新兴地主阶级急需强有力的手段来巩固新生的政权。 儒家思想提倡“仁”、德治、维护周礼,这些主张无助于统一,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需求,必然受到冷落。2、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强盛,为维护封建大一统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思想体系。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 “独尊”。3、汉到明清:儒家学说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符合了统治阶级禁锢士人思想、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千方百计的维护 4、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5、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薄弱,资产阶级维新派由于自身政治上的软弱性,不敢公开同封建正 统思想对立,因此把孔子装扮成托古改制的先师,借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制造理论依据,减少变法阻力,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 6、袁大搞“尊孔复古”逆流,封建复辟、专制思想泛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7、“文革”时期,“四人帮”反对周恩来解放老干部以及稳定社会秩序的努力,借“批林批孔”来影射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