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饱了吗?”“饱了。”
“你饱了吗?”“我饱了。”
“就在河里洗碗?”
“就在河里洗碗。”
“困吗?”“不困。”
这些对话有什么特点?
你能探索到对话的人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曹文轩
16 孤独之旅
曹文轩江苏盐城人,当代著名作家,精擅儿童文学,有
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本文
节选自《草房子》第八章。
【作家作品】
《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年),是中国
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它以九章二十
余万字的篇幅,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
描绘了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
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
【故事背景】
一心想发大财的杜小康的父亲杜雍和用几代人积累下的财富
买了一条运货的大船,用这些年赚得的一大笔钱加上从别人那里
贷了一笔款,去城里买了一大船既便宜又好的货,打算回家慢慢
卖出去,赚出一笔更大的钱来。但回家途中,他因过于兴奋,喝
了点酒,加上扯足了风帆,在河弯处与一个拖了七八条大铁船的
大拖驳相撞,结果船毁了,货没了,人也因此病倒了。
于是爱读书的杜小康被迫辍学,想法为父亲治病。当杜雍和
能下床走路时,他又萌发了让“红门”重新焕发光彩的信心。这
年的春天,他又筹集了一笔钱,从鸭坊买下了500 只小鸭,想靠
自己年轻时的放鸭经验东山再起……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测
1.字音字形
xī( )闹 纯cuì( ) mì( )食
liáo( )逗 撅( )断 犬fèi( )
zhèn( )奋 xiù( )觉 旧茬( )
qū( )除 chuíliàn ( ) 磨难( )
肥硕( ) máng( )然 chóu mì( )
掺( )杂 永恒( ) 胆qiè( )
逃窜( ) chuō( )破 给予( )
juàn( )意 一缕( ) língdīng( )
juē
粹
撩
嬉
觅
吠
嗅
chá
驱
锤炼
shuò
茫
稠密
chān
héng
怯
cuàn
戳
jǐ yǔ
倦
lǚ
伶仃
振
nàn
:挑逗,招惹。
:放在一边,不予理睬。
: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模模糊糊,不清楚。也可指人意识不十分
清晰或事物界限不清。
2.根据注释写词语
撩逗
置之不理
歇斯底里
一落千丈
朦朦胧胧
二、自学自研:思考批注
(一)自学自研:阅读课文,思考批注:
1.勾画出自然段(52段)。
2.浏览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成长阶段 心理变化过程 写心理变化的语句
行程初期
途中
到达放鸭地点
放鸭初期
放鸭中期
经历了暴风雨
八月的一天清晨
拒绝去放鸭
茫然
恐惧、胆怯
寂寞、孤独、想家
仍然寂寞,逐渐习惯
安定、从容
欣喜
“我不去放鸭了”
“带着哭腔”
“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
“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有一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
“紧紧地挨着父亲”
“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
“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又想起母亲……但他没有哭”
“惊喜地跑过去”
三、合作共研,思考交流
(一)理清小说思路:
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交代背景,杜小康因家道中落不得不辍学跟随
父亲去放鸭。
杜小康随父亲踏上放鸭之路,开始孤独之旅。
写杜小康在放鸭、丢鸭、找鸭的过程中成长。
杜小康在芦荡放鸭过程中经历重重磨难,
这磨难使他逐渐坚强并成长起来。
开端(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
-52
-
②-
①
四、巩固小结
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名叫杜小康的孩子在陌生芦荡里
孤独地放鸭而逐渐成长起来的故事,告诉我们:
人应该在孤独中磨炼自己,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才
会长大、成熟、坚强。
小结:
结构梳理:回顾课文主要情节,体会主人公心路历程。
家道破落,辍学放鸭
离开油麻地
放鸭芦苇荡
安顿之后
遭遇暴风雨,勇敢找鸭
收获鸭蛋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无助
茫然
恐惧
害怕
胆怯
孤寂
长大
惊喜
不再恐慌
坚强成熟
在孤独中成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从人物刻画和景物描写中,感受无处不在的“孤独”,
理解景物描写对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情感心理的作用。
2.通过给课文补插图,感受小说的文本特色和主旨。
(一)体会:
无处不在的孤独
失学离家的无奈
无家可归的恐惧
未知未来的迷茫
无声世界的孤寂
陌生环境的空荡
没有依靠的恐惧
无话可说的恐慌
困难来临的无助
(二)构思插图——体验孤独的蜕变
阅读课文第36-48自然段,如果请你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你会为哪句话配图?
1.请描述一下插图画面,说说理由。
动作:
外貌:
背景:
意图:
表现杜小康的坚强、勇敢。
手拨芦苇;追、扑、呼唤的样子
一脸伤痕,冻得发紫的嘴唇,戳破的脚。
黑色折断的芦苇、黑色河水、暴风雨(暗色调)
1.如何理解“前行是纯粹的”这句话(第6段)?
