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追求真理,不断探索,愈挫愈勇。下列符合他探索历程的是( )
①从倡导民主共和到接受社会主义②从承认封建剥削到主张彻底铲除封建制度 ③从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到反帝④从不发动群众到认识发动工农群众的重要性
A.①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
2.在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方面,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采取的斗争方式有 ①
议会斗争(政党政治)②法律手段③暴力手段④经济手段(抵制日货等)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3.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
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
A.辛亥革命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颁布
4.孙中山从“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客观上反映了( )
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强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③④
5.孙中山曾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的做法中
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①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②上书李鸿章要求
变法改良③将临时大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④改组国民党,促成国共合作(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护国运动 ②“二次革命” ③袁世凯称帝 ④护法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③
7.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 ( )
A.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帝制 B.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
C.传播民族、科学思想 D.维护共和体制和《临时约法》
8.新三民主义能够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是因为
A.孙中山提倡的 B.有了共同的阶段斗争目标
C.是国民党的指导思想 D.明确了反帝要求
9.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 ( )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③驱除鞑虏,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③ B.②④ C. ①② D.②③
10.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中,最能体现其自治目标的是( )
A.放弃英国殖民当局授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
B.抵制英国人的立法机关和法院,建立新的裁决法庭
C抵制英国恢复手工纺织 D.发动群众展开抗税斗争
11.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B.争取印度的自治
C.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 D.提高印度民族自尊心
12.下列有关于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评价正确的是:( )
①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 ②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了人民团结
③为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 ④束缚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包含了经济方面的斗争,他提倡的经济自主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
A.抵制英货 B.开展家庭纺织运动 C.进行抗税斗争 D.自制食盐
14.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
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
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诗人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 )
①多次组织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国父”
③领导印度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④创立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成为宝贵思想财富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④
15.凯末尔曾说过:“为了拯救国家,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摧毁从政府机器到国民精神的一切,并树立新的东西”。下列反映其理论的措施包括( )
①废除土耳其政教合一的政体 ②革新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
③效仿西方的法律法规 ④改革文字,用阿拉伯字母拼写土耳其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6.一战后,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十月革命的推动 B.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
C.凯末尔非凡的胆略和智慧 D.土耳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意识和团结对敌
17.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凯末尔政府的改革( )
①促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国家复兴和现代化道路 ②代表土耳其民族资产阶级利益③使文化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④中心内容是反帝反封建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② D. ①②④
18.甘地和凯末尔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最大的区别在于( )
A.领导阶级不同 B.斗争手段不同
C.斗争任务不同 D.斗争结局不同
19.孙中山、甘地和凯末尔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主要是因为( )
A.领导本国人民实现了历史巨变 B.实现与友党的合作
C.领导人民大力发展经济 D.与殖民统治者进行坚决斗争
20.一战结束后,孙中山、甘地、凯末尔思想的共同点是 ( )
A.学习苏俄 B.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C.主张武装斗争 D.具有反宗教的世俗主义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 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
材料二 :……宣言如下:
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二、……
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 一体保护
——《同盟会革命方略?? 对外宣言》
材料三:(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个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孙中山所谓的“三样目的”,概括地说要达到什么目标?所谓“至完美的国家”又是什么意思?
(2)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因何未能建立“至完美”的国家?
(3)从材料三反映出的孙中山的主张相对旧三民主义,有哪些新的发展?其原因是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式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二 1920年8月1日,为了抗议英国等战胜国强加给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甘地第一次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合作”的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纺车运动以抵制英国货物泛滥。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 ——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贾?尼赫鲁记述道:“曹里曹拉事件后,我们的运动突然停止,我想国大党的著名领袖差不多全都愤慨,只有甘地例外。┅┅年轻人当然更加激动。”“难道我们必须使三亿多印度人受了关于非暴力行动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后才能前进吗?即令如此,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敢说,我们在警察极度挑衅下还能十分斯斯文文吗?即令我们办得到,但是那些打进我们运动中来的暗探和内奸采取暴力行动或煽动别人从事暴力活动,我们对这种人有什么办法呢?如果这是非暴力运动的惟一条件,那么非暴力的抵抗方法必然失败。”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实际原因又是什么?
(2)据材料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是什么?“不合作”的范围涉及哪些具体的社会部门或领域?
(3)据材料三,概括“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4)有人认为:“非暴力”抵抗运动实际上是号召群众逃避斗争,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和看法。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 DBCAC 6-10: BDBCB
11-15:BDBBC 16-20:DABAB
二.非选择题:
21.(1)推翻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
(3)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新内容。
原因是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共和苏联的帮助。
22.(1)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认识到了印度的力量。印度经济发展落后、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与英国相比经济军事实力悬殊;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动
摇性和妥协性;以往民族起义遭失败。
(2)争取自治。立法、行政、司法、教育、手工业、税务等。
(3)国大党内部出现严重意见分歧;非暴力抵抗方法不适应运动发展和斗争需要。
(4)否。“非暴力”抵抗运动虽然束缚了群众斗争的主动性,限制了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范围,但它仍具有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正义性质,对英国殖民统治有巨大的打击作用;它是一种特殊的斗争形式,但不是逃避斗争;其在一定程度上的软弱性是由印度经济落后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