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中考地理专题练--主题三 居民和文化(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北京中考地理专题练--主题三 居民和文化(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30 15:2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北京中考地理专题
第二部分 认识地表
主题三 居民和文化
5年中考
考点 聚落与文化
1.(2022北京,4,1分)端午节的节日习俗是(  )
    
A.卷春饼 B.摇元宵
    
C.包粽子 D.打月饼
  右图为《清明上河图》的苏绣作品(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繁华风貌。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2.(2019北京,15,1分)图中景观反映的是(  )
A.城市聚落    B.工业生产
C.乡村聚落    D.农业生产
3.(2019北京,16,1分)由图中景观可推断当时该地(  )
A.水运发达    
B.商业落后
C.水流湍急    
D.全年少雨
  苏绣是中国的四大名绣之一,产生于丝绸之乡——江苏。
4.(2019北京,17,1分)苏绣(  )
A.能体现出西北大漠的地域特点
B.作品都反映了江南水乡的景观
C.是我国蒙古族女子的传统技艺
D.原料取自当地盛产的优质蚕丝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下图为某区域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5.(2019北京,38,1分)该区域(  )
A.河流是内流河    
B.有高原和平原
C.森林多在平原    
D.桥梁跨越河流
6.(2019北京,39,1分)图中(  )
A.农田主要分布在山区    
B.聚落主要集中在平原
C.山区修路取最短路线    
D.城市建设要靠近湖泊
7.(2019北京,40,1分)“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中,人类应在(  )
A.陡坡开荒,扩大耕地增加粮食产量
B.河流上游拦水,减少山区灌溉面积
C.山区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河流下游填湖,建设大规模的城市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呦荷塘,十里果香……”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2018北京,1,1分)文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乡村,这里有河流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市,这里有田野
D.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9.(2018北京,2,1分)该聚落地处(  )
A.地表崎岖的山区    
B.冰天雪地的高原
C.干旱缺水的荒漠    
D.灌溉便利的平原
  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下图为甲、乙两地传统民居,其中甲民居在南非,乙民居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0.(2018北京,24,1分)甲、乙两民居相比(  )
A.甲民居为半球形,以木板为材料
B.乙民居以土石为材料,房顶坡度大
C.甲民居为半球形,容易拆卸运输
D.乙民居以竹子为材料,房顶坡度大
11.(2018北京,25,1分)甲、乙两民居在设计上的特点及目的是(  )
A.甲民居:无窗,门窄小,为抵御严寒
B.乙民居:配有梯子,在积雪掩门时便于出入
C.甲民居:简单轻便,防止被洪水冲走
D.乙民居:房屋低矮,防止干热空气进入室内
3年模拟
5·3基础练
时间:10分钟
  从古至今,环境始终是决定民居样式的首要因素,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如图为亚洲部分地区图及土耳其安那托利亚高原洞穴建筑和我国黄土高原窑洞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23丰台一模)土耳其洞穴建筑和我国窑洞的相似点有(  )
A.适应当地终年炎热的气候
B.利用高原地形,依势而建
C.均在深厚黄土层开凿挖掘
D.仅分布在城市的传统民居
2.(2023丰台一模)土耳其地理位置的描述中,与土耳其洞穴建筑相关的是(  )
A.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B.地跨亚、欧两大洲
C.北、南、西三面临海
D.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陕北靠山式窑洞在天然土壁内开凿修建,是当地的传统民居。下图为靠山式窑洞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3.(2022海淀一模)靠山式窑洞(  )
A.依山而建    B.屋顶坡度大
C.木质结构    D.底层架空
4.(2022海淀一模)该建筑特点反映了当地(  )
A.冬暖夏凉    B.降水较少
C.土层较薄    D.森林茂密
5.(2022海淀一模)保护和利用传统民居的合理措施有(  )
A.居民易地搬迁,发展特色旅游
B.恢复原貌,维持传统生活方式
C.保留民居特色,传承地域文化
D.大量改建,满足现代生活需要
5·3提升练
时间:5分钟
  下图为世界不同纬度人口数量比重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22海淀二模)图中(  )
A.各纬度人口分布较均匀
B.纬度越高人口比重越大
C.30°N~40°N人口数量最多
D.北半球人口多于南半球
2.(2022海淀二模)60°N~70°N人口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极端干旱    B.气候炎热
C.终年寒冷    D.降水过多
答案精准解析
5年中考
考点 聚落与文化
1.C 本题考查传统节日与民俗,根据生活经验可知,端午节习俗是包粽子,故选C。
2.A 根据资料可知,这是北宋都城汴梁的繁华风貌,所以反映的是城市聚落,故
选A。
3.A 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两侧人来人往,河流中还有很多船只,故推断当地的水路运输便利,水运发达,故选A。
4.D 苏绣产于江苏,江苏省位于我国的南方季风区,A错误;苏绣作品的题材众多,并非都反映了江南水乡的景观,还包括人物、花鸟等题材,B错误;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C错误;苏绣的原料取自当地优质的蚕丝,D正确。
5.D 图中的河流最终注入了海洋,所以属于外流河,A错误;图中的地形主要是山地和平原,B错误;森林主要分布在山地,C错误;图中的桥梁跨越了河流,故选D。
6.B 图中农田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A错误;聚落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B正确;山区修路要考虑安全性,故交通线弯路多,路程长,C错误;图中的城市没有靠近湖泊,D错误。
7.C 陡坡开荒种粮食,会造成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不利,A错误;河流上游拦水,减少山区灌溉面积,不利于农田的发展,B错误;山区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正确;下游填湖建设城市会造成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易引发洪涝灾害,且破坏生物多样性,D错误。
8.B 本题考查聚落的类型和区别。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两大类,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根本区别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材料中描述的“一片冬麦”“一片高粱”体现的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村聚落,故选B。
9.D 阅读材料可知,该聚落有小河、冬麦和高粱,据此可以判断该聚落地处灌溉便利的平原,故选D。
10.C 甲民居以茅草为原料,主要是因为本地区茅草丰富,建成半球形,便于折卸运输,A错误、C正确。乙民居位于西伯利亚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房屋主要以木材为原料,B、D错误。
11.B 甲民居地处南非,不用抵御严寒,降水适中,发生洪水的可能性小,A、C错误;乙民居位于西伯利亚地区,气温较低,冬季降雪多,配有梯子,在积雪掩门时便于出入,B正确、D错误。
3年模拟
5·3 基础练
1.B 结合图文资料可知,土耳其洞穴建筑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上,利用高原地形,依地势而建,与我国窑洞相似;安纳托利亚高原主要为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并非黄土;两种建筑当地均不具有终年炎热的气候特征;两种建筑均为传统民居,不仅分布在城市。故答案为B。
2.D 结合图文信息可知,土耳其洞穴建筑是在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中开凿的,说明该地区有火山。由此推断该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故答案为D。
3.A 读图可知,靠山式窑洞依山而建,屋顶坡度小,以黄土为材料,在天然土壁内开凿修建,故选A。
4.B 窑洞屋顶坡度较小,反映了当地降水较少,故选B。
5.C 在聚落开发的同时要注意保护传统聚落;将保护与开发二者相结合,在保护传统聚落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开发,传承地域文化,故选C。
5·3 提升练
1.D 读图可知,各纬度人口分布不均匀,A错误;不存在纬度越高,人口比重越大,B错误;20°N~30°N人口数量最多,C错误,北半球人口多于南半球,D正确。
2.C 60°N~70°N人口数量较少的原因是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不适合人类居住,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