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我的母亲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3-09 08:3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
有这样一位母亲, 23岁就守了寡。她没有读过书,却千方百计地送儿子读书。儿子留学美国,她独立撑持门户,一切亲戚庆吊往来,人情南北,负担委实不轻,乃至靠抵当首饰过年。恰巧这时,族中有个人因家庭败落,愿将《图书集成》一部大书减价出售。母亲知道儿子想得到这部书,便借钱买下了。
这位宁肯自己遭受困窘,却处处为儿子设想的母亲是谁呢?她就是现代诗人、著名学者胡适的母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人生经历,去感受母爱的力量。
我的母亲胡适胡适(1891-1962), 原名胡洪骍(xīnɡ),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诗人、学者。 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任北京大学教授。出版了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l923年与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 他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文学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胡适还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
胡适27岁当清华大学教授,一生得过35个博士学位。《两只蝴蝶》(《朋友》)
“两个黄蝴蝶,
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
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
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
天上太孤单。” 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1916 金 年8月23日胡适写了首诗叫《朋友》,据说是我国第一首白话诗这首诗,讲平仄,讲对偶,行文自由,意象清新,诗意浅露,格调不算高雅,但在当时封建禁锢几千年余威未尽的情况下,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大胆创新。 冯顺弟 年幼时勤快贤惠。16岁嫁到胡家(胡传的前妻曹氏已死了十多年,儿女都已长大,胡传当时48岁.)婚后第二年,生下胡适。
胡适三岁时,胡传病逝。她23岁守寡,终年46岁,一直守了23年的寡。胡适故居 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
上海求学,9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
巨大的深刻的无以替代的影响。掌 握 字 词绰号 文绉绉 眼翳 抽屉 管束
轻薄 庶祖母 吹笙 摹画 舔去 侮辱chuò zhōu yì tì shùbóshùshēngmóti ǎ nw ǔ读课文,思考问题。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或品质?
2、口头练习:母亲是一个 的人 ,因为文中第 段写到 。
3、作者对母亲的情感是怎样的?从哪些文字可以看出来?爱母之情,敬母之意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先母行述》 ……先母以清光绪己丑来归,时年十七……
先母遭此大变时,仅二十三岁……以少年作后母,周旋诸子诸妇之间,其困苦艰难有非外人所能喻者。……
先母自奉极菲薄,而待人接物必求丰厚。……
先君遗命必令适读书。先母督责至严……
……是时诸兄虽各立门户,然一切亲戚庆吊往来,均先母一身…… 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生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
诀乃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1、课文标题是“我的母亲”,而开头3段只有一句话提到母亲,其内容好像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2、 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景?思考探究 1、课文标题是“我的母亲”,而开头3段只有一句话提到母亲,其内容好像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突出了母亲在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作用。不仅为写母亲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景?

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上。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问题探究再读课文,体会细节。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请说说文中最让你感动的细节。赏析品味
①写母亲对我的管教(如“早省”、“罚跪”),表现了她对我既严格又慈爱(如“舔病眼” ),即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与下文写母亲对大哥、大嫂们的态度形成对比) ②写母亲在除夕夜如何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表现了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衬托手法)看看这位母亲的个性表现在哪些地方?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 研读赏析:认识母亲 ④写母亲人格受侮辱非常生气,直叫那说话不负责任的五叔认错赔罪才罢休。表现了母亲的“刚气”。(与上文的容忍、温和形成对比) ③ 写母亲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表现了母亲的容忍、温和。 (用她们的表现来反衬母亲,衬托手法)品味词语的分寸感(课后研讨):1、用“不能不”这个双重否定和后面的“算是”连起来表达一种主观上 的肯定,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绝对。2、表现作者谦逊的态度,和后面的“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对应,侧面说明母亲给“我”的教益非常大。3、胡适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凭着它的平实。 试对作者母亲为人、教子的方式发表一点评论.问题探究 ⑵ 教子严格严厉,是因为丈夫去世早,孩子是她唯一的寄托和希望,深感教子责任重大,爱之深则责之切,这可理解. ⑴ 母亲在为人处事方面,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 ⑶母亲宽以待人,严以教子的品性对作者的影响非常大,让作者学会了待人接物和气,宽恕体谅他人,学习勤奋守时,做人自省自律.母亲身上带着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的烙印,对她的评价,可能是仁者见仁.但“可怜天下父母心”在任何时代都是相通的,这位体现中国传统美德的母亲,在今天仍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激起我们情感上的共鸣. ⑷母亲是旧社会传统的“良母”典型,她的美好品德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她的一些思想观念并不完全符合新时代女性的价值取向,不能毫无保留地加以提倡.问题探究总评: 本文是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与敬爱.爱的感情贯穿全文.文章主旨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我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 由更重要。”
胡适名言——老舍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我的。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老舍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母亲的诠释
仔细想想,原来mother一词是可以这样解释的:M (many):妈妈给了我很多很多
O (old):妈妈为我操心,白发已爬上了您的头T (tears):您为我流过不少泪
H (heart):您有一颗慈祥温暖的心E (eyes):您注视我的目光总是充满着爱.
R (right):您从不欺骗我们,教导我们去做正确的事情.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的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 !母亲是一艘大船
载着我们驶向大海
去追寻生命的奥秘
去探索世界的神奇
母亲是一座高山
蕴藏着万物
哺育我们成长
强壮我们的身心
母亲是一缕春风
吹生着世界万物
盈盈的步履间
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母亲是丝丝春雨
滋润着大地万物
啊!母亲 我爱你
你是我心中永远的挚爱 比较阅读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推荐篇目:
老舍《我的母亲》 。
邹韬奋《我的母亲》 。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赵丽宏《母亲和书》。 请将你记忆最深或最让你感动的一件事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浓浓的母爱.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