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图文共赏探古韵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设置幻灯片背景。
2.学会使用母版提高制作效率。
3.能够合理使用图片、艺术字增强作品的美感。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使用图片、颜色、图案填充背景。
2.插入图片,调整图片的位置和大小。
3.插入艺术字,设置艺术字的属性。
4.设计并应用母版。
教学难点:合理设置艺术字的属性和设计母版。
对于插入图片和艺术字的操作在WPS文字单元已经学习过,教师要在上一单元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地设计探究任务,让学生能够区分用图片填充作为背景和插入图片作为背景的区别,熟练掌握艺术字“属性”任务窗格中的形状选项和文本选项,会使用填充、线条、阴影、三维效果来美化艺术字,从而设计出个性化的作品。对于母版,可以通过分析、设计、比较三个环节来更好地理解。
三、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
软件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WPS演示软件。
硬件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仅有文字的演示文稿、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相关图片素材。
四、教学建议
因为学生操作能力的不同,建议教师在局域网中为学生提供相关素材和作品样例,方便学生随时增加素材、修改作品。
图片和艺术字是WPS演示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视觉元素。恰当地使用图片和艺术字,可以使作品主题更突出,内容更具有表现力。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只有文字的演示文稿和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让学生感受并说出两者的不同,明确背景、图片、艺术字对多媒体作品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一)巧用背景增效果
在该部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填充效果,通过纯色填充、渐变填充、纹理填充、图案填充、图片填充等效果的设置,了解各类效果的适用范围。学会把幻灯片中的背景另存为图片。
(二)图文并茂我在行
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切合主题的图片,让图片和文字互相陪衬、相得益彰。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探究“图片工具”的使用,如裁剪图片、设置透明色、锁定纵横比调整图片大小、设置图片效果等。当一个幻灯片中有多张图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图片的对齐方式、叠放次序、组合等操作,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创作灵感。
插入的图片包括四类:“来自文件(P)...”“在线图片(I)...”“分页插入图片(S)...”“来自手机(M)...”。
“在线图片”提供了付费图片和免费图片,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求使用“办公专区”的免费图片,让学生探究把自己常用的、喜欢的图片收藏起来,方便以后使用。收藏过和购买过的图片可以在“我的图片”中快速找到。
如果想要批量插入图片,一张图片对应一张幻灯片,可以使用“分页插入图片(S)··.”来快速实现。
在此教师要强调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和设置幻灯片背景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三)标题文字更艺术
上节课已经学习了插入文本框,为了突出每张幻灯片的主题,可以插入艺术字使标题更醒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两种方法插入艺术字,如:直接单击“插入”选项卡中的“艺术字”,或者参考教材中的“教你一招”将文本框中的文字变成艺术字。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相同的问题,让他们知道相同的操作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完成,通过比较、亲身实践就能体会到各种方法的优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艺术字属性的设置,要让学生能够区分“形状选项”和“文本选项”中的填充、线条、效果的不同。建议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多让学生实践探究,尝试独立完成美化文字的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四)巧用母版提效率
该部分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母版。母版实际上也是一类特殊的幻灯片,使用幻灯片母版可以统一幻灯片的呈现风格,使之有一致的美感。制作好的母版可以应用到当前演示文稿的多张幻灯片中,也可以应用到别的演示文稿中,不用重新制作一遍。让学生观察实例演示文稿中哪些幻灯片有相同的元素。教师打开母版视图,演示如何设计个性化的母版。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的实践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巩固提升”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美化“家乡民俗”演示文稿,达到巩固提升的效果。
五、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依据SOLO分类评价理论进行过程性评价和作品的结果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