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1 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壹
拉美民族觉醒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美范围:
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面积2070万平方公里。 该地区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两种语言从拉丁语演变而来,因此该地区称为拉丁美洲。2018年人口6.51亿人。主要是印欧混血种人、黑白混血种人,次为黑人、印第安人和白种人。
16世纪初,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占领巴西,西班牙统治除巴西以外的南美广大地区。从此,全洲进入了长达300年的殖民统治时期。
16到18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共掠夺黄金250万公斤,白银1亿公斤。葡萄牙殖民者仅18世纪就从巴西掠夺价值10亿美元的黄金和金刚石。有人估计西班牙人入侵后12年,墨西哥印第安人便被屠杀好几百万。大规模的屠杀很快使西印度群岛上的居民几乎绝迹,这种现象接着在其他地区也出现了。
2.独立运动原因:
①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
济掠夺(根)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2.独立运动原因:
②拉美经济有一定的发展,土生白人对殖民统治的不满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美国人凭借一万多临时拼凑的民兵打败横行四海的英国,经过北美人民的艰苦抗争,1783年9月3日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1808年拿破仑·波拿巴入侵西班牙通过解除西班牙皇家的政治实权,给南美殖民地获得自己的政治独立奋起斗争提供了良好的时机。
③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启蒙运动传播增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3.斗争对象: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葡萄牙
西班牙
巴西
除巴西以外拉美地区
4.时间:
18世纪末19世纪初
5.运动范围:
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
6.性质:
反抗殖民地统治争取民族
独立的运动
7.领导者:
北部:玻利瓦尔
南部:圣马丁
圣马丁
玻利瓦尔
小时候玻利瓦尔家拥有大片种植园和1000多名奴隶,还有金矿、糖厂、房产及呢绒商店等。三岁时父亲逝世,9岁母亲逝世。和兄弟姐妹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童年,后入军事学校。除接受军事训练外,还接受私人教育。玻利瓦尔奉行卢梭思想。对独立、平等和自由思想的拥护。1808年,拿破仑·波拿巴入侵西班牙,解除西班牙皇家的政治实权,给南美殖民地获得政治独立奋起斗争提供良好时机。此时玻利瓦尔也在秘密策划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活动。他一生参加过大小472次战役,为南美洲人民解放立下不朽功勋,为世界人民抗击殖民侵略树立榜样。
圣马丁阿根廷、智利、秘鲁三个国家共同的“祖国之父”。出生于阿根廷白人殖民官吏家庭。早年在西班牙学习军事,1808年后,参加西班牙抗击拿破仑入侵民族战争,屡建功勋。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对他影响很大。1817年初,率领由5000名战士组成“安第斯山军”,翻越安第斯山高峰,歼灭敌军,解放圣地亚哥;1820年8月,又率领智利组织的拉美第一支海军舰队——“解放智利军”,解放秘鲁。1821年,被推举为秘鲁“护国公”。 1822年在瓜亚基尔会晤玻利瓦尔,进行两次秘密会谈,共商军政问题,因意见分歧,会后返回秘鲁。9月22日、将南部军队指挥权交给玻利瓦尔后悄然引退。
玻利瓦尔
圣马丁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8.过程:
①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宣布解放黑人奴隶
②1819年,打败西班牙解放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地,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后,继续领导南美独立运动
③圣马丁在南美洲南部地区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1804年1月日,杜桑(前期领导人)领导海地打败法国殖民统治,赢得了独立,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海地独立,揭开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序幕。
1810—1815年,中心是墨西哥,领导人是伊达尔哥。这一阶段各地人民普遍建立了独立政权。墨西哥人民的斗争最为引人注目。
1816—1826年,独立运动的中心在南美洲,南美洲北部和南部分别出现了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独立运动高潮。
伊达尔哥
圣马丁
玻利瓦尔
委内瑞拉
阿根廷
由南往北
哥伦比亚
厄瓜多尔
秘鲁
由北往南
智利
玻利瓦尔
玻利瓦尔
胜利
圣马丁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进军路线方向有什么特点?