(三)思考体会
“纯粹”表明前行速度之快,强调了父子俩离开油麻地
是不可改变的,前行是绝对的,哪怕有痛苦,有磨难;也
暗指前行的单调、孤寂;同时也含蓄地说明了父子俩面对
生活是别无选择的。
2.极致的孤独,对人物来说意味着什么?(第28、29段)
极致的孤独,对人物来说,意味着他的世界是孤寂
单调的,意味着他是与世隔绝的。
3.第27段与前面哪些地方相照应?
①与第1段杜小康失学,随父亲离开油麻地去放鸭相照应;
②与前面第12段、13段杜小康父子所处的环境相照应;
③与前面第15段鸭们所处的环境相照应;
④前面第21段描写的芦荡相照应。
4.“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第46段),那是什么?
这是委屈的哭,因为这样艰辛的生活本不应该由他这样
幼小的心灵和身体承担的;
这也是激动的哭,在承受了这样的磨难之后,他觉得自
己长大了、坚强了。
杜小康不仅战胜了大自然给他的磨难,也战胜了内心的
无助和孤独。
小说由此提出一个命题:
一个人是否成熟,就在于他能否面对现实,如何面对现实。
(四)环境描写
鸭群
芦苇荡
暴风雨
1.勾画描写鸭子的语句,体会相关描写的作用。
起初:
途中:
暴风雨中:
结尾:
在杜雍和的驱赶下,“奋勇向前推进”显得坚定,与杜家
父子的不安形成对比。
开始对陌生的环境心生畏怯,“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
的漂游者了。它们将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条唯一能
使它们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侧面表现杜家父子的慌张。
十分恐慌,四散奔逃,当杜小康找到它们时,反过来依
附着他,“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反衬杜小
康的成长。
长成了漂亮的大鸭,开始下蛋,象征着主人公的成熟。
鸭子的心理其实就是主人公心理的写照,它的成长过程也
反映了主人公的成长过程。
作用:
2.芦荡
(21段)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
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
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
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
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一种永远逃不走的
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24段)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
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
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
去用劲嗅着。
害怕、胆怯、恐慌
安
静
杜小康心理变化的见证
3.暴风雨(第36段)
这段环境描写,按事物发展顺序写“天阴——天黑——
雷滚——雨下——苇断”,把暴风雨之势渲染到极点,推动
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鸭逃人找”做铺垫,预示着杜小康
将经受一次成长的洗礼。
在这场风雨中杜小康战胜了孤独,战胜了恐惧,战胜了
恶劣的环境,他长大了,坚强了,烘托出杜小康坚强、勇敢
的性格。
暴风雨是杜小康成长的一个机会和舞台。
(第47段)环境描写: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
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
又是那么的明亮。
这段环境描写与前文暴风雨来临时的环境描写形成鲜明
的对比。雨过天晴,天空格外的蓝,月亮也特别明亮,这种
美好的景色,恰恰衬托出主人公经历了暴风雨洗礼后,那种
轻松、喜悦和平静的心情,从而突出表现了杜小康从此变得
对生活更加热爱了,面对生活的考验他更加坚强了。
(五)人物刻画
思考:与之前的茫然、恐惧相比,暴风雨中的杜小康
表现是怎样的(勾画文中句子)?体会他的变化。
“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
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
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
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
“拨”“追”等动词,写了在鸭群四散的情况下,杜小康
不顾一切地去追赶鸭群的勇敢举动。脸被割破,脚被戳伤,
杜小康也“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长大”了。
【小结】
1.环境描写的作用
鸭群:
芦苇荡:
暴风雨:
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见证了杜小康心理变化的过程
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烘托心情
渲染气氛
推动情节发展
2.“孤独之旅”的含义
“孤独之旅”不仅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因
失去交流的环境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以及对陌生环境和
未来前途的恐慌之感,还有杜小康从孤独、寂寞、恐慌
到坚强、勇敢、镇定、努力奋斗的人生成长历程。
【主题思想】
小说通过写杜小康经历孤独与寂寞,在暴风雨中坚强
成熟起来的故事,高度赞扬了杜小康生活上能吃苦、在精
神上耐得住寂寞的顽强毅力,告诉少男少女们:
人生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下历练,需要在孤寂中磨炼,
这样才能长大成人。
课后延伸
(一)写格言——感悟小说主旨
每个人的生命都无法回避暴风雨、孤独的苦难,请
你结合阅读本文的体会,以“孤独”和“成长”为关键
词,写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如:孤独是……,让人……
孤独是沉默的小诗,它让人心灵充实,思绪飞扬。
孤独是苦涩的良药,它让人病痛消除,重新起航。
孤独是成长的舞台,它让人意志坚定,不惧风雨。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
——巴尔扎克
好的木材并不在顺境中生长;风越强,树越壮。
——马里欧特
在寒冷中颤抖过的人倍觉太阳的温暖,经历过各种
人生烦恼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贵。
—— 怀特曼
2.素材积累——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