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张PPT)
泼水节
pō
泼
pō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发”的竖撇要靠左写。
组词:泼水 撒泼
造句: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人民互相泼水庆祝。
傣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大约在公历的四月中旬(清明节前后),一般持续3至7天。它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广、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节日期间,傣族男女老幼皆沐浴盛装,拜佛诵经,并举行赛龙舟、丢包、泼水祝福等活动。听傣族人说,身上被泼到的水越多,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
忘
wàng
书写指导:上小下大,第一笔点,和心的第二点都在竖中线,第三笔折在横中线上。
组词:难忘 忘却
造句:1961年泼水节特别令人难忘。
17.难忘的泼水节
阅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主要讲了哪一年的泼水节?
(3)这一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之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我会读
泼水节 民族 敲鼓 龙船 行驶
笑容 盛满 银碗 祝福 健康
长寿 铺成 踩着 一年一度
pō
mín
zú
qiāo
lóng
shǐ
róng
chéng
wǎn
zhù
fú
jiàn
kāng
shòu
pū
cǎi
dù
龙船驶过江面
lónɡ shǐ
银碗盛满清水
wǎn chénɡ
盛
chénɡ(盛水 盛饭)
shènɡ(盛开 茂盛)
敲着象脚鼓点
qiāo
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
cǎi
pū
铺
pū(铺路 铺满)
pù(当铺 铺子)
我会读
泼水节 民族 敲鼓 龙船 行驶
笑容 盛满 银碗 祝福 健康
长寿 铺成 踩着 一年一度
①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②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③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再读课文:
思考: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一年有几次?在课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 的泼水节又到了。
一年一度
火红火红
换成“火红”可以吗?
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用上“因为……所以”说说。
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特别
敬爱
周恩来总理
“敬爱”表现了周总理深受人民爱戴。
周恩来(1898~1976),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从小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国家总理。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
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D
广
9
半包围
长度
dù
D
度
17.难忘的泼水节
(第二课时)
我会读
泼水节 民族 敲鼓 龙船 行驶
笑容 盛满 银碗 祝福 健康
长寿 铺成 踩着 一年一度
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 ,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欢迎总理展盛况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这些都是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方式。
敲象脚鼓
撒花瓣
赛龙舟
放花炮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四面八方”可以体会到来的人特别多。
从“赶”字可以看出人们的心情非常激动和兴奋。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用“鲜红的地毯”来比喻撒满凤凰花花瓣的地面,表现出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说明场面非常隆重。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龙船和花炮的数量之多。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
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积累:
请说几个像“一条条”“一串串”这种表示数量的词组。
一排排 一座座 一张张 一面面
下面哪个句子更能表现节日的热闹和喜庆气氛?
(1)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2)一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花炮升上天空。
比一比
第一个句子。因为第一个句子中的“一条条、一串串”写出了龙船、花炮很多,更能体现节日的热闹和喜庆气氛。
课作p63第3题
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欢呼”表现了人们在周总理到来之时兴奋、快乐的心情。
读课文第4-6自然段,想一想:周总理如何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总理与民同欢庆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这段话对周总理的外貌、神态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对周总理的外貌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周总理的傣族装扮,体现出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对傣族人民的尊重。“笑容满面”表现了周总理的和蔼可亲。
外貌
神态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接过”“敲”“踩”“跳舞”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快乐,也表现了周总理平易近人的品质。
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一手……一手……”写出了周总理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样,用泼水的方式为人们祝福。周总理平易近人的形象再次跃然纸上。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一边……一边……”“写出了傣族人民向周总理祝福时的欢乐场面,表达了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
清清的水,泼啊,洒啊!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啊,跳啊,是那么开心!
“泼啊,洒啊!”“笑啊,跳啊” 写出了人们尽情、尽兴地过节的情景, 表现出傣族人民和周总理在一起互动时的欢乐气氛。
选一选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会向傣族人民送上哪些祝福呢?
周总理把水泼洒到老人身上,祝福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洒到青年人身上,祝福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洒到孩子们身上,祝福他们( )。
A、快乐成长 B、美满幸福 C、健康长寿
C
B
A
读课文第7-8自然段,想一想:1961年的泼水节给傣族人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最后两个自然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两个自然段抒发了作者幸福、难忘的思想感情。
“多么幸福”“令人难忘”是傣族人民对 1961 年泼水节最直接、最具体、最真实的感受。
多么开心啊,我们自己的节日!
多么快乐啊,我们共同成长!
仿写:
请你仿照课文最后两句的句式,写两个感叹句。
彝
族
的
火
把
节
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起,彝族都要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度过三天的火把节。
拓展提高
身上的小铃响个不停,背着10多千克的银饰就像羽毛一样的轻。服饰上的纹样,有古老的传说,有图腾崇拜,还有动物花卉,它记载着苗族文化的变迁,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底蕴。
苗族服饰
上坡路和下坡路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话一出,语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结构:独体
笔画:五
龙
lóng
组词:龙王 龙年
竖弯钩沿竖中线起笔
短撇向左下撇出
末笔点勿丢掉
结构:左右
组词:鞭炮 炮弹
部首:火
炮
pào
笔画:九
右边的“包”的“已”沿横中线起笔,放入半包围结构中。
竖弯钩向右舒展出钩
结构:上下
组词:穿衣 穿透
部首:穴
穿
chuān
笔画:九
穴宝盖覆盖“牙”
“牙”竖钩写在竖中线右侧。
撇舒展
结构:半包围
笔画:六
部首:丿
向
xiàng
组词:方向 向北
上小下大,撇画在横中线上方靠近竖中线起笔
外框写宽阔
“口”稍收紧
结构:上下
组词:令牌 令人难忘
部首:人
令
lìng
笔画:五
上宽下窄
“人”写扁阔,撇捺舒展,覆盖下部
下边两点都写在竖中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