特点:
范围广,南北联合作战,有统一指挥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9.影响:
①赶走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赢得独立运动的胜利;
②出现一系列兴新独立国家,基本奠定现代拉美国家格局
③对世界: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半争
拉美解放者玻利瓦尔
南美解放者杯一项由南美洲各顶级俱乐部之间竞争的最高荣誉的国际足球赛事。由南美洲足球联合会创办,首届于1960年举行。足球赛事是为纪念玻利瓦尔。赛事由南美足联会员协会(十国: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秘鲁、智利、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旗下俱乐部参与,阿根廷是夺冠最多的国家。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0.独立运动胜因:
①拉美各国人民能联合起来,协同作战,南北夹击,共同打击殖民者。
②统一的指挥,拉美人民觉醒团结共同战斗
③玻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
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
墨西哥1821
阿根廷1816
巴西1822
海地1804
巴拉圭1811
乌
拉
圭
玻利维亚1825
智利
秘鲁1821
哥伦比亚1819
中美省1821
贰
印度民族起义
“橙色印度教象征了勇气、献身与无私,印度教士法衣的颜色。白色代表真理与和平,绿色代表繁荣、信心与人类的生产力。法轮印度孔雀王朝鼎盛的阿育王时代佛教圣地石柱柱头的狮首图案,象征着真理与道德。法轮24根轴条则可代表一天24小时,象征国家时时都向... 古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是金砖国家之一,服务业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最重要出口国。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出口国,侨汇世界第一。 印度矿产资源丰富,铝土储量和煤产量均占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资源可采储量估计为:煤463.89亿吨(不含焦煤),铁矿石97.54亿吨,铝土22.53亿吨,铬铁矿1.24亿吨,锰矿石6550万吨,锌589万吨,铜352万吨,铅136万吨,石灰石684.77亿吨,磷酸盐8100万吨,黄金86吨,石油8.96亿吨,天然气697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云母、石膏、钻石及钛、钍、铀等矿藏。森林覆盖率为21.9%
印度国徽
印度国旗
英国征服印度过程
①17世纪初,英国开始侵入印度。
②1757年,克莱武率领英军通过普拉西战役,占领孟加拉省,标志印度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③18世纪末,英国对殖民地征服步伐加快。
④19世纪中期,基本控制整个印度。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开始时间:
统治机构:
殖民活动特点:
对印度殖民统治的罪行:
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的影响:
17世纪
1600年成立东印度公司
建沿海据点→向内地扩张→大肆掠夺
疯狂掠夺:如克莱武——1757年率领军队侵占了孟加拉,把当地洗劫一空。
对英国:掠夺巨额财富,发展国内的经济,成
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对印度:沦为殖民地,长期陷入灾难和贫困中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时间及对象:
2.背景:
1857年 英国殖民地
英国对印度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宗教歧视
东印度公司是1600~1858年间英国对东方(主要是对印度)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的组织。全称“对东印度群岛贸易的英国商人联合公司”。总部在伦敦。东印度公司给印度带来深重灾难。仅1757~1815年间,就从印度掠走10亿英镑以上财富。印度沦为英国工业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印度变成饥饿线上国家1769~1837年间印度连续出现大饥荒,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并未放缓对印度掠夺。他们在向3,000万孟加拉饥民发放9,000英镑“赈灾款”同时,搜刮田赋总额却从1801年的480万英镑上升到1857年的1,772万英镑。
3.序幕:
1857年 密拉特城士兵起义
1857年5月9日英国驻印度军团85名印度士兵拒绝使用擦拭猪油子弹被判10年苦役。5月10日密拉特部队释放这些士兵,并攻击英国人居民区,把能找到的欧洲人和基督教徒都杀光,房子烧毁。在密拉特的英国士兵2083人有12门野战炮,印度士兵2500余人,当地英国军官觉得可以控制局势,没有通知其他地方英国守军,对反抗者的行动反应慢,使起义军队前往德里。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4.导火线:
涂油子弹事件
1857年英印殖民当局采用新式“恩菲尔德”步枪。步枪优点是装弹和射击速度快。但打开枪膛装填子弹前,士兵需用嘴咬破涂有牛油和猪油弹筒包装纸。与印度宗教感情相抵触,激起印度士兵愤怒。印度教士兵手捧恒河水,伊斯兰教士兵面对《古兰经》,发誓向英国殖民者报仇雪耻。印度士兵反英情绪高涨,成为爆发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线。
5.参与者:
士兵、农民、手工业者、封建王公
章西女王
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三四岁时,随父母前往马拉塔首相巴吉·拉奥二世王府居住,17岁嫁给章西王公甘加达尔·拉奥,成了章西王后。章西王公去世后以养子监护人身份登基英。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她的勇敢成为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最受爱戴的领导人。1858年6月章西沦陷后撤至印度北部继续战斗,6月18日在城郊保卫战中,遭英军第8轻骑兵团,孤军奋战,身中数刀,被抬出战场,伤重不治。牺牲时年仅23岁,被称为印度的圣女贞德。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6.起义特点:
印度民族大起义形势
范围小 、分散、无统一领导,
7.过程:
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英国称为印度兵变、指1857-1859年由印度封建主领导、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起义集中,产生三大中心,分别是德里、坎普尔、勒克瑙。
由于英帝国力量较强,印度大起义失败。加深印度殖民化程度,英国政府在1858年解散东印度公司,正式接管印度殖民地。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极大地提高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觉悟,在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有力地推动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①1857年起义浪潮卷席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德里
②英军攻陷德里起义军最终失败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8.败因:
①英国的军事镇压和分化政策
②起义力量分散,缺乏统一领导
9.影响:
①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②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③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印度民族大起义
时间 19世纪初 19世纪中(1857-1859)
原因 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 领导者 玻利瓦尔 圣马丁 章西女王(封建王公)
结果 胜利 失败
性质 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 意义 推翻了西、葡殖民者,赢得独立,鼓舞了殖民地人民,基本形成今天拉美的国家格局,促进了拉美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 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都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的统治;都以失败告终,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都显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抗争的英勇精神等。
1851—1864年中国太平天国运动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异同
印度民族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
斗争目标不同 为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侧重于反侵略 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侧重于反封建,也包括外国侵略势力
领导不同 封建王公 农民阶级
参加者不同 主要是土兵 农民阶级
失败原因不同 英国军队残酷镇压 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拉美范围: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独立运动原因:
①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根)②③
斗争对象:葡萄牙(巴西) 西班牙 (除巴西以外地区)
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
范围: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
性质:反抗殖民地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领导者:北部:玻利瓦尔 南部:圣马丁
过程:①②③
拉美独立运动特点:范围广,南北联合作战,
影响:①②③
印度民族大起义
课堂小结
时间及斗争对象:1857年 英国殖民地
背景:英国对印度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宗教歧视
导火线:涂油子弹事件
参与者:士兵、农民、手工业者、封建王公
起义特点:范围小 、分散、无统一领导,
过程:①②
败因:① ②
9.影响:①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②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③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练习
1.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疯狂扩张,进一步激化了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反侵略斗争此起彼伏。以下斗争以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为目标的是
A.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大起义 B.美国独立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2 .比较章西女王和玻利瓦尔的历史功绩,可以看出他们的相同之处是
A.反抗殖民统治 B.为民族独立而战死
C.摧毁了殖民统治 D.赢得了国家的解放
3 .下列历史人物都曾经领导过本国人民进行反抗侵略的斗争,
成为本民族的英雄,其中,不属于抗击同一个殖民国家的是
A.林则徐 B.章西女王 C.玻利瓦尔 D.华盛顿
D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